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從宜興環保模式看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為什麼宜興是中國的環保之鄉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國內有哪些行業基本是被一個縣的同鄉壟斷的?

有人在答案裡面列了這樣一個榜單:

湖南新化 列印店

浙江桐廬 快遞行業

福建莆田 高仿假、民營醫院、木材傢俱

福建福清 民營加油站、民營鋼鐵廠、路橋工程

福建平潭 隧道工程

福建安溪 電話詐騙

福建連江 網咖、電子遊戲廳

福建晉江 運動服裝鞋具

福建武平 不鏽鋼加工

福建沙縣 沙縣小吃

青海化隆 蘭州拉麵

浙江慈溪 小家電

浙江義烏 小商品

浙江溫州 皮具、建材、五金、民間信

廣東澄海 玩具

廣東潮州 瓷器

江蘇宜興 環保

宜興,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人傑地靈,山清水秀,一提到它,很多人都會想到它是著名的陶都,素有

“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是一座宜居的江南水城,是一個旅遊型城市,但是不知道的是,宜興有好多產業都是全國乃至世界都是響噹噹的,比如說今天我們說的環保產業;

1月9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釋出會,正式釋出《宜興市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和《宜興市電線電纜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按照規劃,到2025年,宜興電線電纜和環保產業年生產總值將分別達到2000億元和500億元,進一步擦亮“中國電纜城”和“環保之鄉”的金字招牌。

宜興是著名的“環保之鄉”。作為無錫市重點打造的16個先進製造業重點產業叢集之一,2020年宜興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超200億元。目前,全市規模以上環保企業163家,高企數量141家,有效發明專利668件,擁有首個環保領域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院士工作站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產業領域逐步拓展,構築了“智慧監測+智慧檢測+智慧製造+智慧交易+智慧服務”五位一體的

中心,宜興節能環保產業叢集標準化試點專案成功入選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試點。按照此次新發布的《宜興市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十四五”時期,宜興環保產業將實施企業做優做強、行業兼併重組、人才強產、平臺支撐、開放合作等“五大工程”,著力構建以高階裝備製造業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創新要素協同推進的環保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水處理全產業鏈示範高地、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環保智慧製造產業基地、全國最具輻射力的環保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到2025年,環保產業工業總產值超過500億元,超50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及核心競爭力的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規上企業研發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8%,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達到70家以上;在水、土、聲、氣、固方面分別建有全國領先的示範標杆企業。近年來,宜興市大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推動電線電纜和環保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向品牌化、高階化邁進。此次,兩大規劃正式編制完成,為兩大支柱產業明確了目標定位、發展方向和具體路徑。據瞭解,兩大規劃釋出後,宜興市還將細化制定專項產業扶持政策,加快規劃落地實施程序,推動電線電纜和環保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那為什麼說宜興是當之無愧的環保之鄉呢?

近年來,宜興以國家級環保專業園區——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為主陣地,依託自身產業集聚優勢和創新資源優勢,加快推動傳統環保產業與新一代資訊科技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慧環保產業,透過高階人才引進、企業引進及合作、自主研發等方式,打造了一批智慧環保創新平臺和領軍型企業,在環保物聯網領域基本形成了涵蓋感知、網路通訊、處理應用、關鍵共性及基礎支撐的產業鏈,為推動環保產業轉型發展和建設一流“環保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次環境產業裡公認的“黃埔軍校”,有這幾個:鵬鷂環保、金州集團、曉清環保、建工金源、桑德集團、首創股份,它們均誕生於2000年以前。

創立時間最長的鵬鷂環保,距今有37年曆史,時間最短的首創股份也有22年曆史。還有一家外企威立雅,1994年,其子公司OTV進入中國市場。

在環境產業,存續20年以上的企業目前還不太多。所以,這七個公司之所以成為“黃埔軍校”與它們比較早就進入環保領域是分不開的。

分分合合傷人心,公司發展也會受一些影響,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有20多年曆史,但完全沒有經歷過核心人員變動的企業是不存在的。而一個沒有經歷過任何變動的企業,還只能算停留在“半成品”階段,因為它的生命力還沒有經過充分檢驗。

鵬鷂環保創立於1984年,憑藉環保裝置及工程起家,是國內環保產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環保之鄉——宜興環保產業叢集的龍頭企業。鵬鷂環保前身是“宜興市高塍環境保護裝置廠”,於1994年完成股份制改革並更名。作為宜興第一家改制的企業,鵬鷂環保的股改拉開了宜興企業改制的序幕,也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鵬鷂環保的騰飛帶動了宜興環境產業的發展,當時,相當一部分環保企業的產品、技術、人才都來自於鵬鷂,鵬鷂環保成為了宜興環保界公認的“黃埔軍校”,也幫助宜興奠定了在中國環境產業中的歷史地位。

像鵬鷂環保這類致力於環境的企業宜興還有很多江蘇夏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安琪爾廢氣淨化有限公司,宜淨環保,江蘇利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另外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智慧環保高峰論壇在宜興召開,中國環保智慧聯盟成立在宜興成立,宜興國際環保展示中心也為其他省市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

宜興是我國最早發展環保產業的地區。20世紀70年代初,宜興市以原有的機械加工業為基礎,逐步向生產汙水處理裝置轉型,至80年代末,成為環保裝備製造業的佼佼者,整體領先全國,“環保之鄉”由此得名。1992年,經科技部和原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確定在宜興市建立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之後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逐漸重視和行業的整體發展,宜興的環保行業趁勢崛起,並且逐步形成 宜興模式——提供全產業鏈服務的綜合性環保產業體系。

目前宜興的環保產品有200多個系列、近2000多個品種,是我國水處理裝置品種最全的地區。涵蓋了汙水、廢氣、噪聲、固廢等四大汙染治理領域。擁有環保企業約2600家,年銷售額超百億元。40年發展,形成了全國無可比擬的環保產業叢集規模:佔全國水處理市場40%的份額、水處理裝備自我配套率98%、環保產業年均增幅超過35%……這些數字無不印證著宜興環保已取得的環保成就與輝煌。

宜興模式的成功有以下幾方面的關鍵因素:

一、良好的地緣經濟環境,宜興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區域,這一區域較早地開始發展了環保產業,這使得宜興模式在環保產業的農耕文明階段就具備了搶佔先機的市場基礎。

二、宜興具有一定的機械加工基礎,這使得宜興的環保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因為他們能夠以更低的製造成本加工一套處理裝置,完成一個專案,效率更高、價格更低、競爭力更強。

三、地緣經濟、先入為主、工業基礎等作用下形成的叢集效應。宜興是最早在環保的農耕階段就開始發展,也是最早形成規模並進入工業文明階段的地區。由於叢集效應的作用,宜興模式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的刺激下最早產生了市場分工,宜興的環保產業群可以分為三類人:拉業務的銷售、生產裝置的加工人員、現場安裝的施工人員。一個銷售同時服務於幾個公司是宜興模式下常見的現象,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同時有大量的編外人員介紹業務,所以在總體上看來宜興就是一個龐大的環保裝置輸出體,這裡擁有中國目前最全的環保裝置種類,而且價格低廉,這使得宜興的環保產業群形成了一個具有互補效能的體系,競爭力超強。

在環保產業的農耕文明階段,宜興模式無疑是最為成功的案例。但是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農耕文明的弊端也日漸突出:

農耕文明階段,大多數企業依舊是環保裝置加工隊和安裝隊,真正在國內環保市場上能夠“獨佔鰲頭”的“旗艦”式企業很少,企業呈現低、小、散特徵,缺乏規模型、領袖型大集團,多數企業研發投入不足,自主智慧財產權缺乏,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這就導致這些企業在進入工業文明階段時難以適應。

完整的環保產業市場體系包括環保裝置製造業、環保技術服務、環保資本三大塊,且各板塊之間要相互平衡、均衡發展。農耕文明下的大多數環保產業基本上還停留在以模仿和引進環保裝置製造為主的初級階段,環保技術服務和環保資本運作尚處在起步階段。

大部分環保企業還存在生產規模小、營銷人才少、缺乏科研與技術、環保技術人才流失快、企業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導致市場集中度明顯偏低,極易造成資源在市場配置中的浪費,並且造成了環保企業大多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科技支撐以“聯姻”、“借腦”為主,承包工程以“藉資質”居多,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

同時,這一階段存在大批家族企業,這些環保企業素質不高,存在內控機制缺陷,在涵蓋產品設計、製造、分銷等環節比較滯後,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 “產業依舊朝陽”、“但卻難成支柱”指的就是這一部分企業。

在運營方面,農耕文明下,大部分的業務是靠業務員掛靠資質得到的,承接到的業務由業務員個人負責整個工程的技術設計、系統裝置原輔材料採購、產品生產製作、現場安裝除錯系統等工程整體管理,業務員為了短期個人利益,偷工減料,因此會導致工程質量及技術上出現不可預見的後果。有些企業掛靠有幾百個業務員,這種模式的企業目前是收取管理費用,但是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會有很多“後遺症”。

之外,農耕文明成長起來的企業大多沒有宏觀規劃,加之外來壓力增大、行業競爭加劇,這些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越難發展。

事實上,宜興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環保三十多年發展歷程的縮影,也就是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環保行業處在農耕文明階段,作為這一階段的產物,當下的大多數中小環保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上述問題。

以當下的形式看,隨著新環保法的落地,三個“十條”的頒佈,環保產業開始進入工業文明階段。在這個階段,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將出現巨頭來提供本領域內的標準化、專業化、模組化服務。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門檻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而市場也越來越要求一些優秀的綜合性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能參與,中小企業以及一些作坊式、安裝隊式的公司處境日漸困窘。這些改變將在最近幾年發生。

時代的發展就是這般摧枯拉朽,跟出行、家裝等行業一樣,環保產業已經到了時代更迭的時候了。企業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關鍵是朝什麼方向改,怎麼改?我認為同樣是標準化,過去在農耕文明階段,宜興模式也好,非宜興模式也罷,走的都是定製化路線,相比較標準化,其成本再低也是鉅額的,兩者就不再一個層級上。

當下的環保行業,大多數公司處於農耕文明階段。特別是工程公司,模式基本上是,聽說有一個專案要處理,先派一個銷售人員去談商務,之後讓技術人員出一套方案,之後拉出一堆清單,說造價多少錢,之後投標。這就是環保行業沒有千億級公司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它是以設計方案來投標、來接訂單的邏輯來做的,所以規模都不大,而要知道環保的整個產業可是萬億級的,十幾萬億級的市場,為什麼沒有千億級公司的出現,是因為都是用農耕文明的方式在幹。

而標準化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客戶要達到什麼樣的排放標準,多少天完成,多大的處理量再確定多少錢一噸。從簽完合同付完錢,過程當中當然有安裝、除錯之類的,全部包含在裡面。同時怎麼報價呢,以前的報價是按照清單式報價,泵多少錢,鼓風機多少錢,什麼型號,什麼規格,出一個清單,而標準化的做法是多少錢一噸水,一步搞定,也就是隻針對處理要求,中間環節全部打包,我們把這些打包了的工程專案是為“產品”,然後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生產不同系列的“產品”,並進行標準化量產,進而大幅度地降價成本。在這一模式下,使用者只需要監管出水效果就好。當下的一些區域化、模組化治理已經逐漸開始走這條路線了。

總而言之,環保行業在不久的未來將走向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巨頭時代。大批的中小企業將在這場變革中被淘汰。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這樣描述工業革命發生後的時代,對環保產業來說也是如此。一方面受頂層政策和資本的驅動,造就一批批國際化的環保巨頭,最偉大的環保企業也在“誕生”;另外一方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法則下,環保產業區域性整合重組拉開序幕。

環保產業的農耕時代即將成為歷史,工業時代方興未艾,網際網路時代正在來臨,環保產業的未來將是怎樣一番景象?這值得期待!

上一篇:女神宋佳“三點論”的談話就是乾淨利落
下一篇:你知道風水學分幾大門派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