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醫學微視】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足10% ,但這些癌症發現已經進展期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目前我國新發現的胃癌約90%屬於進展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仍低於30%。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是指不考慮淋巴結轉移的條件下,癌組織僅侷限於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早期胃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超過90%,甚至達到治癒的效果,但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足10%(日本是70%,韓國是50%,該兩國具有較完善的胃癌預防和篩查體系)。

胃癌雖然萬人之中只有2-3個,但由於一經發現就已經是進展期,延誤了治療時機。2018年4月份,海軍附屬長海醫院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李兆申院士(1956。10~,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牽頭實施“

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

”,制定並公佈了早期胃癌篩查流程。

早期胃癌篩查流程

MCE,

磁控膠囊內鏡

;PG,血清胃蛋白酶原;G-17,

胃泌素-17

;Hp,幽門螺旋桿菌;ESD,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篩查物件

我國早期胃癌篩查的目標人群為:

年齡≥40歲

,且滿足以下任一條件者: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Hp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我國40歲以上人群胃癌發生率顯著上升,因此以40歲作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約

半數胃癌患者可無報警症狀,早期胃癌一般無特異性症狀

,無特異性症狀者也需綜合考慮。

篩查方法

具備胃癌篩查條件的可以做進一步檢查,有條件的可以直接做膠囊內鏡或胃鏡檢查(胃癌可能性大的選擇),條件限制的可抽血檢查+胃癌篩查評分,再決定是否做胃鏡檢查(胃癌可能性小的選擇)。

內鏡檢查:

1。

電子胃鏡

。胃鏡及其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

金標準

,但對醫療條件要求較高,檢查費用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痛苦等而限制其開展,即使日本也未應用內鏡進行大規模胃癌篩查。目前大部分三級醫院有開展無痛電子胃腸鏡等檢查專案。

2。

磁控膠囊胃鏡

。常規的被動式小腸膠囊內鏡並不適用於有較大胃腔的胃部疾病診斷,

磁控膠囊內鏡(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MCE)

是將膠囊內鏡技術和磁控技術成功結合的新一代主動式膠囊內鏡,具有全程無痛苦、便捷、診斷準確性高的優點。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主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3。

高畫質內鏡精查

。可先以普通白光內鏡檢查為基礎,全面清晰觀察整個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徵,然後根據各醫院裝置狀況,運用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放大內鏡、共聚焦鐳射顯微內鏡等特殊內鏡檢查技術。

血清檢查:

(1)

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PG可分為PG Ⅰ和PG Ⅱ兩種亞型。PG Ⅰ主要要由胃體和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而PG Ⅱ由胃底腺、胃竇幽門腺和近端十二指腸Brunner腺分泌。PG是反映胃體、胃竇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標,當胃黏膜發生萎縮時,血清PG Ⅰ水平和(或)PG Ⅰ/Ⅱ比值(PGR,PG Ratio)降低。有研究認為,將PG Ⅰ≤70 μg/L且PG Ⅰ/Ⅱ比值(PGR,PG Ratio)≤3(不同檢測產品的參考值範圍不同)作為針對無症狀健康人群的胃癌篩查界限值,有較好的篩查效果。

(2)

胃泌素-17(Gatrin-17,G-17)

G-17是由胃竇G細胞合成和分泌的醯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為刺激胃酸分泌、促進胃黏膜細胞增殖和分化,是反映胃竇內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標之一,可提示胃竇黏膜萎縮狀況或是否存在異常增殖,血清G-17水平取決於胃內酸度和胃竇G細胞數量,G-17本身在胃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亦有促進作用。

(3)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險因素,根除Hp是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目前Hp感染檢測已成為必要的篩查方法之一,具體有以下檢測方法:

血清Hp抗體檢測

:主要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胃黏膜嚴重萎縮的患者存在Hp檢測干擾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較少,此時採用其他檢測方法(如快速尿素酶試驗、病理活檢染色等)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結果,而血清學檢測則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可與PG、G-17檢測同時進行,避免了留取糞便(Hp糞便抗原檢測)、胃黏膜活檢等其他Hp檢測方法導致的依從性下降。

尿素呼氣試驗(Urea breath test,UBT)

:包括

13C-UBT

14C-UBT

,是臨床最常應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具有準確性相對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內分佈影響等優點。對於部分Hp抗體陽性者但不能確定是否有Hp現症感染時,UBT是有效的補充檢測方法,適用於有條件的地區開展。

(4)

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測

:目前常用的腫瘤標記物包括

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

等,但在進展期胃癌中的陽性率僅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低於10%,篩查早期胃癌的價值有限。血清胃癌相關抗原

MG7-Ag

是我國自主發現的胃癌腫瘤標記物,MG7抗原在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病變和胃癌的陽性率分別為40。5%、61。0%和94。0%,可能提示胃癌的高風險,但MG7抗原還需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評估其在早期胃癌篩查中的價值。

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

沒條件做胃鏡,可考慮以下評分系統進行初步篩查。由於“年齡+ 高危因素”定義所限定的“高危人群”,實際上胃癌/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並不高。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透過統計學分析,發現在胃癌風險人群中,年齡、性別、Hp抗體、PG、G-17是與胃癌發生最相關的5個因素,分別予以不同的分值,可反映胃癌的發生風險。

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

表格中給出了相關指標的參考範圍和分值,該系統包含5個變數,總分為0~23分,根據分值可將胃癌篩查目標人群分為3個等級:胃癌高危人群(17~23),胃癌發生風險極高;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發生風險;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發生風險一般。

根據風險水平,選擇相應的診斷策略,定期複查相關指標,對胃癌發生風險最高的人群採取內鏡精查策略,從而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對胃癌發生風險最高的人群採取內鏡精查策略,從而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對低風險人群採取適合的隨訪策略,可以節約醫療資源。有條件可以定期複查胃鏡等,並根據相應的結果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將胃癌的發展控制在早期。

參考資料: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等。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2014年,長沙)[J]。中華消化雜誌,2014,34(7):433-448。

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誌,2018,38(2):87-92。

上一篇:【科普】hcc癌前病變:肝細胞癌的早期診斷、早治療對肝癌有幫助!
下一篇:清明蔗,毒過蛇?!清明前後吃甘蔗,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