友快網

導航選單

冬季進補,眾說紛紜,本文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調補方法

“秋冬進補”應該是一個共識,沒有人有太多的異議,但說到具體的進補方法,卻是眾說紛紜,讓人無所適從。比如:有人認為冬季應該多吃肉,辛苦了一年,自然要吃點好東西,有人提出“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也有人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對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些中醫的基本知識,只有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調理,才是合適的調理。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到了調理身體的基本原則:“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那麼,這句話中到底蘊涵著一個什麼樣的中醫理論呢,又是如何能夠指導我們的調理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詳細說說。

一個人能夠健康的生活,關鍵在於人體的陽氣,陽氣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斷運動的,《靈樞·衛氣行》記載:“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藏”。可見陽氣是在陽位與陰位之間(簡單來說就是表裡)之間不斷執行的,這句話說的是一天之內的陽氣變化,其實,一年之內的陽氣變化也有類似的規律,春夏之日陽氣升浮,所以以表之陽氣為盛,而裡之陽氣相對顯得不足,故春夏宜養五臟之陽氣;秋冬之日陽氣潛藏,陽氣內收,會導致五臟陽氣過旺,而出現陰陽不平衡的情況,所以,宜補充五臟之陰液,以達到陰陽之重新平衡,所以“秋冬養陰”。

我們應該如何根據這個原理進行冬季的進補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的體內的陽氣的多少,根據體內陽氣的多少,我簡單的把人的體質分為三類:平人、弱人、盛人;然後,根據不同的體質進行調理即可。

平人:指的是平常人,平時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也沒有什麼不舒服,這種人就比較適合《黃帝內經》所說的“秋冬養陰”的調補方法,總的原則以甘涼濡潤為主,在食物方面,可以選擇魚膠,海參,甲魚,鴨肉,銀耳,豬肝,芝麻等,在藥物方面,可以選擇西洋參,淮山,百合,沙參,麥冬,石斛,黃精,枸杞等進行組合搭配。

虛人:指的是平時陽氣不夠的人,請注意,這裡所說的虛人跟中醫所說的虛證的人不完全一致,因為虛證有氣血陰陽之不同,而我們這裡主要強調的是陽氣的不夠;虛人平時多見疲倦乏力,少氣懶言,勞累後症狀加重,喜歡休息,休息後能夠略為好轉,這種人在秋冬之時,陽氣內斂,歸於臟腑,胃中之陽氣得以加強,所以,消化吸收功能有所改善,這時進補有事半功倍之作用。調補的總原則以甘溫為主,在食物方面,可以選擇羊肉,豬肚,雞肉,牛肉,豬肉等,在藥物方面,可以選擇黨參、人參、大棗、黃芪等補氣之品進行組合搭配。但要注意的是,陽氣不足的程度不同,對於食物消化的能力也不一樣,在調補時宜從少到多,慢慢嘗試,避免一下子吃得太多,導致食滯,就得不償失了。另外,虛人多消化功能不足,不建議選擇魚膠、海參等偏滋膩的食物,如果確實要吃,也要少量,以不出現胃脹、腹脹為度。

盛人:指的是平時陽氣偏盛的人,這種人一般體型五大三粗,說話洪亮有力,精力充沛,這種體質的人到了冬天,陽氣內斂,會導致胃火偏盛,從而出現口舌生瘡,口乾口苦,口唇發紅等症狀,這種體質的人適合使用通降陽明的方法去調理,可以多吃一些芹菜、菠菜等蔬菜,以甘涼下氣,降陽明之火。“冬吃蘿蔔”的道理也與這種情況有關,很多人說蘿蔔是小人參,其實兩者的功能完全不一樣,人參甘溫,有大補元氣之作用,而蘿蔔甘涼,其主要的功效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並沒有直接補氣的作用,之所以它會顯示出“補氣”的效果是因為積滯消了以後,脾胃的功能得以恢復,從而使氣血生化有源的結果。冬天,尤其是春節期間,聚餐較多,很容易出現飲食停滯的情況,食滯加上內斂的陽氣,使陽明熱盛,就會出現腹部脹滿,大便難解,口乾口臭等症狀,吃了蘿蔔就會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吃羊肉喜歡加入蘿蔔也是這個道理。

冬季進補,可為人體蓄積陽氣,從而使來年陽氣能夠更好的升發,這也是自然界對我們人類的饋贈,所以,大多數人都可以好好的利用這個時機來調補身體,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行了。

上一篇:凌晨1~3點會“自然醒”,中醫提醒:是肝臟經脈堵了
下一篇:我們是不是為了青春痘而煩惱,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睡眠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