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選自《考古》2012年04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長治市文物旅遊局、壺關縣文體廣電局

2010年5月100,山西省壺關縣上好牢村村民在耕種時發現了遭到盜掘的古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晉東南工作站、長治市文物旅遊局、壺關縣文體廣電局等單位聞訊後前往調査,並於5月17日至6月8日聯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此墓地位於壺關縣上好牢村,相距不遠分佈著3座南北向的墓,編號為一至三號墓(圖一;圖二)。一號墓與三號墓為仿木結構磚室墓,二號墓則為豎穴土洞墓。一號墓規模較大,儲存較好。三號墓毀壞程度嚴重,原來墓室內鑲嵌有磚雕,但是已經全部缺失。現將一、三號墓情況報告如下。

一、一號墓

(一)墓室結構

此墓方向為198度,由墓道、前室、後室和西側室等部分組成。墓道為豎穴土坑式,底距地表約6米,長3。8、寬0。63米。墓門用條磚壘砌封堵(圖三;圖四)。

墓室用條磚砌成仿木結構建築,前後室由甬道相通。墓室用長33、寬16、厚5。5釐米的條形磚平砌,墓底用邊長33釐米的方磚鋪地。

前室平面呈近方形,穹隆頂,長2。65、寬2。53、高3。6米(圖版陸,1)。

前室四壁近底部橫砌出須彌座,上下雕刻仰覆蓮花瓣,座高0。25米。中部砌出束腰壺門,但壺門框內空白未見裝飾。墓室四壁在須彌座以上均砌出二根倚柱,柱高1。28米。柱間分別砌出後室和側室門洞或者板門,各門兩側上部均砌有對稱的破子棋窗各一扇,高0。15、寬0。17米。南壁當心間砌岀券洞桃形門,門高1。09、寬0。63、進深0、33米(圖五)。

西壁當心間砌桃券形門洞與西側室相通,門高1。02、寬0。65、進深0。48米(見圖四)。

北壁當心間砌有一棋形門與後室相通,門高0。93、寬0。62、進深0。68米(圖六)。

東壁中部柱間砌成板門,方形四門簪,門高0。75、寬0。64米(圖七)。墓室四壁均砌柱、枋、斗拱及椽簷、板瓦滴水。

南北壁柱紡鬥桃砌法較為複雜,都是在門兩側砌岀倚柱,柱上砌出柱頭鋪作。為柱上砌出普柏彷,植上砌伊鬥,出華桃二跳,上承令桃與耍頭相交。南北壁的斗拱都採用了五鋪作斗拱,北壁補間五鋪作鬥桃採用了斜桃。

東西壁柱析斗拱相同。仍然是在門兩側砌有倚柱,柱上砌柱頭鬥桃。作法為柱頭上砌出普柏枋,枋上砌檸鬥,出華棋一跳,上承令桃與耍頭相交。鬥根均為四鋪作,上置有替木,柱頭鬥桃間設補間四鋪作鬥桃一朵。鋪作之上砌出簷杭,上砌出方形椽頭,上鋪瓦滴,之上又砌出山牆,露出叉手蜀柱。

後室呈長方形,壁四面起券成攢尖形頂,長2。08、寬1。5、高2。1米。室內底部橫砌須彌座棺床,長2。08、寬1。25、高0。35米。上下疊澀雕刻仰覆蓮。

西側室頂部向上收口呈攢尖頂,長2。02、寬1。48、高2。1米。室內橫向砌出須彌座棺床,長2。02、寬1。05、座高0。26米。上下疊澀雕刻仰覆蓮。

由於墓室在清理前已經遭到破壞,墓內骨架已經擾動,具體情況不詳。

(二)墓室彩畫

此墓室內經過整體粉飾並施繪彩畫,畫面色彩豐富,紋樣線條流暢。由於墓室經盜擾,四壁破子棋窗及以下有淤土痕,因此部分彩畫或已被破壞。

前室四壁的倚柱皆為紅地繪黑色束蓮圖案。東西兩壁上部的彩繪類似。額部白地,用土朱繪出圓圈紋。普柏紡上為白地,以桔黃、黑等色平塗箍頭。斗拱部彩畫較為豐富,主色用紅、黃等暖色,並施以藍、黑、白等色。伊鬥部以土朱、黃塗地,黑線勾邊。華拱與泥道桃部有白地黑線的卷草紋。補間斗拱檸鬥則用桔色地,用黑線勾卷草。柱頭斗拱令桃部繪白地黑線卷草,補間鬥桃令棋上則塗黃地。替木部分別用白、青黃等為地,無花紋。簷樽部有黃地黑線筍紋。山花牆砌出瓦滴,上施黑、土朱等色,叉手、蜀柱以紅彩勾出輪廓,內以黑、土硃色勾繪卷草紋。西壁的彩畫與東壁基本相同。

南壁柱頭斗拱棹鬥部塗白地,用黑線勾卷草或幾何紋。華棋、泥道桃各部分別用土朱、黃交替塗地,無花紋。令桃部為桔黃色地,用黑線勾卷草紋,補間斗拱檸鬥為土黃色地,無花紋。道棋白地,繪黑色卷草紋。當心間補間斗拱伊鬥為黃地,華桃、泥通桃部白地,用黑色交替勾繪半柿蒂、幾何紋圖案。令桃各部為桔黃地,上用白、黑色勾卷草。令桃耍頭部繪出鬼臉圖案。替木上為白地,繪黑色卷草。棋眼壁內釆用五彩暈染及平塗等手法施繪各種卷草圖案。西壁右棋眼壁內用黑色繪出一幅鷹隼追兔圖(圖版拾貳,1)。

南壁墓門及北壁通後室棋門部為黑地,用白色勾繪卷草圖案。西壁通西側室棋門部為桔黃地,白色勾繪卷草圖案。四壁破子糧窗均塗飾土朱。

(三)壁畫

前室南、北、西三壁的壁畫布局相似,分別於桃門兩側、兩倚柱外側繪四幅,東壁在板門上和兩倚柱外側繪有三幅。題材主要為生活勞動場景、孝感人物、賢德傳說、雜劇奏樂、相撲以及詩歌等。

南壁的四幅壁畫自西向東依次如下(圖版陸,2)。

拴馬圖繪於西側倚柱外側。畫中一匹棗紅馬頭向墓門,拴在木樁上(圖版柒,1)。

提水圖繪於拱門西側。畫中一婦人,頭梳婦髻,著開襟襦裙,雙手轉動轆鏟,從一口方形井中提水。地上放有扁擔、水桶(圖版柒,2)。

舂米圖繪於拱門東側。畫中一男一女正在勞作。男子頭戴黑色幔頭,著圓領袍服,正在踩舂搗米。右邊站立的婦人,頭梳高髻,身著羅衫,一手持簸箕,一手挎籃。婦人前方有一隻狗(圖版柒,3)。

拴馬圖繪於東側倚柱外側。畫中一匹白馬頭向墓門,拴在木樁上(圖版柒,4)。

東壁的三幅壁畫自南向北依次如下。

題詩南側倚柱外側用行楷墨書題詩一首,曰“松柏蕭蕭夾路青,人人到此盡傷情,秦苑有花空笑日,漢陵無主自侵雲”(圖版捌,2)。

雜劇演樂圖繪於東壁板門正上方。畫中最左側有題記,曰“無窮歌舞今何在,都殘荒蕪伴月明”。畫中可辨十四人。中央兩人相對而立,表情和身姿誇張,似在舞動。左側三男子身著短袖衣裝,手持樂器、道具,回望身後的隊伍,身體前傾,舞動前進。右側一男子手持槳狀物,一腿抬起,似在向前跑動。其後一男子,頭戴展角懐頭,著圓領袍服,手握朝笏板,回頭張望。後又有一女子,著開襟裙衫,雙手持蓋頭與之相望。最右側三男子,一人手持傘蓋,兩個手持樂器,或吹或拉,身姿應和前面幾人節奏,邊演奏邊前進。畫面最左側的婦人,頭梳高髻,身著羅衫,肩扛鋤頭,旁邊的男子以及其他數人應為觀眾,他們站在演出隊伍的外側,專心觀賞。因此,這應為生動形象的雜劇演出場景(圖版捌,1)。

王祥臥冰圖繪於北側倚柱外側。畫中一男子裸身躺於冰河之上,衣服置於左側的樹上。兩條魚從冰面躍出,河面上有云氣升騰。畫面右側題曰“王祥臥冰之處”(圖版捌,3)。

北壁的四幅壁畫自東向西依次如下。

耨夫圖繪於東側倚柱外側。畫中一人,衣衫敞開,肩扛鋤頭,上掛小籃,回頭張望,似在勞作。身前一條大蛇正張口吐舌,欲向其襲擊。畫面左上方題曰“耨夫”(圖版玖,1)

管仲鮑叔圖繪於棋門東側。畫中三人,前一人頭戴樸頭,身著圓領袍服,左手扶額頭,作低頭思考狀,旁邊的男子正與其交談,二人衣著類似。後站一男童,或為侍從。畫面右上方題曰“管仲鮑叔”四字(圖版玖,2)。

巢父飲牛圖繪於桃門西側。畫面上繪一男子,頭戴黑色懐頭,著圓領袍服,手牽一頭赤色牛。畫面右上方題曰“巢父飲牛”(圖版玖,3)。

許由洗耳圖一男子頭戴黑色懐頭,身著袍服,坐於池邊,左手捂右耳。畫面右上方題曰“許由洗耳”(圖版玖,4)。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西壁的四幅壁畫自北向南依次如下。

孟宗哭竹圖繪於北側倚柱外側。畫中一男子,頭戴黑色幕幔頭,著圓領袍服,跪於竹林中,一手扶竹,一手掩面,閉目,身旁置一小竹籃,地面上生出竹筍若干。畫面上方題曰“孟宗哭泣”(圖版拾,1)。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推碾圖繪於券門北側。畫中兩婦人身穿開襟衫裙,圍繞圓形石磨,雙手推動磨棍,右側還有一頭驢拉動磨盤(圖版拾,2)。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相撲圖繪於券門南側。畫中兩男子赤身,身上繪有紋身,正在相撲(圖版拾,3)。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題詩南側倚柱外側行楷墨書題詩一首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江城外柏森森,君看青史勳榮者,算來多葬北邙塵”(圖版拾,4)°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後室和西側室壁上繪有人物,全為掛軸條幅式。由於年久水浸,漫濾不清。從服飾和形態看,大多應為神仙形象。

後室東壁繪兩男子,北側者身著圓領袍服,手持賬簿。南側者身穿草衣,一手持簍,一手持一束小花草,作行走狀(圖版拾壹,3)。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後室北壁繪兩人,西側站立者頭戴黑色樸頭,身著圓領袍服。東側站立者頭戴黑色巾,著圓領袍服,一胳膊外露。或為侍衛(圖版拾壹,1)。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後室西壁繪兩女子,南側者梳雙髻,肩披巾,腰束草葉裙,一手提籃,一手持鋤,似在行走。北側者頭梳髻,腰束草衣,身後揹簍,一手持一束花草,似在採藥(圖版拾壹,2)。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側室北壁繪二幅圖,西為一神仙人物,東為花草,已漫濾不清。

側室西壁各有一幅花卉圖。

側室南壁為二幅人物圖,頭戴黑色軟角峰頭,身著圓領袍服,似在交談(圖版拾壹,4)。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四)出土遺物

清理時在墓外發現2件瓷器。

白瓷碗1件(Ml:l)o口殘,敞口,圈足,淺腹。白釉。口徑10。8、圈足徑4。4、高3。9釐米(圖八,1)。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粗瓷碗1件(Ml:2)o直口,平底。碗內施赭色釉。口徑8。8、底徑3、高3。1釐米(圖八,2)。

二、三號墓

(一)墓葬結構與彩繪

三號墓位於一號墓的北部,墓向190度。整個墓葬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墓道為斜坡式,有22級臺階。長5、寬0。6、深7。1米。桃券墓門位於南壁中部。高1。1、寬0。51、進深0。4米。墓室為仿木結構,平面方形,穹隆頂。長2。5、寬1。9米。墓室整個用長33、寬16、厚5。5釐米的條磚砌成,方磚鋪地,四壁底部砌成須彌座形式,座高0。42米。發掘前此墓已經遭到盜掘,室內已被擾亂,原來人物放置情況與隨葬品情況不詳(圖九;圖一O)。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墓室東、西、北三壁結構相同,中間砌出板門,門高0。5、寬0。48米。每扇門上繪出門釘三行,每行四枚,共計二十四枚。額部砌出方形四門簪。門兩側在對稱的位置砌出高、寬為0。25米的破子棋窗。南壁除中間的墓門外,其他與另外三壁類似。

此墓四壁斗拱儲存基本完好,結構做法相同。四壁四角在須彌座上的部分砌出倚柱,柱高0。8米。柱頭上砌柱頭鋪作各一朵,斗拱均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中砌補間鋪作二朵,為普拍枋上砌櫃鬥,出華栱一跳,第二跳華栱出挑上承令桃與耍頭相交,耍頭正面出批竹昂,上砌簷搏,再上砌方椽及圓形滴水。上部呈穹隆形,上收成券頂(圖一一;圖一二)。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墓室內經過粉刷並施有彩繪。須彌座上間隔塗以紅、黃帶狀彩色。倚柱上飾黃地黑色紋飾。斗栱部位刷土硃色(圖版拾貳,24)0

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宋金時期墓葬

(二)四壁磚雕

墓室內四壁原鑲嵌磚雕,均已被盜,情況不詳。但墓壁上留有朱書題記可辨認的有董永、曹娥、劉殷、舜子、王武子妻、劉明達、趙孝宗、老萊子、蔡順、韓伯俞、楊香女、曾參等。因而可以推測磚雕內容有守門人、男女侍從及孝子人物故事等題材。

三、結語

上好牢村附近的壺關縣下好牢村,2002年也曾發現過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的仿木結構墓⑵。其仿木結構以及墓室彩畫與這次發現的墓葬相近。

一號墓各壁斗拱都釆用柱頭斗拱的倚柱,不砌轉角鋪作。南北壁均為門樓式結構,斗拱釆用了五鋪作單抄鬥桃,北壁補間斗拱還採用了斜桃的做法。而東西壁則釆用了四鋪作單抄鬥桃,上部還砌出暴露的山牆、山花。墓室結構反映出宋代地面建築的營造特點與時代風格,是研究當時地面建築的重要資料。

墓室彩畫色彩豔麗,以暖色調為主,其色彩以及各部紋飾和宋代李誡《營造法式》彩畫制度中的“五彩遍裝”相似。這為當時建築上高等級的一種彩畫形式。宋金時期彩畫在地面儲存極少,當時建築彩畫的使用有嚴格的規定⑥,此墓無疑對研究《營造法式》特別是彩繪制度以及中國建築彩畫有重要意義。

在長治地區發現的宋金時期仿木結構壁畫墓中,墓室壁畫以孝悌人物故事較常見,但內容題材各不相同,直到金代以後,“二十四孝”才逐漸定型。一號墓的神話人物壁畫在宋代以後墓室中尚屬首例。此墓中的管仲鮑叔圖、耨夫圖、洗耳圖、巢父飲牛圖等題材在宋金之際墓中也較少見。

一號墓中的“相撲”形象逼真。相撲的歷史可追溯到周秦時代的“角抵”,到了宋代,廣泛出現在當時廟會、勾欄、瓦舍等場所,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山西晉城南杜村宋墓中也曾有發現⑶,形式和人物動態與此相近。

一號墓墓室東壁的雜劇演出題材在2003年長治地區屯留縣宋村也曾有發現団,進一步證實了宋金時期“相撲”和“雜劇”曾同時出現。

三號墓也為仿木結構墓,砌造工藝較為簡單,四角砌四柱,上砌柱頭鋪作,雖然斗拱釆用了五鋪作單抄單下昂,但是彩繪是當時較低等級的“土朱刷飾”。從墓室結構、建築風格以及彩繪等分析,它代表了營造墓室的習俗,時代也為宋代。

綜上所述,此二墓的時代定在宋代晚期,或金代初期比較合適。

附記:參加發掘的有楊林中、暢紅霞、楊小川、李永傑、李國祥、趙慶飛、李全貴、王進先、劉振引,照片由楊林中、王進先、暢紅霞拍攝,線圖由暢紅霞、孫先徒、楊小川繪製。

執筆者:楊林中、王進先、暢紅霞、王偉、李永傑

上一篇:成都大哥賣怪味鐵板燒,10點開門就擠滿人,老闆只能問鄰店借桌子
下一篇:賣50元一斤仍供不應求,沙蔥這種野菜想嚐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