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河南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為世襲翰林府,其是由子貢(端木賜)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所建。

世襲翰林府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一座坐南面北的古建築群。府宅北鄰西大街,南鄰西后街,由東、西相鄰的兩個院落組成,構成了七門相照的建築格局。據介紹,府宅東院為端木渙若長子端木照琛居住,西院由次子端木照璠居住。世襲翰林府各宅院均為硬山式灰瓦頂建築,牆體下砌青石,上再部以青磚灰瓦,石漿灌封,堅固異常。

世襲翰林府在內部構造上極為講究,各廂房多為上下結構,實用性很強。此外,各房屋樑柱多為碗口粗實木,因此異常堅固,歷經數百年而不毀。在各院落中,多處古磚、屋簷樨頭雕有吉祥花卉或提有祝福文字,各屋明柱多有蓮花基座,精美異常,為別處之罕見。

這座七門相照的古院落正和營造他的主人一樣,名噪一時,是清代浚縣城內頭份的人物。據史料記載,世襲翰林府是由子貢的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於道光年間營造,其身份是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其所居宅邸也因此得名翰林府。

博士一職源於戰國時代的秦國,主要職責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武帝時期設立五經博士,司職傳授儒家經典。此後各朝各代均設立該職,其職責大體相同。延續到清代,五經博士成為封建王朝封賞先賢先儒後裔的一種禮遇性政治地位,主要負責祭祀先賢、看護宗廟等事務。端木氏的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是清代康熙皇帝所賜,世襲罔替。

據《端木氏家譜》記載,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在西巡迴京之際,在宜溝鎮祖廟借見了迎駕的子貢七十代孫端木謙。康熙皇帝景仰聖賢門人子貢,按照之前對待孔子、孟子、顏回等聖賢后裔的禮遇,敕封端木謙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並賜書“賢哲遺庥”。

提起康熙御賜官一事,如今67歲的子貢七十代孫端木憲堂告訴記者,他曾聽祖上老人講起此事始末,至今族中仍流傳不少皇帝賜官的故事。

端木憲堂說,康熙帝西巡歸途中之所以在宜溝接見端木謙,一則是皇帝迴鑾途經宜溝,再一則是當時宜溝仍屬浚地,端木氏的祖廟也在此處。“族裡老人們講,當時康熙帝對端木謙的品學表示了肯定,並尊敬先祖子貢,當即就封賞了端木謙為五經博士。

受賞後,端木謙請求皇帝能賞賜墨寶,康熙帝當時並未立即書寫,而是離開宜溝後在歸途中寫下‘賢哲遺庥’四個大字並由一位皇子到往浚縣賜字,可見康熙帝對端木一族的重視。”

《浚縣誌》: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初七,康熙西巡迴京路經宜溝。端木謙前往請求賜字,康熙至彰德行宮書“賢哲遺庥”遣皇子至浚縣謁子貢墓祠。

皇帝的恩賜令當時的端木氏族感受到莫大的榮耀,道光年間,子貢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在浚縣古城西街建起了這座顯赫一時的翰林府,將“賢哲遺庥”製成匾額,懸掛於府前門。遺憾的是,民國之後,“賢哲遺庥”匾額因儲存不善,最終下落不明。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浚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

浚縣世襲翰林府

上一篇:浚縣黎陽倉處,農家房前屋後的油菜花
下一篇:【美食diy】這樣做餃子餡,比肉還好吃,孩子愛吃的美食,趕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