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雍正的臥室,乾隆的書房,滿屋的稀世奇珍,一睹為快!

乾隆,一生最喜歡呆的地方是他的書房“三希堂”。

皇帝的書房自然本應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乾隆皇帝的書房竟然很小。

“三希堂”到底有多大呢?

“三希堂”雖然名氣很大,但面積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稱為故宮中最小的房間。

這個8平米的狹長室內又分成裡外兩間小室,臨

窗的外間才是真正的三希堂,裡間是小歇整理之用的過間。

臨窗的外間經據清史研究專家閻崇年先生的實地測量:東西長210釐米,南北寬228釐米,

面積僅4.8平方米

。也就和現在普通人家的衛生間差不多大。

是不是完全沒想到,堂堂一個皇帝,竟然書房如此之小?

那麼,為什麼乾隆的書房要弄這麼小呢?難道是當時紫禁城沒地兒了?

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認識下這座“袖珍”的皇帝書房。

首先一個問題:三希堂在哪兒呢?就在這:

養心殿

養心殿是自雍正以後,清朝歷代皇帝的寢殿和日常辦公之所。乾隆睡覺和辦公的地方都是養心殿,養心殿非常的大,呈一個工字形(如下圖):

而他的書房在養心殿西邊的小角落裡,名字就叫三希堂:

這個小角落有一扇大窗戶,向陽,冬天的時候,陽光可以從這窗戶透進來,讓整個小屋子都顯得暖和,故而它又有一個名字叫“養心殿暖閣”。

“暖閣”在故宮裡有好多處,它們一般都是面積較小的房間,之所以稱為“暖”。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北方冬天寒冷,古代又沒有暖氣裝置,而皇帝們為了有效地保持室內溫度,就會在高大寬敞的宮殿裡選取向陽處搭建一些低矮小屋,同時在裡面盤上火炕、燒上炭盆,名“煨冬”,畢竟房間空間小,燒會兒炭盆,再加上陽光的照射,不多久整個屋子裡就會暖暖的。

乾隆十一年時,也許是乾隆皇帝太怕冷了,他下令將“養心殿西暖閣”改為自己的書房,這樣,就算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他也能舒舒服服的盤著腿坐在暖炕上,溫暖的看書。

同時,他還將這暖閣的名字改了,畢竟是書房嘛,得取個有文化的名兒,思來想去,乾隆定下了“三希堂”這幾個字作為自己新書房的名號。

為什麼要叫“三希堂”呢?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認為“三希”出自宋代大儒周敦頤的《通書》“志學”篇“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名言。

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深層含義是告誡士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向聖賢的標準看齊;即使是已經達到了賢、聖的高度,也還要繼續進取。

看來,乾隆帝取得這個名字還是飽含進取之志的,也很符合書房的定位。

另外一種說法是,“三希”同三稀,“三稀”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書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這三件墨寶均是乾隆帝愛不釋手之物,尤其王羲之這件,文字內容非常簡潔,文只寫了28個字,但是乾隆愛之甚之,在後面寫了幾萬字的讀後感。

“三希堂”雖然小,狹長的室內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裡外兩間小室,但陳設典雅,古樸,彌補了空間的不足,再加上設計得當,並無壅塞侷促之感。

在4。8平方米的外間裡,臨窗設地炕,炕長210釐米,寬114釐米,面積2。4平方米,比現在一般住家戶的床還小。

炕上寶座面西,寶座由靠背、坐墊和迎手一組構成,坐墊上置有青玉如意。

坑上座前安置一張長70釐米,寬31釐米,高38釐米的紫檀木雕花書桌。

炕西頭,擺放著一張長96釐米,寬27釐米,高38釐米的紫檀雙層小案。

書桌、小案和窗臺上陳放不同的文玩用具:有白玉筆筒、青玉筆山(筆架)、玉斧、玉冠架、青玉蟠螭觥、青玉犧尊硯滴、青玉託蓮蓬香插、硯屏等。

炕外東壁有五顏六色的壁瓶11個。壁瓶下面的地上,有存放三希堂法帖的楠木匣。

每個楠木匣長19釐米,寬11釐米,高11釐米,每摞兩匣,四摞,共八匣,裡面存放有乾隆喜愛的歷代名家的珍品法書墨跡等。

站在外間從南向北朝裡間看去,可以看到裡間的西牆上由五塊絹拼接而成貼落通景畫《平安春信圖》。

該貼落縱201釐米,橫207釐米。畫上無作者名款,據專家考證是義大利人郎世寧負責繪製肖像,金廷標畫衣飾、樹石、建築,郎世寧的學生王幼學畫藍白瓷磚。

裡間北牆上的壁畫,是當時的大家

董邦達

的山水,以及乾隆三年的狀元

于敏中

書寫的乾隆御製詩。

在壁畫前的正中,擺有一張紫檀座椅。

那麼,

為什麼它如此之小呢?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位置所限,大家可以看到三希堂這個空間是乾隆後來隔出來的,在它周圍已經全是房間了,你既要曬得到太陽,要溫暖;又要能伸展開來看書,看的舒服;而且還要不破壞旁邊的堂屋,那估計真的只能做到這麼大了。

第二個原因是和古人對於房間的風水要求有關。我們去故宮會發現,好像皇帝、皇后和妃子們睡的臥室都不是很大,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什麼?

養心殿冬暖閣皇帝臥室

原因就在於古人都講究“藏風聚氣”,這“氣”是人生命的根源,“精氣爽”而“生命足”,如果“氣”散了,那人就會整天昏昏沉沉。

而人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裡”,如果這個“家”不能聚氣的話,那身體也不會很好。怎麼聚氣呢?很簡單,就是房間別弄的太大,一大,氣就很難聚起來了。

因此,咱們會發現,故宮裡皇帝的臥室都很小,也就10平左右,而三希堂乾隆皇帝待得時間也比較長,其實就跟臥室一樣,因此聚氣也很重要,所以就把它弄的小一點。

第三個原因可能也是由於保暖的需要,那個年代沒有暖氣,冬天來時,都是靠燒炭火取暖,房間小一點的話,保溫效果會很好。當然,夏天沒有空調,在這樣小的空間裡放冰塊降溫的話也會涼的比較快。

三希堂雖然只是方寸之地,但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已收藏晉以後歷代名家134人之墨跡340件,以及拓本495種,可謂斗室有天下。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區區斗室,卻是乾隆皇帝最為寬闊的精神空間。

每日在處理完政務之後,就從他辦公室-勤政親賢殿西邊的小門進了三希堂,在

窗前炕床盤坐,玩味古董書畫,揣摩古人筆意,幾可忘我。

上一篇:2021爆款的吊帶你還沒有?又純又欲巨時髦,做夏日的清涼女神
下一篇:你的金剛怎麼越來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