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臨床研究機構的思與變|微觀粵港澳大灣區

廣州市副市長黎明說,廣東省坐擁206家三級醫院,其中三甲醫院達122家,佔全國總數的比例接近1/10,為全國之最。基於擁有眾多老牌醫療機構和龐大的病患人群,近年來不少創新藥臨床研究專案紛紛在華南地區醫院開展。據馭時醫藥科技公司統計,廣東已備案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有97家,佔全國9。15%,遠遠超過其他地區。那麼,廣東的新藥臨床研究現狀如何,在未來全國創新藥臨床研究進展中將發揮什麼作用?本期我們將走訪幾家知名的廣東藥物臨床研究機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主任許重遠教授,30年前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從事與南方醫院臨床試驗相關的工作。

該院的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取得了眾多成績,近年來不僅完成14項Ⅰ期臨床試驗,還有50項Ⅰ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今年2月,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與南方醫院GCP中心聯合申報的“藥物代謝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此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該機構是廣東乃至全國較早具有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意識的研究中心。

思維活躍的許重遠心裡想的卻是受試者,他常常組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活動,例如,他建立了中國臨床研究能力提升與受試者保護高峰論壇(CCHRPP),致力於保護受試者權益與安全。他也見證了中國臨床研究在廣東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面對讚譽,許重遠說,這一切都與廣東良好的醫療環境分不開,“這裡的臨床大夫服務意識強,與患者關係和諧,具有合作精神,願從申辦方角度著想,為他們提供技術評估服務,這些都是開展臨床試驗很好的軟實力。”

十年磨一劍

作為醫療重鎮,廣州的醫療資源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廣東省正大力扶持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建設,省內機構數量提升。經過不斷摸索和最佳化,藥物臨床試驗在廣東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發展理念。

去年,廣東出臺《關於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之一是“完善生物醫藥產品研發和臨床試驗激勵機制”。廣州市政府還出臺文件,鼓勵醫院申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和增加專業,並在經濟上給予補貼。此外,還支援臨床研究計作為醫生的考核和晉升條件。不少機構負責人反饋,期盼這些政策能提高醫生參與臨床試驗的積極性。

隨之而來的是,傳統老牌研究機構紛紛轉型升級。

許重遠不但重新裝修了他們的機構辦公現場,優化了運營體制,還解決了研究者的激勵機制。就在今年藥物資訊協會(DIA)中國年會上,他組織了該院試驗機構參展布展,在一個以藥廠和CRO為主的展臺上,這是史無前例的。

裝修一新的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病房

許重遠和南方醫科大學藥物臨床試驗中心的團隊

“公立醫院機構也要走向市場化,為產業提供臨床試驗優質的技術服務。”許重遠說。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藥物臨床試驗中心在2021 DIA中國年會上首次布展。

攝影|冬蕾

在廣州,還聚集了多傢俱有歷史感的臨床研究機構,廣東省人民醫院就是其中之一。

在車水馬龍寸土寸金的中山二路,廣東省人民醫院坐落於此。在這家綜合醫院內有一棟14層大樓,這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的工作所在地。

吳一龍十年如一日的辦公室。他的臨床研究成果已走向世界。攝影|冬蕾

作為廣東人,吳一龍教書最終將事業放在了廣州。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一直在肺癌熱門靶點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領域開展了數十項的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從最早參與跨國製藥公司藥物臨床試驗設計,到引領國際臨床研究,在國際和國內臨床研究舞臺上,吳一龍教授都贏得了讚譽。

據吳一龍教授介紹,廣東省人民醫院病源和病種全面,醫院高層重視臨床試驗機構的建設,臨床試驗管理制度與SOP完善,臨床試驗經費及藥物施行資訊化管理,設有中心藥房及專職研究護士團隊,培養了一批臨床試驗專業人才。

目前,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臨床試驗機構質量得到同行認可,現已有包括腫瘤、腎病、心血管多個專業組織開展國內多中心及國際多中心藥物或醫療器械臨床試驗。

該機構本身更是自1998年獲得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資格,至2020年共承擔臨床試驗1080項,其中擔任組長單位172項,包括全球PI(主要研究者)專案11項;還有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402項,在國際國內知名雜誌上發表臨床試驗相關論文126篇,影響因子合計1541分,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臨床腫瘤學》等。

“未來,越來越多本土創新藥專案湧現,廣東的臨床研究機構和PI可以多開展針對華南地區高發病率的創新藥專案。”吳一龍教授說,由於初創公司剛接觸創新藥,對臨床需求、臨床試驗設計的理念把握並不到位,這時,醫院的研究者就要擔起責任,全程把控好臨床試驗的科學性和倫理性,特別是對受試者保護,不能有任何懈怠。

歷史悠久的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華南地區負有盛名的腫瘤防治中心。攝影|冬蕾

研發客還拜訪了華南地區最大的腫瘤專科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臨床研究部主任

李蘇教授

,她為我們介紹了中山腫瘤醫院的GCP平臺建設情況。

該中心從傳統的監管、支撐和協調平臺,轉化為集臨床試驗服務、轉化研究為一體的抗腫瘤新藥綜合平臺,可以支撐腫瘤評價新技術開發、研發測序試劑盒等技術、建立患者基因大資料庫、推廣貝葉斯等新型臨床試驗設計方法等等。

“這都是基於在廣東開展的創新藥臨床試驗專案上不斷積累的經驗而逐步建立的。”李蘇教授說。

中腫擁有一批知名的臨床試驗研究者。徐瑞華院長2020年牽頭專案III期臨床試驗專案達到13項,主持多項全球臨床試驗專案,完成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全球治療胃癌的臨床試驗。就在剛剛結束的ASCO大會上,徐瑞華教授作為國內多家創新藥公司專案的主要研究者進行了彙報。

內科主任

張力教授

牽頭完成的國產首個二代ALK抑制劑恩沙替尼上市臨床研究,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160例患者的招募。此外,中腫還有婦科腫瘤

劉繼紅教授

、專注泌尿系統腫瘤的

周芳堅教授

、乳腺腫瘤的

王樹森教授

、專攻鼻咽癌的

麥海強教授

等優秀的臨床試驗研究者。

近5年,中腫臨床研究立項數共計1876項;其中新藥臨床試驗458項,生物製品240項,fist-in-human的藥物位於全國腫瘤醫院最多,佔Ⅰ期臨床試驗的13%。中腫在研的Ⅰ期專案囊括國內外免疫治療、小分子靶向藥物,特別是雙特異性抗體(PD-1/PDL1,PD-L1/CTLA4, PD-1/VEGF,PD-1/LAG3,PD-1/TGFβ)。醫院為了促進臨床試驗入組率,調高實施臨床試驗的績效,保證腫瘤患者的篩選/入組病例數一直佔據國內各大腫瘤醫院的前列。2019年有28項的病例排在全國第一,2020參加新藥臨床試驗患者例數超過1300例,2020年上市的19個腫瘤藥物中腫承接了18項。

“中腫對於本土企業的創新藥專案情有獨鍾,希望能多幫助他們走向創新。” 李蘇教授說。

中腫臨床研究部副主任

曹燁博士

告訴研發客,中腫將醫務人員各類臨床研究的參與度納入績效考核,加上醫院良好的氛圍,提高了臨床醫生的科研積極性,鍛鍊了一支支具備科研思維和能力的隊伍。

她說,今年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會議之一ASCO年會上,以徐院長領銜的9箇中腫團隊做了各自領域臨床研究的大會發言,還有不少臨床研究專案入選壁報展示,今天中腫在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是中腫多年在新藥試驗方面的積澱,近年來重視臨床研究、搭建臨床研究平臺、培養臨床研究專門人才等“十年磨一劍”的體現。

她認為,廣東雖然在專案牽頭數量、專案總數方面不及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線城市,但各家試驗機構的臨床試驗篩選率、實際貢獻病例數、試驗質量方面值得稱道。近年來,不少北方藥企紛紛南下尋求合作機會,一些藥企慕名來到中腫洽談試驗業務,也是奔著流程透明、入組速度快而來,一定程度也折射出廣東的臨床試驗實力和影響力在不斷提高,專案實施質量得到認可。

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GCP專委會”)共同舉辦的“臨床研究沙龍”頗具影響力。沙龍最早由原廣東GCP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腫

洪明晃教授

發起舉辦,曹燁博士和其他同行堅持每月一期開展,截至2021年6月,免費公益舉辦了129期,已成為廣東省內乃至全國GCP同行學習的平臺。

一些PI表示,廣東地區做創新藥有經驗的PI數量還有待增加,對創新藥臨床試驗設計及對藥物不良反應評價和理解有待加強。他們認為廣東省應當加大對這類人才的挖掘,注重年輕PI的培養。

在吳一龍教授看來,培育新一代PI,必須對醫生的思維模式進行轉變和創新。

“一些年輕醫生只覺得一輩子看好病就行了。作為醫生,哪怕看一輩子病,面對的依然只是一小部分人,但如果去參加新藥臨床研究,或新療法臨床研究,當產品上市後,可以普惠更多患者。”吳一龍教授說。

他鼓勵年輕一代研究者要有跨學科思維,在新藥研發這件事上不只僅拘泥於藥廠所追求的靶點機制化合物,更應該去從實踐入手,看看什麼才是臨床所需要的。

廣東GCP專委會在努力

在廣東省藥監局及廣東省藥學會的支援下,2010年,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洪明晃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

餘細勇教授

和廣東省中醫院

梁偉雄教授

發起成立了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簡稱:廣東GCP專委會)。專委會的成立增強了廣東藥物臨床試驗行業的凝聚力,也進一步提升了競爭力。

廣東GCP專委會第二任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物臨床研究機構主任

楊忠奇教授

也在多個場合表達GCP行業是新興的專業形態,廣東臨床試驗機構應該得到從院長到機構主任層面上的高度重視,並著力解決臨床研究從業者在職業發展、認可和晉升上的實際問題,解決好“關鍵”的少數人問題。

這些年,廣東關於臨床研究從業人員晉升路徑的討論此起彼伏,也引起了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期待未來能出臺相應政策,留得住專研GCP的年輕人。此外,楊忠奇教授認為,年輕一代研究者要提升自身知識體系,為此,他常常組織講座講解各類藥監研發新動態。

在臨床試驗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同機構、不同研究者、研究者與申辦者等各方之間認知不統一、處理標準不一致的情況。為了解決該類問題,廣東GCP專委會委派專家牽頭廣泛徵集意見,截至2021年3月底,制定了藥物臨床試驗廣東共識16個,對推動本省GCP行業規範、幫扶年輕機構成長和為試驗各方提供可參考的可行性建議具有較高價值。不但廣東的GCP同行借鑑共識,不少省外的同行也積極關注和學習共識。

此外,專委會還在廣東省藥監局的領導和支援下,開展具有廣東GCP監管特色的“機構交叉檢查”。

“共識也好,交叉檢查也好,除了指出存在的問題,也是省內各家臨床試驗機構相互學習的好機會;而監管部門則可以根據檢查結果更加了解實際情況,不斷最佳化管理流程和水平,引導省內藥物臨床試驗和諧有序的發展。”洪明晃說。

專委會另具特色的還有充滿活力和青春朝氣的青委會組織。據青委會負責人曹燁主任委員介紹,他們不僅組織從事GCP工作的年輕人們共同討論實操問題,提高業務水平、探討職業方向,還把他們組織起來拓展、露營,形式多樣、題材不限,讓年輕人在學中玩、玩中學、增強GCP大家庭的凝聚力。

臨床CRO助力創新

按照常理,CRO龍頭往往誕生於醫療發達地區,如泰格醫藥起家於長三角。唯獨廣東例外,廣東省的三級醫院數量最多,卻沒有一家CRO企業擠進行業前十(按市值計)。醫療大省廣東,似乎成了被藥物研發產業遺忘的地帶。

廣州博濟創始人、董事長

王廷春博士

則是孤獨堅守在華南地區的臨床CRO創始人。

上世紀90年代,王廷春南下廣州,在暨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於2002年創立了CRO博濟醫藥,這是當時國內為數不多提供研發服務的公司。“當時國外CRO剛進中國,國內還處在起步階段,而自己的醫生背景對於做CRO具有天然優勢。”王廷春博士說。

CRO博濟醫藥至今已有19個年頭。如今,除主要提供臨床研究服務外,廣州博濟還可提供藥學、藥效學、毒理學、中美雙報、技術成果轉讓、資料管理與統計、化藥CDMO等服務。“廣東需要更多臨床前和臨床CRO,利用好PI的資源,在臨床試驗在這裡蓬勃發展。”

此外,

廣州海博特、廣州馭時科技

等也成為華南較有代表性、覆蓋藥品各期臨床試驗及上市後臨床再評價技術服務的CRO。日前,由泰格醫藥領投,海博特完成7000萬人民幣Pre-B輪融資,將涉足包括AI在真實世界研究和服務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等。

而泰格醫藥早在2004年在廣州成立辦公室。據思默廣州辦公室負責人

吳驗

回憶,當時泰格還跟別人共用辦公室,2007年,搬到了地處繁華地段的粵運大廈,毗鄰廣東省醫和中山醫。隨著華南地區的業務增多,泰格廣州辦人員增加到300人。

藥明津石

則在2017年建立了廣州辦公室。目前已有300多名人員,主要負責廣東臨床研究機構的遴選、專案啟動、管理、執行,患者招募及廣東的稽查、指控等。據其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臨床研究機構和醫療資源豐富,是一個非常適合開展臨床試驗的地域,加之廣東各大臨床試驗協會和聯盟都在群策群力,因而廣東是津石業務重點發展的區域之一。行業也面臨著專案多、啟動快而人才資源缺乏的現狀,臨床研究人才需要全行業一起來培養。

據上海潤東醫藥CEO

姜海

介紹,潤東2010年設立廣州辦事處,正積極參與廣州國家重點呼吸疾病研究中心工作,也十分留意大灣區政策,希望未來能與華南地區的專案有更多聯動。而太美醫療、零氪醫藥等國內CRO也紛紛在廣州設立辦事處或子公司。

就在近日,春天醫藥受廣州白雲區政府之邀請,在廣州開設了分公司——春天醫藥(廣州)生命科學研究公司,並將以專業化服務於以粵港澳為核心的華南區域創新藥企業、醫療器械和醫美企業。“粵港澳大灣區一系列鼓勵生物醫藥創新的政策和能量陸續吸引了我,希望隨著越來越多創新藥企,臨床CRO落戶大灣區,粵港澳的創新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改善和提高。”

宋青春

說。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雖然廣東臨床試驗機構數量多,但只承接了全國2%的臨床試驗,相當於北京臨床試驗數量的1/9、上海的1/5。再加上相比長三角的生物醫藥產業叢集,廣東醫藥產業的積澱更多是在仿製藥領域,上述種種,皆導致了廣州CRO企業缺失的現狀。

為了反映出各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中主要研究者的總體數量和備案情況,CCHRPP聯合藥研社形成了《全國GCP機構藥物臨床試驗量值排行榜》和《全國GCP機構藥物臨床試驗備案主要研究者量值排行榜》。

許重遠說,為了設定這個量值榜單,專家工作組構建機構、倫理、研究者、專案執行規模及行業影響力與聲譽等多級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包括近一年新承接專案數,近3年承接專案數,近3年承接國際多中心專案總數等,是為了讓同行間儘快轉型,在當下創新藥試驗專案競爭與合作的態勢中,找到優勢。

截至2021年2月21日,全國GCP機構藥物臨床試驗量值排行榜前三甲醫院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而廣東排名第一的中腫僅為16位。

許重遠教授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廣東的創新藥企業少,研究者在全國各個學科主委數量不多,各機構以往承接專案的體量不大,專業數量和I期臨床試驗研究病房規模不夠。但是,廣東省機構的優勢體現在服務意識、入組速度快、試驗質量把控好等執行層面上,由此可見廣東機構在全國的競爭下面臨著技術服務意識與水平、臨床試驗運營質量和速度等挑戰,未來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在區域創新藥專案落後的局面下,廣東臨床研究機構和臨床CRO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發展機會。目前,廣東已形成了一批專業專職從事藥物臨床試驗的技術人才隊伍,包括以醫學、藥學、統計與方法學、護理、倫理學為背景的質量控制、藥物管理、監查、稽查、臨床研究助理及招募人員等。其分工越來越精細,職業化和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也為省內臨床試驗各分支領域的開拓生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感謝各大研究機構單位的協助和受訪老師對文章的斧正。下一篇我們探尋廣東省藥監局在變革中如何發揮監管職責與使命。)

總第1346期

上一篇:如何用強者思維瞬間甩開焦慮
下一篇:ALK基因突變型肺癌,長期生存已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