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腫瘤科最常見的五個問題,希望對患者及其家屬有所幫助

今天夜班,睡不著覺,趁著有點時間,總結一下,寫得有點囉嗦,大家將就著看。

1、醫生,我這個病能看好嗎?

能活多久?一個醫生首先自己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能體會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總是去安慰,常常去幫助,有時去治癒”的意義。不可否認的是惡性腫瘤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靶向藥物、PD-1/PD-L1等新型藥物層出不窮,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較前已經明顯延長。即使是化療藥物,也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換代”,比如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紫杉醇白蛋白,即在紫杉醇類藥物基礎上提高了治療效果,也降低了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那麼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惡性腫瘤能活多久?這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腫瘤,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甚至不同的基因分型,那麼其預後是不同的。如果對患者進行詳細解釋,患者能否聽懂不說,而且可能會追問更多的問題,加重患者的焦慮情緒,可能不利於患者的康復。我對大多數患者提出這句話的理解是:患者對於惡性腫瘤有種恐懼心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安撫他。如何通俗易懂地讓患者明白惡性腫瘤並不可怕,確實需要費一些心思。我們經常會跟患者做一些比喻,糖尿病、高血壓基本成了現代人的通病,能夠治癒嗎?目前還無法治癒,但是可以透過口服降壓、降糖藥、注射胰島素,合理飲食,去控制這些疾病。有哪些人得了高血壓病、糖尿病的天天焦慮的沒完沒了的,恐怕很少吧(其實糖尿病、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有時也很兇險),相同道理,我們透過正規治療,也可以控制腫瘤。這麼一說,大部分患者都會理解,焦慮情緒也會消失大半,有助於他們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當然,上述這些話也不是隨便說說,確實有很多晚期腫瘤,透過積極的治療,可以達到長期帶瘤存活的狀態。而治療的有效性會增強患者的信心,最終形成豁達的狀態,臨床上有些患者患癌五六年了,但是你從外表根本看不出是一個晚期腫瘤患者。

2、我的病是良性還是惡性?

這些問題基本每天都會遇到。總結了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自己偶然摸到體表腫瘤(比如乳腺腫塊、頸部腫塊、四肢或者軀幹腫塊)。(2)身體出現不適表現,如進食哽咽,腹痛,便血,黃疸等。(3)定期體檢,發現異常。無論是上述哪種型別,根據體格檢查、抽血化驗、影像學以及內窺鏡檢查,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基本判斷腫瘤性質,但是確診仍需要活檢甚至手術。

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患者家屬要求對患者病情進行隱瞞。作為醫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個人是支援將病情如實告訴患者本人的,一方面患者有知情權,這是任何人無法剝奪的權利;其次,腫瘤患者有其特殊性,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很有可能無法配合後續的治療(無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等)。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患者家屬刻意隱瞞,患者經過反覆入院治療,在和病友的長期溝通中,也能明白自己罹患癌症,部分患者為了不讓家屬擔心自己,反而裝做不了解病情。這些其實都不利於患者的康復,只有患者充分的瞭解自己的病情,知道治療的方式和治療的效果,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去治療,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餘生,去完成自己的心願。

3、不是XX瘤嗎,怎麼還是惡性?

這個問題解釋時有些專業成分,臨床上許多腫瘤只是因為其分化來源非上皮組織,所以名字中冠以“瘤”,但是其仍有良惡性之分,如:淋巴瘤、軟組織肉瘤等屬於惡性腫瘤。也有許多腫瘤處於交界性,即其組織形態及生物學行為處於良惡性之間,如纖維瘤病、上皮樣血管內皮瘤以及卵巢交界性漿液/粘液腫瘤。對於這類腫瘤,切不可掉以輕心,臨床也偶爾遇到反覆切除反覆復發的情況。當然,具體病情還需要諮詢管床醫生。

4、醫生,我術後能吃什麼東西?

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民以食為天”麼,無論患者還是家屬都很關心這個問題,不同型別的手術,不同型別的患者,對於術後的飲食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甲狀腺癌患者術後忌碘飲食,胃腸道患者術後短期內需要以流質/半流質為主,有些患者還合併有糖尿病,還需要低糖飲食)。

臨床工作中,常常有人問:術後能不能吃黑魚,但是有人說吃魚會“發”,對治療腫瘤不利;醫生,我喜歡吃羊肉,出院回家能不能吃啊?術後好幾天了,還沒有排氣,能不能吃點蘿蔔。甚至還有人問,能不能吃榴蓮,能不能喝牛奶,家人給我買的保健品能不能吃。我想在後續的文章中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因為實在是患者對這個太關注了。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總結,我想說謹遵醫囑。

5、這個病需要放化療嗎?

臨床中,遇到許多相互矛盾的事情,有些病人很怵手術,即使符合手術標準,仍拒絕手術治療,患者家屬最終無奈選擇化療;也有些病人,手術很成功,術後病理分期屬於進展期,需要配合術後化療,甚至放療,患者卻對放化療很排斥,認為對人體損傷太多,然後就舉了很多例子(什麼某某鄰居或者某某老鄉化療一次人就不行了),術後本該規律化療的,卻一次也沒有進行,等到1年後複查的時候,發現腫瘤已經復發轉移了。

能夠理解這兩種型別的患者的反應,但是這兩種做法均不可取。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需要辯證地、發展地看待問題。是否化療/放療,是需要嚴格根據腫瘤治療指南進行的(循證醫學支援)。放化療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是最重要的。臨床上關於放化療成功的案例數不勝數,很多患者首次就診時,已經出現遠處轉移,透過化療/放療,部分患者是可以轉化為手術患者,甚至治癒的。而術後根據病理分期/基因分型,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包括放化療),是能夠降低患者術後復發,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在疾病面前,患者和醫師是利益的共同體,需要相互信任,他們的願望都是戰勝疾病。

暫時就寫這麼多,以後想起來再補充,希望對腫瘤患者有所幫助。很喜歡大仲馬所寫的《基督山伯爵》最後一句: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相信人類終有一天可以戰勝腫瘤!

上一篇:65歲後心髒好不好,血壓值告訴你,哪類人要定期測血壓?
下一篇:牙痛是什麼滋味?怎樣保養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