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飲食文化|餄烙面——“壓”出的麵條 獨特的美味

俗話說“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人吃麵,種類繁多,吃法多樣,餄烙就是其中一種廣泛流行別具風味的山西面食。

餄烙,

古稱“河漏”,也叫“河撈”

。據史書記載,最初餄烙是由

蕎麵

做成的,而非現在常用的白麵。對於主產小麥、蕎麥、高粱及雜糧的栽培和食用歷史悠久的山西來說,用各種雜糧面來製作餄烙應是常態。晉南一代主產小麥,一般用白麵壓制餄烙,口感軟滑,而在山西北部地區則更喜歡用蕎麵製作,別有風味。

麵條在古代被稱為

“湯餅”

,最早時人們透過在牛角上鑽七八個眼,把麵糰從眼兒中擠出的方法來製作麵條。隨著技術的演進有了

餄烙床子

這樣的工具。

製作餄烙時,將餄烙床置於鍋灶上,先將揉好的麵糰填入圓筒狀的餄烙床子,再把壓棍的鐵芯對準筒口,手扳壓棍用力下壓,麵糰子便從小孔中擠出,根根規格統一的餄烙麵條就落入餄烙床下沸騰的開水中。餄烙出鍋後,澆上各種滷汁,即可食用。

山西不同地區有著多種多樣的餄烙臊子,有

曲沃交裡橋的豬肉餄烙

,有

大同朔州的蕎麵餄烙配羊肉臊子

等各具特色的餄烙。餄烙作為山西人的日常主食,還有著美好的寓意。只因餄烙面柔軟綿長,所以每逢紅白喜事、生日壽誕,人們都要吃碗餄烙面以圖吉利,這更為餄烙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

上一篇:學會愛自己,做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暖心又暖胃
下一篇:牛肉哪個部位的最好吃?牛肉應該怎麼選?牛排用哪塊肉口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