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戰國時期的楚國為什麼很少出現名將?他們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大?

楚國是西周初被分封,至戰國晚期為秦所滅,歷史悠久,號稱八百年楚國。尤其是在東周時代,楚國由一個子男之國發展壯大,長時間與晉、楚、吳、秦、齊等等各個強國爭霸天下,堪稱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但令人奇怪的是,八百年楚國雖然征戰不斷,可歷史上卻鮮少誕生名將。特別是戰國之後,列國名將輩出:秦國有白起、王翦等等,趙國有廉頗、趙奢、李牧等等,齊國有田忌、田單等等,魏國有吳起,燕國有樂毅。戰國七雄中,除了楚、韓二國外,都在這一風起雲湧的年代誕生了不少名將。而楚國,雖然景陽、昭陽、項燕等人也曾聞名於一時,可被太史公單獨列傳的名將,卻一個都沒有——除了吳起和伍子胥。但吳起的功業,主要在魏國;伍子胥雖然是楚人,卻是在吳國功成名就。因此,嚴格來說,這二人都不算是“楚國”名將。

昔日號稱東周最為強大的楚國,卻與戰國七雄中最弱小韓國一樣難產名將,這確實有些讓人不解:如果缺乏戰將,那麼楚國如此廣闊的土地是如何征戰而得來?

自縣制改革以後,楚國權力就集中在公室。為確保權力不外移,楚王都會直接控制軍隊,往往親自帶兵出征。以春秋歷史來看,從楚武王開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楚共王、楚靈王、楚平王、楚昭王等等歷代楚王,都有親征經歷,不少楚王還死在征途之上。因為這一傳統,楚國戰將就缺乏了獨立帶兵作戰的機會,自然難以產生名將。

然而,這只是一個方面。

楚王再怎麼抓緊軍權,當楚王太過年幼或是年老體衰之時,肯定無法親自帶兵。這時,楚國令尹或是司馬都能獨自率兵,征戰四方。但在八百年曆史中,楚國令尹或司馬也鮮少留下如長平之戰、閼與之戰、樂毅滅齊、田單復齊等等這樣的經典戰例,也沒能留下如吳起、孫武、孫臏諸人所作的經典軍事典籍,這豈不奇怪?

顯然,這肯定不是因為楚人軍事素質太差,楚國還是出現過不少優秀的軍事人才。

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闔閭聯合唐、蔡二國伐楚,一場惡戰即將爆發。此時,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提出了一個極為恢弘的殲敵計劃:由令尹囊瓦率楚軍主力在漢水東岸防禦,與入侵的吳軍形成對峙;沈尹戌則率方城之外的楚軍殺向吳軍身後,搗毀吳軍的舟船,斬斷其糧草供應以及退路;之後,沈尹戌再率軍透過大隧(今河南信陽的九里關)、直轅(今河南信陽的武勝關)、冥阨(今湖北廣水的平靖關)三大關口殺回南陽盆地,與楚軍主力一起,對入侵吳軍發起前後夾擊,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沈尹戌的軍事計劃

沈尹戌的計劃,充分利用了楚國國土廣闊的優勢,以機動力量來進行大範圍運動戰,最終實現對入侵敵人的關門打狗。這一構想如能順利實施,將會是場絕妙的殲滅戰,沈尹戌也必將成為一代名將。

可惜,楚國軍事大權不是由沈尹戌掌控。

楚平王死後,楚昭王年幼,楚國國政就落入了令尹囊瓦手中。囊瓦為人,貪婪而喜聽讒言。他不但聽信讒言殺害了左尹郤宛,還因貪婪逼反了唐、蔡兩個盟國。因此,囊瓦在楚國的聲望遠不如左司馬沈尹戌。

因為害怕沈尹戌會取代自己,囊瓦在聽信讒言後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將楚軍主力調往大別山一帶,主動尋吳軍進行正面決戰。不想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之戰中,楚軍被吳人一舉衝潰,徹底葬送了沈尹戌這一絕妙殲敵計劃!

此後,貪生怕死的囊瓦出逃鄭國,沈尹戌則血戰至死,楚國郢都被吳人輕鬆攻破!

雖然沈尹戌是功敗垂成,卻足以證明楚國並不缺乏軍事人才。可由於楚國中央集權太高,重重阻礙之下,讓國內中下層人才難得有機會發揮自身才幹。因此,楚國將領能一戰成名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

除沈尹戌外,早期楚國還有另一位戰將鬥廉。鬥廉是若敖氏家族的第一代,與鬥伯比是兄弟。

公元前703年,因為巴國與鄧國產生衝突,楚武王特派使者前往調解。不想鄧國人極為狂傲,不但不接受調解,還殺害了楚、巴二國使者!

為此,楚武王派出鬥廉與巴人聯手去攻打鄧國。當兩軍對壘之時,鬥廉有意將楚軍混雜在巴人戰陣的中央。當鄧人發起進攻時,楚軍假裝不敵而潰逃。鄧人不虞有詐,立刻展開追擊。可沒想到,潰逃的楚軍忽然又掉頭迎戰,與左右兩翼的巴軍密切配合,對鄧人來了個前後夾擊,讓鄧國軍隊瞬間就潰敗了!

這次戰役,與近五百年後漢尼拔的坎尼會戰戰術頗為神似,堪稱經典。不過,這還是鬥廉的牛刀小試。

公元前701年,楚國將與貳國(今湖北廣水)、軫國(今湖北應城西)進行結盟。這引起了漢水以西隨、絞、州、蓼、隕等五國的畏懼,決心聯手出兵來阻止這次結盟。這其中,隕國軍隊最先出動,駐紮在蒲騷(今湖北應城西北)。

得知五國聯手,楚軍主將莫敖屈瑕擔心不已。

可鬥廉卻獻計道:“隕人現駐紮在郊外,肯定疏於防範。況且他們日夜期盼援軍,又依賴於城郭,毫無鬥志。您在郊郢(今湖北鍾祥)率軍拖住其他四國軍隊,我另率一支精兵前去攻打隕人。只要隕人戰敗,其他四國自然畏難而退。”

聽說要分兵,屈瑕擔憂兵力不足:“何不向君王請求增兵?”

鬥廉答道:“作戰在於上下齊心,不在於兵力多寡;商紂王雖然兵多,卻還是敗在周武王手下。我自成一軍出征,還要增兵幹嘛?”

屈瑕還是顯得信心不足:“不如先佔卜一下吧?”

鬥廉卻異常決絕:“占卜是為了解決疑惑,現在沒有疑惑,還佔卜幹嘛?”

不得已,屈瑕只得同意了鬥廉的作戰計劃。

結果,鬥廉迅速出擊,殺了隕人一個措手不及,擊潰了敵人。其他四國見隕人潰敗,也嚇得趕緊退軍了。屈瑕順利與貳國、軫國結盟,踏出了楚國突破漢水天險的第一步。

從這兩次戰役來看,鬥廉能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而靈活地選擇戰術戰法,還能以弱勝強,頗有名將之風。

春秋初有鬥廉,春秋晚期有沈尹戌,證明楚國從來就不缺乏優秀的軍事人才。可為何到戰國後,楚國都沒能誕生與列國名將相提並論的頂級軍事家呢?

除了前面提及的制度性約束外,恐怕還與楚國另一特點密切相關。

楚武王執政之時,創立了縣制;之後他又自認蠻夷,完全脫離了周王國體系。從此,楚國就踏上了“滅國為縣”的迅猛擴張之路。楚武王時期,楚國基本控制了整個南陽盆地;楚文王時期,楚國突破南陽盆地,將領土擴張到淮河上游;楚成王時期,將領土擴充套件到了淮河中游;楚穆王之後,楚國國土基本覆蓋了淮河全流域……。楚國擴張得如此之快,以致後來楚靈王曾驕傲地自誇道:“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諸侯畏我乎?”陳、蔡、東不羹、西不羹等國被楚人滅國為縣後,楚國徵兵潛力就陡然增加了三千乘,那麼楚靈王之前歷任楚王所滅的那些諸侯國其徵兵潛力又有多大?

由此判斷,在春秋中期以後,楚國也許就成了東周第一個萬乘之國!此時,楚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晉國,頂多也不過是五、六千乘之國!

正因實力強過一般諸侯國太多,所以爭霸天下時,楚人已不屑利用謀略來巧勝,而更喜歡以實力光冕堂皇地碾壓對手。鬥廉之後的兩百餘年裡,楚國再沒湧現出善於謀略的戰將,直到沈尹戌的出現——既然楚國實力已足以碾壓東周絕大多數諸侯國,還需要謀略幹嘛?

以春秋歷史來看,泓水之戰,城濮之戰,楚莊王攻破鄭國、圍攻宋國,鄢陵之戰等等歷次楚國對外大規模作戰,都是堂堂正正與對手正面對決,鮮少玩弄陰謀詭計。但也有例外,楚晉第二次爭霸的邲之戰,楚人就是依靠不宣而戰才佔據了先機,最終擊潰了晉軍。可邲之戰當時敵情不明,令尹孫叔敖為避免追敵出軍營的楚莊王發生意外,才不得已讓楚軍先發起了全面進攻。

從春秋楚人的作戰風格可見,楚人根本就不屑玩弄謀略來贏得戰爭的勝利。柏舉之戰前,楚國令尹囊瓦之所以敢改變作戰計劃、去尋找吳軍主力決戰,其底氣也在於楚軍人多勢眾。

楚軍戰法如此簡單粗暴,楚國戰將能出彩的機會也就相當稀少了。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人多勢眾幾乎就意味著必勝。因此,楚軍的作戰風格才會顯得如此簡單粗暴。

可在其他諸侯國眼裡,楚人這種戰法卻並不高明。

戰國時張儀遊說魏國連橫親秦之時,就如此評價楚國:“楚國雖然富有強大之名,其內部卻很空虛;楚國士卒雖然眾多,但易潰逃,不能打硬仗。”張儀是縱橫家,遊說列國時都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很多話都不能當真。但為迎合列國諸侯及卿大夫,張儀肯定會站在他們立場上來闡述自己主張,以增強共鳴。因此,張儀對楚國的評價,也就是別國尤其是魏人對楚國的一貫看法,並非張儀一己私見。

楚國軍隊雖然人多,卻戰鬥力不強,臨戰而逃者眾。這使得楚軍貌似強大,在別國眼中卻多有“紙老虎”的印象。

為什麼楚軍戰鬥力會如此低下?

這是因為楚國雖然吞併和臣服了眾多諸侯國,卻沒能真正順服他國人心。一旦楚國陷入低潮期,這些被征服者就常常會發動叛亂。公元前611年,楚國遭遇大饑荒,東南方的庸國、百濮、群蠻就發動叛亂,迫使楚國關閉了北方邊境;公元前529年,楚靈王三位弟弟作亂,被他吞併的陳、蔡、東西不羹以及許、葉等國都加入了叛軍,進而推翻了楚靈王統治;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曾為楚國盟友的唐、蔡二國就加入了吳軍;公元前486年,在吳國伐楚時堅定支援楚國的陳國,又背叛了楚人、投靠了吳國;歷史上多次幫助楚國的隨國,也曾多次起而叛之……。這充分證明,楚國雖然滅國為縣吞併了大量土地,但那些被征服者卻沒有真正順從於楚國。當楚人徵召他們上前線作戰時,其戰鬥力自然低下。因此,才會出現“楚國士卒雖然眾多,但易潰逃,不能打硬仗”的現象。

底層士卒人心不齊,或許是楚國難以出名將的另一重要因素吧!

八百年楚國,歷史悠久而輝煌。如此輝煌的成就,與早期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奮進精神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楚武王改革封建制、創立縣制之後,楚國發展更是日以千里。可正是楚國早期發展得太過順利,讓後世楚人習慣性地躺在先輩輝煌業績下坐享其成,失去了進一步改革圖強的精神。所以,自楚莊王以後,楚國就緩慢走向了下坡路。

楚國難產名將,或許正是從另一角度反映出楚國在發展中的瓶頸:如果不是內部弊端長期存在,為何楚國會與戰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一樣,鮮少誕生名將呢?

——完——

作者

|欲雲: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路,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上一篇:齊國田單為何會被齊國所滅?田單是如何在齊國走向一個個被邊緣化的
下一篇:秦武王的之戰:秦國在南方已實現了大突破,但三晉仍是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