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運用古代官式營造工藝的紫禁城,其技藝稱為“八大作”

歡迎關注紫禁書屋~

中國古代建築營造技藝源遠流長,明清官式建築在歷代積澱的基礎上發展得更加成熟,紫禁城無疑是古代官式營造工藝的傑出代表。

太和門廣場金水河石欄杆體現了精湛的石作工藝

它在建造、修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嚴苛、規範的建築施工制度。晚清民國在營造業匠作中普遍流傳的「八大作」說法,主要指「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畫、糊」。

經匠師口耳相傳,延續至今,形成了各自的工藝、口訣和規矩,各作工藝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

太和門大修屋面銅釘帽安裝

中國傳統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體,因此營造業中瓦、木、石三作是主要的匠作。其中木作又是最重要的領頭主作,主要涉及梁、檁、枋、斗栱等大木構件的製作和安裝等。大木構架的等級和尺度是其他匠作製作的標準。

木作還負責各作工序的銜接和配合。瓦作主要是涉及灰與泥的提前備料、屋面灰背和瓦頂的鋪設、鋪墁地磚以及砌築牆體等內容。石作主要負責臺基、柱礎、踏跺等石構件和其他石部件的製作和安裝。

鹹若館大木瓦頂可見木作、瓦作工藝

扎材作和土作都是輔助工種。扎材作指負責用木材或毛竹捆紮腳手架作為建築施工的輔助工具(現代已被鋼管腳手架取代),延續整個工程的始末,並負責一些臨時建築的搭建(彩門、涼棚等,還包括一些較重構件的起重工作)。土作是最古老的一個匠作,主要是負責古建築基礎—從挖土到夯土、填土的施工。

養心門腳手架搭建

油、畫、糊三作屬於內外簷裝修部分,是後續工種。油作主要是為保護和裝飾木構件,在木材表面塗刷油漆。

建福宮槅扇地仗磨細灰(油作)

清代油飾工序比較複雜,主要包括施加地仗(木質結構上覆蓋的一種襯底,以防腐防潮)和油皮兩大部分,地仗的做法複雜,有「一麻五灰十三遍」之說(複雜處多達十三道工序),在宮殿建築中油皮以硃紅色為主色調。

工作人員正在勘測養心殿正殿天花彩畫

彩畫作是在木構件表面繪製圖案花紋,具有裝飾古建築和標識建築等級的功能。

官式彩畫小樣:寧壽宮花園碧螺亭蘇式

官式建築彩畫主要分為和璽(清代最高等級的彩畫,又細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等)、旋子(等級上僅次於和璽彩畫,因找頭繪有旋花彩畫而得名)、蘇式(源於江南地區的民間傳統作法,常用於園林建築)三大類別,色彩以青、綠兩色為主色調。

官式彩畫小樣:壽康宮內簷龍鳳和璽彩畫

官式彩畫小樣:鍾粹宮內簷旋子彩畫

裱作(即「糊」)是「八大作」中最後一道工序,主要是指用紙張和織物來糊飾室內頂棚、牆壁、博縫以及窗戶等建築構件的工藝。

彩畫拉白粉線

「八大作」營造技藝的傳承與較為穩定的工匠體系直接相關。明代的官匠受匠籍制度約束,匠戶不許脫籍,有序的傳承使得明代官式營造技藝不但技藝精湛,且風格較為統一。

清初匠籍制度被廢除,清廷各造作除少量官匠外,大部分是外僱匠,這樣不同匠作在工藝上更加地靈活多變,派系差別也漸增。

養心殿保護性修復專案瓦作基礎培訓班之鋪設屋面瓦

清末溥儀出宮後,官式建築營造技藝隨著匠人的流失,薪火難續。新中國成立初期,故宮博物院為了建立一支穩定的工匠修繕隊伍,廣納賢才,從民間找到了「八大作」中各懷絕技的十位老工匠,即為後人熟知的「故宮十老」:木作的杜伯堂、馬進考、張文忠、穆文華;瓦作的周鳳山、張國安;石作的劉清憲、劉榮章;彩畫作的張連卿、何文奎,他們為故宮培養了一批技術精湛的工匠。

養心殿西夾道圍房屋面青灰背壓實

幾代工匠共同奮鬥,今天的紫禁城營造技藝才得以薪火相傳。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9年12月刊《延伸閱讀:古建築營造之「八大作」》(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刪減)

上一篇:養心殿的修復,運用“八大匠作”,在故宮古建築修繕中的一次創新
下一篇:起到隔潮和加固作用的蠟箋紙,為何會發現其斷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