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脾胃在失眠病中的重要性

全國存在45%左右的人存在睡眠問題:入睡困難,睡後易醒,睡眠質量差。長期口服安眠類西藥副作用明顯,會造成短期記憶損傷、幻覺、協調障礙、眩暈和頭暈眼花,說明書上明確說明老年人及孕婦慎用,且存在一定肝腎損害。

中醫治療失眠的方法十分豐富,從肝、心、血等皆有不錯的效果,在這不一一舉例。下面結合經驗講講脾胃與失眠關係。

2018年時遇到一小夥子,20歲,因入睡困難、心情低落1年來就診,1年期間看過中醫、西醫,效果皆不好,嚴重時只有口服“右佐匹克隆”才能入睡,但睡眠時間很短,易醒,夢多,情緒常常低落,伴有心悸胸悶感,記憶力下降,老是感覺全身疲乏,體型偏瘦。問其原因,小夥子告訴我是為“情”所困,1年前,因與自己初戀女友分手,受到巨大打擊,出現失眠症狀。自幼胃口較差,進食不佳,大便常稀,舌淡紅,苔薄白,雙寸脈細,手心烘熱多汗。

組方如下:

黃芪30g 黨參30g 白朮30g 炙甘草20g

陳皮15g 熟地15g 當歸15g 柴胡15g

升麻10g 羌活15g

上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三次溫服。

服完後二診時小夥子精神抖擻,告訴我服用三天後睡眠開始好轉,現在入睡沒那麼困難了,夜間睡眠可達10小時左右,情緒低落也有所改善,胃納可,手心少量出汗,大便正常,舌脈同前。守上方加獨活10g 7劑。再次複診時訴睡眠基本好轉,手心汗出明顯減少,餘症皆消,未予以方藥,告知保持心情豁達,減少生冷食物進食,強身健體。

按:結合脈、症,究其因,系情感問題所致失眠,七情過極,久傷脾胃,再加之患者先天脾胃虛弱,氣血生化欠足,心失所養,則心悸胸悶、記憶力下降等諸症。辨證為脾胃氣虛證,方用仲景補中益氣湯加減,予以羌活、獨活發散脾胃清氣,當歸、熟地補血養血。脾胃合,氣血調,情志暢,則失眠好轉。

陰陽

人體正常的睡眠有賴於陰陽的消長平衡,《靈樞》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意指,陰虛陽亢,陽不得入陰,則失眠。睡眠也與自然界陰陽消長有關,若在平旦之後仍然陰不出陽,則會導致嗜睡,而在日暮之後仍然陽不入陰,則會導致失眠。陰陽失交是失眠的基本病機。

脾胃為陰陽相濟的通道,脾胃位於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陰陽之所以交通,依賴於脾胃之升降。脾升肝腎亦升,胃降心肺亦降,心火依賴脾胃轉樞下降之勢下溫腎水,腎水須賴脾胃轉樞之上升之趨上滋心火。脾胃失調,通道受阻(如溼熱、痰濁、水飲、瘀血阻塞通道),則陰陽失交,導致失眠。

營衛

營衛是陰陽的具體表現,營衛之氣充足才能保證睡眠,營衛不足,執行失序,衛氣不能入於陰分,則失眠。脾胃為營衛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營衛生化不足,執行失常,不能晝精夜瞑。

經絡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與手少陰心經相連,其各自經別又在喉嚨交匯,加強了脾胃與心之間的聯絡。故脾胃失調易累及心,導致失眠。

現代醫學研究脾胃與腦之間的關係

現代醫學研究中發現,腦與胃腸道透過“腦-腸軸”的關係相互影響。目前研究認為胃腸與大腦有5種溝通途徑,包括:胃腸道-腦神經網路、神經內分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腸道免疫系統、胃腸道菌群及腸道黏膜屏障和血液-腦屏障在內的屏障途徑。腦-腸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胃腸功能紊亂可以影響大腦,情緒不穩也可引起胃腸道紊亂。

因此,從中西醫角度來講,從脾胃論治失眠皆有其理論依據。現代人生活壓力巨大,常年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脾胃運化失常,產生各種病理產物,阻塞脾胃升降通道,阻礙氣機;脾胃虛弱,生化營衛不足,陰陽失交。治療上,應注重脾胃的重要性,筆者建議,不論失眠患者是否有脾胃疾病,皆可以脾胃為基礎,根據病因病機,論治失眠。

上一篇:糖尿病治療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背後原因可能是
下一篇:《本草綱目》收載的腰痛主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