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袁世凱為什麼會被慈禧全盤否定?他為什麼要在自己的死後寫這一文?

袁世凱並非天生反骨,至少在1908年他被以“足疾”為名罷官前,他還是忠於大清的。

慈禧在世的時候,袁世凱的為官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在朝鮮乾的太優秀,一待就是12年,甲午戰爭爆發,他是私自回國。戊戌變法,袁世凱是積極支持者,最後卻成了遺臭萬年的“告密者”。慈禧新政,他是又出工又出力,最後卻被慈禧全盤否定。

但是至少,慈禧是欣賞袁世凱的才幹的,不管她內心是否願意,她是需要袁世凱為她揮動改革大旗的,而袁世凱也是真心實意的願意為國家自強而努力的。

那個時候,在他心裡,朝廷就是國家。

袁世凱擁兵,但是並未想架空朝廷,

變化,是發生在1908年,他被載灃罷官後

1911年,再次出山的袁世凱開始認識到,滿洲皇族已經是爛泥扶不上牆,君主立憲的改革視窗已經被徹底堵死,高漲的革命熱情已經容不下有皇帝的存在,國家已經不是滿洲皇族的國家,

袁世凱才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那麼,袁世凱能夠成功的逼清廷退位,是不是因為他掌控了北洋六鎮新軍,讓清廷無兵可用,不得已退位?

有關係,但並非主要原因。

袁世凱與北洋六鎮的關係

小站練兵,是袁世凱走上歷史舞臺的起點,但是北洋六鎮並不是全部在小站練成,也並非全部是袁世凱的嫡系。

1895年12月8日,在督練軍務處大臣榮祿的保薦下,朝廷正式下令,

浙江溫處道袁世凱負責督練新建陸軍,即刻上任。

早在袁世凱之前,朝廷已經開始編練新軍。1894年,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馬廠編練新軍,1895年10月移到天津小站,當時的名字叫“定武軍”,共計10營,4750人。

這個定武軍當時也聘請了洋教練,制定了新式的軍事制度,但是練了一年以後,僅僅是“”“號令步伐一致”。相當於練了一個儀仗隊。

而且,軍隊紀律並沒有什麼改善,抽大煙,玩女人,剋扣軍餉,舊軍隊的習氣依然延續在這個所謂的新軍中。

袁世凱要接手的,這個近乎爛攤子的二手軍隊。

袁世凱到小站後,發現情況非常糟糕,軍隊沒有領導,士兵隨意偷跑,說是有將近5000人的軍隊,實際人數已經少了很多。

而且,

袁世凱以一個“空降兵”的身份來領導他們,沒有人買他的帳

,因為這些人都是一些老兵油子,淮軍的舊部,也只有一些原來淮軍的頭目能治得住他們。

為了在小站站穩腳跟,也為了能編練出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袁世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請來“大佛”,鎮住小鬼們

既然這些老兵油子們是淮軍的舊部,只服淮軍頭目的領導,那就請來幾個淮軍元老,他們可能不懂什麼現代軍隊,找他們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當“大佛”,來鎮住這幫小鬼。

淮軍元老,那都是李鴻章的手下,當年他們馳騁沙場的時候,袁世凱還是一顆小嫩草,給他們提鞋都不配,他能夠請來嗎?

別說,還真的請來了一位,這個人叫薑桂題。

薑桂題是個老將,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鬥中,打了無數勝仗,但是,在甲午戰爭中,和小日本一接觸,全面潰敗,失守旅順,讓小日本長驅直入,差點打到北京城。薑桂題也被革職回老家,永不敘用。

一句“永不敘用”,就意味著他的前途完了,以後不要想再當大清的官了,回家養老去吧。

要是以前,袁世凱求見,薑桂題都懶得搭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己是個戴罪之人,袁世凱正展翅高飛。當袁世凱說明來意後,薑桂題立馬答應了下來,這相當於給自己一個飯碗呀。

就這樣,

淮軍老將薑桂題,被袁世凱返聘上崗,擔任了小站新軍左翼長兼步兵第一營統帶。

很快,那些閒賦在家的淮軍老將們都收到了訊息,紛紛來投奔袁世凱。

袁世凱也不指望這些人能幫他訓練軍隊,他要的就是這些人的威望。

憑藉者這些老將的威望,袁世凱很快穩住了軍心。

其次,提拔人才,不論出身

舊軍隊中,裙帶關係複雜,要想獲得提拔,不是看你的能力大小,而是看你和上級長官有沒有關係,這樣的體制下,選出來的將領大多是庸才,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袁世凱為了選拔真正的人才,在小站創立了“行營兵官學堂”,內設德文學堂,炮兵學堂,步兵學堂,騎兵學堂等等。任何人都可以報考這個學堂,從這個學堂畢業的,可以直接擔任軍官。

這就好比今天的高考,給天下學子一個公平的機會。同樣,那些小站的基層士兵們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們玩命的練習各種軍事素質,就是為了能獲取考進學堂的資格。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洋的將領和士兵擁護袁世凱,支援袁世凱,是因為

袁世凱對他們有知遇之恩,再造之恩,這份感情已經超出了上下級領導的關係。

段祺瑞,馮國璋,都是從這個“行營兵官學堂”走出來的高階將領。

再次,給錢到位,絕不克扣

清朝軍隊的腐敗,剋扣軍餉是一個重災區,而且是逐級剋扣,每過手一級軍官,就要剋扣一份,實際發到普通士兵手裡的已經是非常微薄。

袁世凱到小站後開始改革,每月親自發餉,而且是直接發到士兵手裡。每次發餉,士兵都會高呼“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為袁大帥出力”。

當然,這個口號很有可能是袁世凱刻意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強化袁世凱的領導地位,形成袁世凱的領導權威,實際上也是士兵對袁世凱的感激。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普通士兵當兵沒有什麼大的理想,無非就是為了“名利”二字,現在袁世凱都給他們解決了,想要“名”,你就刻苦練習軍事素質,考上學堂出來當軍官,想要“利”,袁世凱足額髮餉,絕不克扣。

所以,在袁世凱被罷官的3年中,他們會無比懷念袁世凱。

袁世凱用人,不拘一格,不僅僅是武將,文人墨客,雞鳴狗盜之才,只有有可用之處,都被袁世凱網路到帳下。

徐世昌,翰林出生,當初進京趕考的時候受到袁世凱的接濟,後來官居大學士,軍機大臣,是袁世凱一生的朋友,此時擔任參謀營務處總辦。

段芝貴,一個不學無術之人,因為父親和袁世凱是朋友投奔而來。袁世凱一個小妾如僕人私通,袁世凱不好公開處理,段芝貴三兩天內就將這個僕人給抓獲,此後成為袁世凱的心腹。

阮忠樞,一個落魄文人,愛抽大煙,這一點是袁世凱最不能容忍的,但是這個人的文筆非常的好,袁世凱交代的任務,一個晚上就能寫好,而且條理分明,鞭辟入裡。後來成為袁世凱文案集團的主筆,一直到袁世凱稱帝,很多文章還是出自阮忠樞之筆。

就這樣,袁世凱用2年的時間,在小站練出了7000精兵,就是後來的2鎮和4鎮。

1、3、5、6鎮是袁世凱在山東巡撫和直隸總督的任上又擴編而成,其中第一鎮的統制是滿人鐵良,士兵也全部是滿人,名字叫“八旗常備軍”。袁世凱只是“替人代孕”,練成以後就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

而3、5、6鎮,在袁世凱領頭搞新政失敗之後,擔心慈禧要除掉他,已經主動的把軍權交給了朝廷。袁世凱實際能控制的,還是他小站時期的老班底,2鎮和4鎮。

若論兵力,兩鎮不過7000多人,還不足以讓袁世凱對抗朝廷。真正讓袁世凱能夠在1911年出山後一呼百應的原因是,

袁世凱在小站的時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幕僚班子,這些班底,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他們對袁世凱的追隨,是源於袁世凱的個人魅力,而不是朝廷的一紙任命,可以說,經過幾年的經營,袁世凱已經具備了開國的根基。

真正架空清政府的,恰恰是大清的攝政王載灃

慈禧死後,大清國的最高權力交到了年輕的攝政王載灃身上,不巧的是,載灃是一個政治新手,剛過試用期的那種。

一個前面未有之變局,卻讓一個剛過實習期的政治新人來操盤,風險可想而知。

外有列強不斷的對中國瓜分,內有革命黨人不斷的起義,中間還有立憲派強烈要求實行君主立憲改革。

載灃卻做了兩件蠢事!

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袁世凱。

按說罷免一個官員,對於一個大清帝國來說不算什麼大事,但是背後因為日本人的參與就讓事情變的複雜了。

慈禧在的時候,袁世凱還勉強有個發揮特長的機會,也沒有人敢動他,慈禧一死,立馬有3股勢力開始向袁世凱反撲,一股勢力是康梁為首的舊維新黨,要報當年告密之仇,一股是滿洲親貴,因為袁世凱領銜的改革首先革的就是親貴的利益。第三股是隱秘的日本人。

慈禧在世的時候,袁世凱制定了“聯美製日”的外交策略,獲得了慈禧的首肯,唐紹儀秘密赴美,就是為了和美國達成同盟關係。

但是訊息被日本人獲悉了,日本透過自己在滿洲親貴中培植的勢力,比如肅親王善耆,度支部大臣載澤,陸軍大臣良弼等不斷向載灃進言,要求除掉袁世凱,最終在慶親王,徐世昌等人的斡旋下,改為“足疾開缺”。

袁世凱被罷官,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鬥爭的結果,並不是人們所說的,載灃為自己的哥哥光緒報仇那麼簡單。

袁世凱被罷官有兩個結果。

第一,朝廷裡再也沒有人去制衡載灃,而載灃為了效仿德皇,把軍權全部抓到自己手裡,自任海陸軍大元帥,親弟弟載濤出任軍諮大臣,掌管陸軍,親弟弟載洵出任海軍大臣,掌管海軍。

這個可好,原來的大清至少還是滿洲八旗的,現在的大清變成了載灃自己家的大清,和小孩玩過家家一樣。

載灃的做法激起了全國的反對,不僅僅是漢人反對,皇族內部對載灃也不滿意。

第二,袁世凱被罷官後,唐紹儀隨即被勒令從美國回來,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被內調,換上了滿人錫良,這都是日本人喜聞樂見的,由此,日本人進一步侵佔我東三省,激起了更大的民憤。

大清大國的戰車已經搖搖欲墜,而載灃還陶醉在自我的滿足感中。

第二件事,對於全國範圍的請願不管不問,最後強硬處理。

1908年,按照慈禧在世的時候定下來的新政改革方案,在全國各省成立了諮議局,這是一個省議會的前身機構,由各省諮議局選代表,組建國家資政院,作為國會的前身。

能夠入選諮議局的,都是各省的精英人物,有商業大亨,留洋人士,教育大家,開明紳士等等,這些人都是立憲派的代表,主張用改革的方式,來改變大清帝國的專制統治,讓中國走向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按照新政改革路線圖,預備立憲的時間是9年,也就是到宣統8年成立國會。但是,各諮議局成立後,代表們有感於中國被列強逐步瓜分,希望大清能儘快開國會,為此,他們聯合各省舉行了3次大規模的請願活動。

對於請願活動,載灃一開始的態度是不管不問的,甚至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

後來,請願團做通了皇族的工作,皇族內部也開始要求載灃儘快開國會,載灃才不得不同意,提前3年開國會。

但是,這樣的讓步並沒有滿足請願團的願望,他們繼續活動,載灃生氣了,下令把請願團強制遣返。

由此,立憲派開始對載灃失望,他們逐步轉變成了革命派,既然不能和平解決,那就只有訴諸武力了。

而革命派也沒有閒著,他們在全國各處發展組織,已經發展到新軍中了。辛亥革命之後,北洋新軍的第六鎮統治吳祿貞就發動了灤州起義。

所以說,載灃統治下的大清,已經到了眾叛親離,離心離德的地步,他已經完全走向了人民的對立面,載灃的統治,就是一個空中樓閣,就等一個把他推倒的人。

而袁世凱就是推倒這個空中樓閣的人。

袁世凱的部下對他效忠不假,但是還遠未到死心塌地的地步。只是清廷的無能,腐敗已經讓他們看不到希望,他們不願意再為清廷出力,才會思念自己的舊主。

畢竟袁世凱已經有了開國的根基,跟著他當一個開國諸侯總比死守著大清的爛攤子要強。

因此,能夠逼清廷退位,不僅僅是袁世凱有一支只聽命於他的軍隊,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班底,完全可以直接替代大清!

上一篇:【情報】聖島季計入復刻國服,正太頭、蝴蝶鬥、度假面板等道具推送
下一篇:kc杯首日決鬥:千層套路層數不窮,反counter與反counter博弈層數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