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將明朝16位皇帝的名字,連在一起讀,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這是明朝詩人敖英在自己的筆記小說中對於自己的朝代——明朝的一個總結,以這總結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己的國家有多滿意多自豪,不然也不會有“反清復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而明朝會出現這種“密不透風”似的剛強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元朝對於漢人的壓迫,使得明朝的漢人們心有餘悸,還在於讓明朝支稜起來的朱元璋也對“創業難,守成又難”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朱元璋從還沒有上位開始,就表現出了一種無人可比,也讓人無話可說的“掌控欲”,他什麼都管,管地主管農民管窯姐,當然也管子孫後代。

為防止虎視眈眈的滿清兵臨城下,他開創了一種聞所聞聞見所未見的分封藩王制度,將自己25個兒子,甚至侄孫朱守謙都沒有放過,大部分遣去了各個重要城市做親王,他們帶著3000人,或者19000人作為朱元璋的耳目監督駐守各地將領,既攘外,又安內,被朱元璋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於他們的名字都是朱元璋的手筆。

朱元璋親手製定了一本族譜,規定自己正統嫡子是2個字,所以他的長子叫“朱標”,他的四子叫“朱棣”,於是就會看到明朝朱元璋之後15位皇帝的名字分別是: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只有“朱棣”很是一枝獨秀。

而且朱元璋除了強調第2個字必須是家譜中分下來之外,另取的第3個字也有規定,於是你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它令明太祖心思昭然若揭,即炆、棣、熾、基、鎮、鈺、深、樘、照、熜、坖、鈞、洛、校、檢,這些字的偏旁都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說都是跟五行相關的字,一開始有人覺得是巧合,但其實這都是明太祖的“雄心壯志”。

朱元璋一是用五行來強調嫡庶長幼,從他死也不願讓朱棣上位的情況,就能看出來他對這方面的執著,所以同輩人用的都是一個五行,包括朱元璋在內,可以看到對應的五行:朱元璋是金,朱標是木,水輪空,朱允炆是火,朱瞻基是土,只是朱標沒上位,落到了朱棣的頭上,而朱棣也是木,也還是後面幾個人的前輩,這位置怎麼都亂不了。

二是朱元璋藉由五行,期盼自己的後代們相親相愛,他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後代為了皇位廝殺爭執的,也還是能從朱標朱元文朱棣事件上看出來,而五行相生自然相互依賴,木無土不可栽培,土無木不可功用;火無土不可照四方,土無火不可衍生息;金無土不可施鋒銳,土無金不可繁興替,以此類推,誰也不能缺誰……

三是五行可以包含所有朱元璋想要加諸在自己後代,和王朝上的東西,比如說五行一直被衍生為“五德”,或是溫、良、恭、儉、讓,或是仁、智、義、禮、信,這些都是一個人應當擁有的品質,而且他們普遍認為這些東西是促使王朝交替輪迴的存在,這種迴圈往復的情況,正切應朱元璋想要子孫後代無窮無盡,以至王朝無死無休的野心。

在明太祖朱元璋這種連名字身份位置都高壓掌控的情況下,即便是早逝的朱標也很有骨氣,雖然人人都說他柔弱,但他那是仁慈,朱元璋動不動就殺人,有幾個人敢勸?偏偏他要去勸,即便朱元璋表示這是在為他清理障礙,他還要來一句“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就是有什麼君就有什麼民,惹得朱元璋用棍子追著他打。

上位沒多久就死了的朱允炆,生前其實也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唯唯諾諾,他也霸氣得很,殺起阻礙他的同胞手足起來,也跟朱元璋上身一樣狠辣得不行,當時光是一年之內就扳倒了5個藩王,公元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也不帶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可惜朱元璋把他們的位置安排得太明白,他打仗搞不贏朱棣。

後來上位的朱棣就更不用說,不是他,明朝沒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連明朝末代崇禎皇帝都硬氣得很,明明可以逃,他偏偏一根腰帶上了吊,於是就有了“君王死社稷”,不過朱元璋的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且不受控制的,明朝前後都有好皇帝,奈何中間的子孫不作為,再力挽狂瀾,百年老建築也修不回新的,只能是被拆。

上一篇:1級戰令達摩巨帥,80級戰令米萊狄真女王!388點券已備好!
下一篇:羅莎莉亞“劈腿槍法”火遍全球,中外原神玩家均表示:姐姐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