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B端產品: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考記錄

越複雜的方案月容易出錯,靈活度也越低。那麼,如何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呢?本文作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起來看一下吧。

“如何將複雜問題簡單化?”這是一個很好理解但很又難表述通透的話題,本文僅用來記錄下當前自身的思考,儘可能讓問題的處理變得簡單可操作些。越複雜的方案越容易出錯,靈活度也越低。

一、為什麼會覺得複雜

假設我認為某個人是一個複雜的人,那麼我為什麼會覺得他複雜?首先我和對方的關係要麼是一般(不怎麼熟悉),要麼是很好(熟悉)。

一般時我認為對方複雜主要是不太瞭解對方,這時會根據對方外在、神情、行為或者他人的評論來判定,複雜是模糊的;

很好時我認為對方複雜主要是過於瞭解對方,我很清楚他的出身、經歷之豐富,複雜是具體的。

從一般和很好我們可以引出兩個點:

二、複雜問題的體現

回到問題本身來說,當我們在說一個問題複雜時,主要也是體現在這兩點。

表象的遮蓋:看到或者聽到,雲裡霧裡,一直沒搞懂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

過於注意細節:我們在接觸問題時,大多是直接面向問題的細節點,這就很容易開始從細節處思考,透過一個點不斷向四方延展,最後會發現涉及的內容太多。單獨每個部分都還好,但合在一起看時就很複雜,好似面對一個線團沒有頭緒,不知道如何下手。

透過上述梳理,

可以粗粒度的把問題複雜性劃分為兩類:看問題和問題本身。

三、如何簡單化

1。 看問題——對問題是不是清楚了

在遇到一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客觀的看問題,透過明確、定義問題來清除模糊感。確保問題涉及的雙方在進行溝通以及待解決的問題到底是A還是B,避免出現一方在說A,一方聽成B。

看問題時個體可依賴自己的專業性以及對問題的清晰認知,比如對問題有較強的敏銳性和洞察力,能夠較快的抓住主要矛盾。但這需要較為深厚的閱歷、知識、經驗以及較長時間的訓練,屬於高階方式。

對於初期成長階段的我們,可以透過溝通的方式來明確問題。在工作中有一些問題之所以長時間未得到解決,不在於問題有多難,而在於雙方的溝通一直未達成共識,各說各的,導致解決方案遲遲未確定,給人一種問題很複雜的表象。事後再透過覆盤來提高自身專業性。

2。 問題本身——找問題關鍵點

當一個問題涉及要素較多時,比如不同角色、不同流程、不同模組。基於一個點進行發散思考時自然也會將其聯想到一起,這很重要,可以初步確定大致的範圍,但此時記錄的要素是沒有條理的,還無法直接使用,需要經過進一步的加工和處理,透過總結和提煉,將內容進行分類、將流程進行分層。

內容進行分類,可以讓我們站在一個全域性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全域性視角代表著通透,哪些是重點、非重點,哪些需要優先處理;

流程進行分層,便於深入問題細節,為了實現一個目的,會制定一個包含多個事務的流程,有些事務又會有子流程支援,比如對合同的審批。根據流程節點的顆粒度和詳細度來明確要素屬於那個層次。

進行深入思考時要避免進入盲區,沉迷於細節之中,忽略了待解決問題本身要實現的目的。

日常中有時會遇到此類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很快的定位到問題關鍵點,但發現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這時可以回想下設計之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制定的方案本身有問題,就算把問題點定位好也無濟於事,白費功夫。

在針對問題及問題本身進行思考分析前、不妨先再次同步目的,如果發現是因為方案不合理帶來的,那就不需要再花費時間精力將該問題簡單化,而是需要重新制定新的方案。

四、最後

上面從幾個角度進行了表述,但這不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模型,所以在實際問題中無法直接套用,這裡需要大家檢索一些科學的思考模型,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對於練習方式,比較推薦PDCA模型,反覆練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各模型的使用熟練度。

計劃:遇到問題先嚐試自己定位、梳理核心點;

執行:同他人表述自己的思考內容,透過溝通來確定對或者需要調整不足之處;

檢查:根據最終確定的問題關鍵點覆盤,反向分類,看是屬於什麼型別的問題,自己最初如果想錯了,從哪裡開始錯了;

處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該如何處理。

本文由 @道思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上一篇:戈壁沙漠換新裝!初雪中的敦煌銀裝素裹,風景大不同
下一篇:海南這座島,不在海上,只在山中,90%人沒去過,雨林深處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