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覺醒時代》觀感:君子和不同有多難得?

央視精品連續劇《覺醒時代》正在熱播,撰寫此文的時候正在講述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與傳播,這是新舊兩種文化理念的鬥爭。一個小縮影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長河,更是歷史的無限輪迴,在新舊兩種文化交替的時代,理念之爭是否一定是以消滅為目的?

儒家曾經有言道: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理念之爭應當是君子之爭,在各自理念之中各執所長。《覺醒時代》裡的兩種文化的領軍人物辜鴻銘、陳獨秀相互理解卻又相互鬥爭,殊為不易。然而卻有部分激進人員,以消滅對方為目的,以阻止、阻擾新文化的傳播為舉措。影片中沒有絕對意義的壞角色,卻又有絕對意義的壞舉動。

這是一件影響中華文化歷史程序的事件,不談其影響力。我們只談談君子和而不同有多難得,放大到我們整個社會來看,君子和而不同有多難。在歷史各朝代,因為政見不同而引發黨爭,從而相互攻訐、互掀老底屢見不鮮。

在當今,各企業內部因為意見不一致,從而各施手段讓對方下臺的舉措屢見不鮮。我們仔細回顧下,我們是否因為意見不合,與同事斷絕往來?我們是否因為意見不合,從而厭惡對方?我們是否因為意見不合,從而不論對錯全盤否定對方?

在網路上,我們更是屢見不鮮。因為言論不合,從而不論對錯進行謾罵、攻訐,實際上我們在網路遇到的噴子,只是我們在生活中自身行為的放大化。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是噴子。

君子和而不同,只是理念和意見之間的爭論,並不知曉爭論是否一定是以說服對方為目的。歷史上佛教、道教之爭從未停止,卻又相互融合,他們從未消滅過對方,卻又在皇權的高度統一下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才有了我們如今絢爛的宗教文化。

歷史上四大徽班進京,相互鬥爭又相互融合、交流,彙集各家所長彌補自身缺陷,才有了我們如今絢爛的京劇文明。

歷史上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各家學說登臺亮相,無不期望掌控諸侯國朝政以期一展所長。卻也有部分學者融合各家所長。甚至儒家思想中也有法家、陰陽家、道家思想在內,所以才有了我們絢爛的中華文明。

在歷史的大處,因為思想交融才有了多彩文明。而我們在生活的細處,是否能做到呢?工作中我們是否只看到對方的缺點,卻看不到值得學習的優點?我們在網路上是否因為某些不喜從而全盤否定別人的行為?過猶不及。

王陽明之所以成為一代聖人,眾所周知在於知行合一。知己、知人、知天命,無需深思、無需目的,自然而然的舉措,才是知行合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首先當為知。比如我們都知道君子和而不同,然而行事卻很難。

有句話說:知道很多的道理,卻從來過不好這一生。我們同樣知道很多道理,但是我們卻從不願意在生活中把道理給行動出來。我們知道闖紅燈不好,卻不願意多等待三五秒;我們知道意見不一致不能否定別人,卻不願意接受對方的優點。

那麼多的知而不行,才有了知行合一的難得。君子有所不同,才有了君子之和有多艱難。我們在批判站隊文化,而我們是否在強迫別人站隊?是否強迫別人放棄觀念從而服從自己?

君子和而不同,殊為不易。

上一篇:江蘇、浙江、山東、四川、湖北,對中國省級發展的一點淺見
下一篇:「建築欣賞」武漢·融創·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