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末最忠心的女將軍,明朝滅亡後,她的兒子們為何紛紛投降明朝呢?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2743,閱讀時間:約15分鐘

編者按:忠文化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文化中,“忠”是官員的基本行為準則,直接關係社稷安危。在明末的眾多官員裡,有投降李自成、張獻忠的,有投降滿清的。有投降以後又“反正”的,但也有始終忠於明王朝,更有位巾幗女英明知連崇禎都已經殉國,卻依然忠於明朝的,她就是唯一被載入正史的女將軍:秦良玉。

秦良玉出生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她行軍打仗本領,最早可以追溯到其父秦葵對其進行的針對性教育。在封建社會,普通家庭的女性孩子很少接受教育,即使是大家閨秀,能夠“通經史,工詞翰”者也寥寥無幾,而秦良玉不僅通經史,工詞翰,而且“習騎射,究韜略”。其父根據動盪的時局給予孩子文武相結合的教育,為秦良玉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對其“忠”的教育。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歷朝歷代均強調“忠君”思想的教育。“君”就是皇帝,是僅次於天、地的神。秦良玉出生於大明王朝,自幼接受“忠、孝、賢、德”與“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思想的薰陶,促成了她的“忠”思想。

▲1953年電影秦良玉劇照(于素秋飾演)

到了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她嫁給石砫(今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宣撫使馬千乘。婚後,為了應對時局的複雜變化,秦良玉協助丈夫組建白桿兵。“白桿兵”是一支以白杆長矛為主要武器的部隊,是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所創制。用結實的白木為杆,長矛矛端有鉤,矛末有環。作戰時,形成“杆索”,懸崖峭壁瞬間可攀,特別適於山區作戰。此外,秦良玉還訓練一支500名婦女組成的親兵,被視為白桿兵中的精銳部隊。萬曆四十一年(1613),馬千乘去世,按子幼妻襲職的舊例,秦良玉承襲宣撫使之職。

從史料看,在秦良玉一生之中,主要突出的軍事事蹟其一是兩次平定土司叛亂;其二是與後金遼東大戰;其三是與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對抗。

▲女傑秦良玉演義(1985年出版)

1.從討楊應龍 萬曆二十六年,楊應龍造反。秦良玉隨夫出征。次年正月初二,秦良玉夫婦擊破叛軍的偷襲,並順勢攻入叛軍老巢,連續攻破金築等7寨。在破婁山一戰中,秦良玉所率白桿兵突入敵軍後方,令其猝不及防,大部隊乘機掩殺,一舉攻克婁山關,繼而攻陷敵軍據點播州海龍固。戰後論功行賞,總督李化龍大讚秦良玉機智英勇,贈“女中丈夫”銀牌一面。秦良玉夫婦及白桿兵威名遠播。

▲楊應龍建海龍囤圖

2.援遼與勤王 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包圍瀋陽,朝廷徵調軍隊援遼。秦良玉派遣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軍前去增援。第二年,渾河之戰,邦屏戰死,民屏得以突圍。秦良玉聽聞後,親自統兵三千,直抵山海關駐防,由於秦良玉與別部明軍在遼東各地的堅守,以後清軍也不得不改道長城入塞。崇禎三年(1630年),後金佔領永平四城,秦良玉奉召勤王,出家財濟餉。崇禎皇帝平臺賜詩,表彰良玉功勳。3.奮勇平奢亂 天啟元年(1621 年),永寧(今四川敘永)宣撫使奢崇明叛亂。秦良玉奉命參與平奢戰爭。奢崇明派人攜重金與秦良玉聯絡,想請她共同舉兵。秦良玉大怒,當即斬了來人,並立即發兵平叛。由於部分土司收受了叛軍的賄賂,多持觀望態度,而秦良玉率兵奮勇直前。白桿兵突抵重慶南坪關,斷了叛軍後路,又突襲駐長江、嘉陵江上的叛軍水軍,盡焚其舟,攻下重慶。之後,秦良玉趕赴成都,與其他平叛軍隊共同擊毀叛軍勢力。4.抗拒農民軍 崇禎七年(1634 年)二月,張獻忠攻破夔州(今重慶奉節),切斷四川、湖北兩省交通。秦良玉從石趙翔宇砫帶領白桿兵前往阻截,迫使義軍放棄夔州,退走湖廣。崇禎十三年(1640 年),羅汝才等復犯夔州,聽說秦良玉再次出戰,奪路而走。在巫山,兩軍短兵相接,秦良玉大獲全勝。羅汝才退守大寧(今重慶巫溪),張獻忠前來支援,兩軍合力再次進攻。由於明軍督師楊嗣昌險惡用心,四川巡撫邵捷春文弱不諳軍事。張獻忠利用官兵的矛盾,抓住有力戰機,大敗明軍,秦良玉部也遭受重創。從此,秦良玉退守石砫。

▲民國天福染織廠美女秦良玉將軍圖老商標

根據這些戰例來看,雖然在多次戰爭中,秦良玉都是配角,卻立下赫赫戰功。從討伐楊應龍叛亂之戰來看,秦良玉與丈夫作為平叛隊伍中的一支,其部僅有三千五百餘人。秦良玉在這次平叛中表現英勇獲得“南川路戰功第一”的榮譽稱號。這對剛剛出仕的秦良玉來說,能獲此殊榮也是難能可貴的。萬曆四十七年,明傾全國之兵雲集遼瀋,總兵力應不下十多萬人,在薩爾滸與清鏖戰。結果慘敗於清,舉國震動。朝廷隨即調永順、保靖、石砫、酉陽各土司兵赴遼陽。秦良玉積極援遼,共派遣軍隊六千五百人(第一次三千人,續調三千五百人),而援遼各路軍隊不下十餘萬人。秦良玉在這次戰役中仍以配角的身份出現。雖然如此,白桿兵表現英勇,秦良玉兄長秦邦屏血灑渾河,光榮就義。秦良玉也在扼守山海關時作出突出貢獻。秦良玉曆經明末幾代皇帝,雖封賞不斷,但終未遇明君。在這一缺乏明君的戰亂年代,註定秦良玉的悲情人生,即其贏得了生前身後名,卻沒有了卻君王天下事。

▲小說《秦良玉》(貝錦三夫著)

秦良玉及其功績被載入《明史》,這是其“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最濃重的一筆,作為地方上的一名女性土司,被載入正史,這是絕無僅有的。秦良玉之所以獲得後世史官的青睞,不僅是因為其立下的汗馬功勞,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一生忠於明室,矢志不渝。尤其是秦良玉變賣家產,自籌軍餉,萬里勤王的事蹟,崇禎皇帝甚為感動,平臺召見,即席賜詩四首,表彰其功,併發出“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的感慨。但是秦良玉的整個家族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明史》、《石砫廳志》、《補輯石砫廳志》、《馬氏家乘》、《秦氏家乘》有關記載來看,在遼東戰場其兄秦邦屏和秦邦翰戰死,子馬祥麟受傷;在平定土司奢崇明的叛亂時,弟民屏又捐軀沙場,民屏子佐明、祚明皆重傷;在與農民軍作戰過程中,子馬祥麟、兒媳張鳳儀相繼遇難。明朝滅亡後,秦良玉“聞李自成陷北京,莊烈帝殉國,良玉擗踴號泣,氣絕者再。旋更衰麻哭臨萬壽宮,哀動三軍,紛紛雨泣。”臨死前曾泣:“老婦朽骨餘生,先皇帝恩賜,其敢不負弩前驅,以報萬一。”說完後嘔吐而亡。據當地傳說,秦良玉性格剛烈,老年後至死不下“玉音樓”,不踏清土一步。秦良玉去世後,埋葬在石砫城東十五里的回龍山。在回龍山茂密蒼松的掩映下,有兩座秦良玉墓。一為“東墓”,一為“西墓”,兩墓相距數十米。東墓為官墓,專用於政府官員祭祀;西墓為私墓,用於家族祭祀。兩墓均坐南朝北,面向北京,隱喻秦良玉誓死效忠明室。東墓碑題:“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掛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之所以封號這麼長是因為南明對秦良玉有多次加封,以期實現光復明朝的訴求。雖然“忠貞侯”為南明賜封,清朝史官未能予以承認,但是,秦良玉一生,官封“忠貞侯”也是名之所歸。

▲《忠貞侯秦良玉傳奇》(作者田應良)

上一篇:周深新歌《繭》釋出,這首歌是電視劇《長歌行》的片尾曲,很難學會
下一篇:山海經食譜之南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