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心理上的秘密避難所如果遭到侵擾,身心將難以保持安定

你尊重身邊親密他人的心理秘密避難所嗎?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許常有,但父母對子女隱私權之不夠尊重,也是引發重大爭執的原因之一。譬如,父母不經同意就拆看子女珍藏在抽屜中的情書,或偷看子女的日記等,這些都是父母這一方“違反規則”的行為。

不可否認的,父母趁子女不在時,去搜查子女的房間,這是最令子女反感的事,而且也會增加子女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孩子們會在必須面對現實中難以處理的困難時,企圖透過營造一個隱秘的“避難所”之舉,來維持心理的平衡。

這個避難所也許是女朋友寫來的情書、也許是日記、也許是自己的房間,這“隱秘的所在”如果被人侵入,就會令他們心緒大亂。為此,他們會陡然生出劇烈的抗感,表現在外就形成對父母的反抗。

“保守秘密”是一種逃避的行為,這是青年期尤為顯著的表現

。不過,像這樣的為了逃避現實的困難、希望獲得心靈的平靜,因而去保有一些秘密的情形,並不一定年輕人才有。據說日商巖井的前副社長在捲入飛機銷售案的醜間時,他的秘密“據點”被人曝了光。

在這個據點中,到處可見塑膠模型和模型玩具、童謠唱片等,這和他一向予人的幹練商人形象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這一來幾乎跌破了眾人的眼鏡。有的人因而嘲笑他的幼稚根性,有的人則慨嘆於他那樣的商人作風所導致的巨大心理壓力。我想,這大概是他藉以求取心靈的平靜的唯一“休息所在”。

由此可知,想要透過遁入秘密所在之舉,來得到心靈的平靜的心態,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心理機制之一,這秘密所在若被破壞,就有如心愛的寶貝被奪一般,對奪其寶貝的人當然會恨之入骨,如果我們說逃入秘密所在的心態是年輕人特有的防衛機制的話,那麼日本的這名副社長就擁有一顆與年齡不符的朝氣蓬勃之心。

話說回來,為人父母者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壞子女心靈的平靜。父母該分辨清楚,孩子們所保守的這個秘密會不會使他們去為非作歹,或者他們不過是藉此來獲得心靈上的平靜而已。如果不能分辨清楚。就莽撞地揭發孩子的秘密,那只是一種解除父母心理不安的手段而已,對子女有何助益呢?

人在面對難題時,往往會讓意力離難題,以避開對目的的追求。

“關於這個問題,因準備不夠充分,現在擬以我所擅長的對“自我規制與不如感”之討論來作答。”每一次考試,都有一兩名學生會在答案中先做這一番交代之後,另以與題目全然無關的解答來答題,真叫人啼笑皆非,但也不由得令人為其慧黠的表現感到折服。

據說,某著名數學家在當學生時也有這麼一段軼聞,某次考試時,他看了試卷上的題目後說:“這些無聊的題目我不想作答”,接著卻在答案紙上大寫特寫自己的讀書心得,閱卷的老師倒也識貨,給了他及格的成績。我們可以說這是在腹中有物的情況下所做出來的驚人之舉,所以才能贏得他人的折服。

不過,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仍然要說:“誤答就是誤答”,無可通融。我的一個朋友,他是某校的大學教授,在面對這樣的情形時,表現得較“溫情主義”,他會一律給他們十分,以酬答他們的作答,我呢?我一定是給零分的。我們暫且別管是否該給這樣的學生及格的問題,不如先看看在心理學上如何看待此等學生的態度。那實在是極有意思的。

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作為,其實並非完全在設法爭取分數,推其原因,多半是為了自我滿足作答的慾望,他們不願陷於答不出的僵局,因而盡其可能把想得出的答案都搬到答案紙上。

亦即,這多半是不想直接面對難題,遂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與難題無關的方向的方式,企圖減輕面對問題時的不安的一種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可以見到類似的例子。

譬如,某某先生是一名公司的小職員,由於家中問題叢生,一會兒是子女的教養問題,一會兒又是婆媳失和的問題,逼得他只好把精神都灌注在工作上,以避開存在於家庭的烽火,又如即將被迫退休的“股長”,他一個勁地苦拼,為的也是不想去面對退休後的生活難題。

此外,像考場上的失敗者、嚐到失戀之苦的失戀者等等,他們會埋頭於各類運動或嗜好,也都是基於一種想逃避悲苦難題的心情。我們再舉簡單的例子。像在極度緊張時不斷經常地抖動大腿的人或者在犯下錯誤被追究責任時,突然大開玩笑、或喋喋不休的人等等,他們的行為無非都是一種逃避。

一種自欺的行為

人們若想透過暫時的逃避來獲得補償式的滿足的話,那不過是一種自欺的行為。

但就積極的一面來看,它卻具有令人暫時自愁悶中得到緩解的好處。所以,對多煩惱、多心病的現代人而言,這一種“自欺”又何嘗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呢!

例如乖僻能令成人一洩內心深處的不滿。眾所周知的,當家裡新添了個寶寶時,那個被乍升為哥、姐的孩子難免會發生一些不能適應的反應,他們害怕新寶寶會奪走自己獨佔父母寵愛的地位,在極其不滿的情況下,這孩子便有尿床、吮指的行為,這代表著一種強烈的抗議,

其實也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他們下意識地希望透過幼兒期的行為表現而重返獨佔父母關愛的幼兒期。

此乃謂之年齡退化、迴歸幼兒。年齡退化不僅見之於兒童,成人也可能有這種現象。當然,他們不會以尿床、吮指等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迴歸幼兒的心態,而是以種種變形的幼兒式行為、想法、感覺等來表示不之,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它。

譬如最原始的幼兒特性睡眠即是。嬰兒是不顧一切呼呼大睡的,當人下意識中有重返幼兒期的願望時,他會老是想睡,不論睡得多飽還是想睡。於是不論是開會或上課,都昏昏然老是打瞌睡,不僅因為疲勞或無聊而已。

其次,還有幼兒期的另一個特性是對吃得執著。所以,經常覺得口裡空空,老是想吃些什麼的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這一類有強烈幼兒特性的人多屬食慾過盛的胖子。

第三,有年齡退化傾向的人,常會下意識地模仿幼兒呀呀學語的特徵,例如,大著舌頭說些兒語化的詞語,嘟嘟嚷嚷地自言自語,有時候老是說些兒語等等。

第四,幼兒有抗拒教養的行為,所以有年齡退化傾向的人也常有懶散或邋遢的表現。兒童常以尿床這種反抗教養的行為來表示年齡退化的願望。同樣地,成人也以穿著不成雙的鞋襪,把脫下的衣服亂扔,把房間弄得髒亂無比等行為,希望回到幼兒期。

第五,幼兒可以隨時要求父母的保護,反應於成人的年齡退化行為就是發牢騷和不斷地發出怨言,希望以此得到他人的同情。當幼兒得不到父母的保護時,立刻會有不滿的表現。成人亦然,但成人是以原始性的反抗,攻擊方式以鬧彆扭、嘔氣、乖張、動肝火來表示的。

此外,幼兒還有種種的特性,一般說來,幼兒總是喜歡撒嬌的,所以,一個應該已經自立的成人還老是有撒嬌的行為時,一定有年齡退化的傾向。也許在他的內深處有著未能滿足的慾望,如對愛情的渴求、不被接受的不滿、盼望受矚目的慾望等等!

多接觸比接觸時間久,更能拉近人與人的感情。

假設這兒有一位小姐,我們讓你有一小時的時間與之接觸,如果你要透過這一小時的時間與之推近感情的話,請問你會如何去運用這一小時的時間?

為了把話說得更清楚起見,我們且假定這兒有A、B兩人,A把一小時分成四等分、每十五分鐘與小姐見一次面,B則以一整小時的時間集中火力向小姐進攻,再假設A、B兩人的求愛功夫是旗鼓相當的,請問兩人中那一個人能贏得小姐的芳心呢?

在A把時間分散的辦法中,當然還有著間隔的長短、多寡的問題,這姑且不論,就一般而言,A的分散法的成功率當較日的集中法為高。我們是以就學習理論等所研究的有關熟練、熟稔、親密性地獲得的反覆效果而如此說的。

一般而言,實質的接觸時間“接觸次數都相同的話,則錯開反覆的間隔而成片段休息的“分散法”的熟練程度,實比縮短反覆問隔、不斷集中的“集中法”為高。因為,

不斷集中的進行會令人有饜足之感,人的感覺也會為之遲鈍,倒不如分成多次的接觸以保持新鮮感。

相對地,分散去進行接觸的話,由於每一個間隔都有適度的休息,所以每一次的接觸都可以有新鮮感,雖然,就學習理論及人際關係的作用而言是各自有別的,但自饜足感、感覺的鈍化、接觸的新鮮而言,不論物件是人或物,結果應該都是一樣,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奇怪之處。

換言之,不論物件是人還是物,我們可以這樣說,頻繁的接觸比長時間持續的接觸更能使物件對我感到親切或熟稔。例如,有的人一向討厭古典音樂,但是如果讓他多次一點一點地聽,久久之久至增加他對古典音樂的親切感,最後甚會愛上它。如果一開始就一小時、兩小時地讓他聽個不停,那絕對會讓他倒足胃口、避之唯恐不及的。

我有一個朋友,是個怪物科學家,他倡議一種“百圓求愛法”。他說,每天同一時間打一個該投十元的電話給小姐,只要持續打上十次,一開始猶疑不決的小姐到此時也只好把態度軟化下來。如果他所說的辦法有效的話,他就是掌握了我所說的分散接觸法的訣竅了。

上一篇:【養生】春季養生:頭部保養,秋季防止疾病入侵!這些你都做了嗎?
下一篇:白癜風治好後容易復發,做到這幾點遠離白癜風,身體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