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備東征時,為什麼要帶上六萬老兵?他們為什麼會在頃刻之間自殺?

東征孫權時,劉備出征的兵力為五萬,再加上中途前來歸附的蠻族武裝,總兵力約為六萬左右。這些老兵是劉備手下真正的精華,他們有赤壁戰前就跟在軍中的老班底,也有荊南四郡時期加入的青壯。其中大部分都參加過劉備奪取益州的戰役和那場曠日持久的漢中對決,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現如今卻在頃刻之間葬身火海。

《三國志》中說:“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意思就是蜀軍的戰船、兵器和軍需輜重全部損失殆盡,將士們的屍體密密麻麻的漂浮在水面上,好像要把長江給堵住了。

這種級別的損失對僅擁有一州之地的蜀國來說,想在十年之內恢復元氣幾乎是不可能的。比起兵員和物資,更可怕的折損是那些優秀的中生代將領,除了吳班、陳式和廖化等少數幾位僥倖逃回,馮習、張南、傅肜、程畿、沙摩柯等人全部戰死。

馬良則在得知前方兵敗後,由武陵郡往秭歸撤退的途中被步騭截殺。當時陸遜在西岸放火時,東岸的黃權並未受到攻擊,但吳軍的動作極為迅速。還沒等黃權撤到夷陵,吳國水軍就已經封鎖了航道。黃權回不了益州,又不願意投降孫權,於是只能帶著手下的一萬多兵士北上投降了魏國。

這些人的集中離去,讓蜀國的將才出現了可怕的斷檔,導致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老的老小的小,甚至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被後人譏諷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場戰爭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就是孫權用外交手段成功穩住了曹丕。不但讓自己暫時擺脫了北面的威脅,還將壓力轉移到了劉備身上,迫使劉備既不敢將主力放在江北,以避免遭遇魏吳兩國的夾擊。又不得不分兵在北岸以防萬一,這大大分化了蜀軍的力量,限制了其自身的機動性。

其次就是兩年前關羽的敗亡讓劉備失去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水軍,此次東征,劉備雖然也帶了一些水軍和戰船,但其戰鬥力與吳軍相差甚遠。於是,當陸遜不給蜀軍陸戰的機會,又利用制水權將戰場分割,江北的黃權部就變得異常尷尬,打起來幫不上忙,走又走不了。

最後就是戰術方面了,劉備雖然帶兵打仗的經驗足夠豐富,但他明顯更擅長敵後遊擊,而短於大兵團作戰。劉備這一生單獨指揮的兵力超過一萬以上的戰鬥全部以失敗告終。在龐統和法正加入之前,劉備有幾場戰爭打得非常漂亮,但前提都是兵力在一萬以內。

劉備指揮起來就會遊刃有餘,操作十分亮眼。比如汝南斬蔡陽,博望坡敗夏侯惇,當兩支兵力在數萬以上的大軍團進入對峙階段,想要取勝,往往需要滿足兩大條件,第一是充足的後勤保障,第二就是積極尋求變化,創造機會,打破戰場的平衡。

二十多年前的官渡之戰就是一次經典的範例,荀彧坐鎮許昌,保證前方的兵士們不斷糧,不至於被富庶的冀州迅速壓垮,這是前提條件。然後有荀攸在前線不斷幫曹操尋找袁紹的破綻,最終火燒烏巢,逼降張郃,一舉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漢中之戰千里運糧,夷陵之戰水陸大軍六萬苦耗一年,我們卻從未聽說劉備為缺糧而發愁。諸葛亮的後勤保障能力絕不在荀彧之下,有他在後方排程是劉備最大的幸福。可悲劇的是,荀彧猶在,劉備的荀攸卻在一年前去世了。

這讓劉備不但失去了陽平關對峙時直插定軍山這樣的神來之筆,反而還在排兵佈陣上出現了巨大的疏漏。伴隨著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火,結束了自己近40年的軍旅生涯。

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其實在這期間還有兩場戰役的規模也不小。即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戰和219年的襄樊之戰,這五次大的戰役都遵循著一個相同的規律,即誰發動誰失敗。

孫子兵法中說:“不可勝者,守也。”這也再次證明了在古代戰爭中,進攻方想要取勝所冒的風險往往要比防守方大的多,比起官渡的袁紹,赤壁的曹操和合肥的孫權,這三人都是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殺的大敗而歸,倉皇逃遁。比起他們,只有劉備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被擊敗的,這又有什麼丟人的呢?

上一篇:這街上太擁擠,太多人有秘密
下一篇:耶律阿保機的皇后是誰?耶律阿保機的兒子是誰?耶律阿保機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