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趙匡胤為什麼要在周世宗去世之後,將年僅7歲的周恭帝柴宗訓殺了?

比起劉邦、朱元璋等開國以後誅殺有功之臣的局面,宋太祖趙匡胤不但創立了和平開國的先例,還做到了沒有濫殺一個功臣。當然,北宋立國時,有著其獨特的有利條件,早在周世宗柴榮在位時,趙匡胤便已經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麾下還籠絡了大批親信將領追。到周世宗去世,趙匡胤若想要以武力方式從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手裡奪取皇位,可以說是探囊取物。

和五代十國時期純軍人出身的那些皇帝不同,趙匡胤雖是一介武夫出身,早年曾隻身闖蕩江湖,看遍長年戰爭導致各地屍橫遍野、餓殍滿地的慘狀,所以他深知一旦發生內戰,又不知有多少生靈要遭到塗炭。所以比一般開國皇帝更有眼光的是,趙匡胤不僅講究奪取政權的方式,而且還深刻認識到為日後治理國家計,最好不要製造仇恨。故此,趙匡胤選定了最理想的“陳橋兵變”繼而“黃袍加身”的策略,並最終取得了很大成功。

眾所周知,一個帝王如果要有所成就,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人。那麼問題來了,趙匡胤在建立北宋王朝的過程中,不靠殺戮以立威,不殺功臣以立德,那他究竟是如何駕馭手下群臣,從而一步步統一天下實現自己理想的呢?

一、對武將文臣賞賜豐厚,不計較缺點

北宋開國之初,北有北漢、遼等國,南有後蜀、南唐、吳越、南漢等割據政權,北宋要統一南北消滅各割據政權,就要靠武將開疆拓土,但武將大都行伍出身(同時武將出身的宋太祖深知武將乾的是刀口舔血的營生),朝廷又要發揮他們的作用,所以要平定南北各割據政權,就要本著“雙贏”的理念(雙方都有收穫), 事情方可長久。所以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太祖決定平定後蜀時,對出征攻後蜀的將領王全斌等說:“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芻糧,悉以錢帛分給戰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趙匡胤的目的很明確,將帥可私分繳獲的錢帛,朝廷只要疆土,這樣各得其所,以換取將士以死效力。

另外,趙匡胤對待文官也是如此,比如時為宰相的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為太祖所倚重,但趙普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貪圖錢物,趙匡胤對此心知肚明卻完全能夠容忍。史料中有這樣的記載:開寶六年春,帝又幸其第。時錢王俶遣使致書於普,及海物十瓶,置於庇下。會車駕至,倉卒不及屏,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帝嘆曰:“受之無妨,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宋太祖能用人所長,容人所短,屬下殊為感激,從而使文臣武將能皆以死效力,為宋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靠軍人集團奪取政權,天下初定之後,他對擁戴自己的親信如慕容延釗、石守信等人,都論功行賞,讓他們節鎮一方,一個個都是位高權重。起初,太祖對他們的忠心並未有絲毫懷疑,但趙普卻對提醒趙匡胤說眾將非太祖本人不能駕馭,將潛在的威脅一語道破,雖然這些重臣自己心裡沒有當皇帝的想法,但若手下有野心仿照太祖黃袍加身例,他們自己也會身不由己。

聽到趙普這些話,太祖意識到這些重臣對朝廷也是一個潛在的隱患,於是便有了後面“杯酒釋兵權”的典故,這個典故聽起來似乎很輕鬆,其中實則隱含極大的危險,稍有差錯將逼得這些軍權在手的統帥造反,但趙匡胤最終選擇以一種和平、雙方都樂於接受的方式,消除了朝廷政權更迭的潛在威脅,取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援和衷心擁戴,故有宋以來,未再形成唐王朝的藩鎮割據,導致帝國陷入內部紛爭的亂局 。

三、不拘一格用人才

趙匡胤在位時對後周,乃至後蜀、吳越國的舊臣,只要有才能,都一概委以重任。比如說後周宰相範質、王溥等人,北宋建立後,太祖不僅讓他們繼續擔任要職,而且還經常親自去他們家裡去拜訪探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滅後蜀後,他沒有將後蜀主孟昶(chǎng)一家囚禁,而是下詔讓他們赴京城開封並厚加封賜。孟昶生前被拜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冊封秦國公,死後又被追封“楚王”,諡“恭孝”。

如此不計前嫌的用人方式,廣泛地凝聚了人心,尤其匯聚了敵對政權或前朝重臣的人心。範質、王溥、孟昶這些重磅人物對北宋王朝的歸順,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使得大批敵對政權或前朝的中、下級官吏紛紛仿效,甘願效忠於北宋政權,形成並穩固了宋王朝的基層統治力量,為大宋300多年的繁榮籠絡了一大批官員隊伍。

四、胸懷和格局

趙匡胤對於之前曾經得罪過他的人都能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團結他們。比如說董遵誨,在趙匡胤年輕、窮困潦倒的時候,曾投奔到其父——時任後漢隨州刺史董宗本門下,董遵誨仗其父勢,屢用言語欺凌趙匡胤。

趙匡胤黃袍加身時,董遵誨已官至驍武指揮使。有一天 ,宋太祖趙匡胤在偏殿召見董遵誨,恰好碰到董遵誨的一個部下擊登聞鼓,並控訴其做了十多件違法之事,結果趙匡胤對此不僅不予追究,還對董遵誨說道:“朕方赦過責功,豈念舊惡耶?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可以其胸懷之寬廣。

另外,北宋進攻南漢時,曾遭遇激烈抵抗,但南漢後主劉鋹降宋後,不但沒有受到懲罰,還得太祖封恩赦侯厚待,被封為右千牛衛大將軍,除支付正常官俸處,另賜其五萬錢,米麥五十斛。南唐後主李煜兵敗降宋後,也被宋太祖“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毫無性命之虞。由此可見,宋太祖趙匡胤要的是天下,而不是去計較個人得失與仇恨,這便是格局。

綜上所述,宋太祖在治國理政中,處處蘊含了如何駕馭人臣的高明手段,顯示了一位古代地王的膽識和氣魄。他在開國過程中,重用並善待降將降臣、先朝舊臣,以充滿智慧的“杯酒釋兵權”方式消除政權隱患,並團結重用人才,這都是最後他能成功締造中國封建社會頂峰的趙宋皇朝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宋史》《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等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發源於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中的女真人曾兩度在中原建立王朝
下一篇:我記得我以前的樣子,你過得好我又會心疼你,你過得好我又會心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