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雍正皇帝親自賜封的世襲罔替的怡親王,為什麼後來卻被廢掉了?

雍正皇帝繼承皇位之後,便封了與他關係甚篤的十三弟“胤祥”為第一任“和碩怡親王”並且世襲罔替,就這樣,“胤祥”也就成為了大清王朝當中的一個特列,那就是第九位“鐵帽子王”。

說到“鐵帽子王”,一般來講,都是由大清皇帝給“八旗旗主”獨有的封號,同時,也都是會世襲罔替的,正是因為雍正對他十三弟的看重,所以,就開創了大清王朝歷史上的一個先河。

既然是“世襲罔替”,那就是說,只要“胤祥”的後世子孫沒有犯下欺君、謀反等重大的罪行,那麼,“和碩怡親王”的這個爵位就會不斷地在“胤祥”的後世子孫當中傳承下去,下面,我們就可以具體來說一說“和碩怡親王”的傳承脈絡。

怡情王胤祥畫像

雍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730年的五月初四這一天,第一任和碩怡親王“胤祥”去世了,此後,他的第七個兒子“弘曉”就繼承了爵位,不過,“弘曉”之所以能夠成為繼承人,完全就是因為“雍正皇帝”的指定,從此之後,“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便由“弘曉”的後世子孫繼續來繼承。

乾隆四十三年,“弘曉”去世了,享年56歲,“和碩怡親王”的爵位由他的次子“永琅”來繼承,“永琅”並沒有跟他父親那樣長壽,年僅45歲就去世了,萬幸的是,他生前已經有了兩個兒子,所以,他去世之後,他的次子“綿標”便繼承了爵位。

不過,他繼承爵位並不是在世的時候,而是時候被追封的,他生前只是被封為了“不如八分輔國公”這個爵位,也就是說他的爵位是“國公”,並非是“親王”,在清朝皇室宗親的爵位體系當中,“不如八分輔國公”和“親王”相差了6級之多,至於說是什麼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他的年齡還太小,剛剛20歲。

乾隆皇帝畫像

雖說“綿標”嘉慶四年,也就是公元1799年去世的時候,還沒有被追封為“怡親王”,但是,“綿標”剛去世,他的長子“奕勳”便繼承了“怡親王”的爵位,不過,可惜的是,“奕勳”作為第四任“怡親王”活得時間竟然更短了,去世的時候僅有25歲。

好在,他雖然是英年早逝,卻已經生養了七個兒子,於是,就在嘉慶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19年,他的長子“載坊”便成為了第五任“怡親王”,然而,沒想到當時僅僅四歲就繼承了親王爵位的“載坊”在襲爵的第二年就夭折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這個“和碩怡親王”的爵位是有詛咒還是怎麼著呢,承襲這個爵位的人是一個比一個活得短。

嘉慶皇帝畫像

“載坊”夭折之後呢,當時在位的嘉慶皇帝並沒有馬上就按照皇家禮法再次讓“奕勳”的次子繼承親王之位,雖說史料當中並沒有說明具體的原因,我想嘉慶皇帝當時極有可能考慮的是當時“奕勳”的次子也只有4歲,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他便希望等還孩子長大之後再承襲爵位。

所以,“奕勳”的次子“載垣”是在道光五年,也就是公元1825年才在道光皇帝的主持之下承襲了“怡親王”的爵位,此時的“載垣”已經9歲了。

雖說襲爵之後的“載垣”終於打破了他的父兄以及祖輩英年早逝的“魔咒”,45歲才去世,但是,原本世襲罔替的“和碩怡親王”的爵位卻在他這裡戛然而止了,具體時間是在咸豐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61年,就在這一年呢,咸豐皇帝駕崩了。

咸豐皇帝畫像

之前早就已經被指定為皇位繼承人的“同治皇帝”正式登基,而正所謂“母憑子貴”,咸豐皇帝在世之時僅被封為“懿貴妃”的葉赫那拉氏便被“同治皇帝”尊為“慈禧太后”。

當時,慈禧太后為了幫助年幼的兒子清除來自朝廷當中的威脅,便聯合了當時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一次宮廷政變,便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辛酉政變”,一下子就打倒了“咸豐皇帝”臨終之前已經安排好的八位顧命大臣。

巧的是,當時已經45歲的“載垣”恰好便是八位顧命大臣之首,畢竟他是皇室宗親,正因如此,就在這場政變當中,他便被“慈禧”下令賜死,同時,“慈禧”也徹底地廢黜了“和碩怡親王”這個爵位,這個爵位傳到“載垣”這裡剛好是第七代。

慈禧太后舊照

不得不說,“載垣”的命運實在是太讓人惋惜了,如果不是被任命為了“顧命大臣”,如果不是遭遇了“辛酉政變”,也許,他的壽命極有可能會打破他的父兄以及祖輩們的記錄,從而成為清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長壽親王。

上一篇:婉兒削弱,諸葛亮已涼,S22萬能法師已確定,天生比別人快70%發育速度
下一篇:新版本T0戰士誕生,出反甲增加70%傷害,大仙:趁沒削提早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