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物】三蘇都是通才、全才,那麼三蘇父子誰的地位更高?

一提起“三蘇”,人們都會想到他們是文學家。一提起蘇軾,人們就會想到他是通才。其實,“三蘇”都是通才、全才,父子三人不僅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學史、藝術史上都有巨大的成就和崇高的地位,只是蘇軾的貢獻更多、影響更大。

蘇洵(1009—1066),字明允,一說自號“老泉”。

蘇洵年近五十才成名,大器晚成。蘇洵少不喜學,27歲才開始發憤讀書。蘇洵48歲那年,送蘇軾兄弟入京應試,益州知州張方平向歐陽修極力舉薦蘇洵。蘇洵成名後的地位也很低,“爵不過於九品”,只做過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幹部。而蘇軾蘇轍兄弟二人的經歷剛好相反,少年得志而一生坎坷,遭遇太多挫折。兄弟二人進士及第、名動京師時,蘇軾20歲,蘇轍才18歲。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蘇軾一生八典名郡,密、徐、湖、登、杭、潁、揚、定,地方政績顯著,在朝廷官至禮部尚書;蘇轍一生的政績主要表現在元祐年間,由一個小小的縣令升至副相,比蘇軾的官位還高。蘇洵擅長散文,尤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他崇尚晉唐筆意,氣韻有餘,格調蕭散。自然率真、天真樸拙,毫無狂怪做作之意。蘇軾名中的“軾”,本義指設在車廂前供人憑倚的橫木。《說文》解釋:“軾,車前也。”他的字“子瞻”,源於《左傳·莊公十年》“登軾而望之”中的“望”,比較符合蘇軾少年時躊躇滿志的張揚作風。

蘇轍(1039—1112),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諡文定,北宋文學家、詩人,嘉祐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

蘇轍名字中“轍”,本義是指車輪碾過的痕跡,《左傳·莊公十年》有“下,視其轍”的句子。蘇轍的字“子由”,則帶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跟著別人走。在為人處世方面,蘇轍相比哥哥蘇軾要內斂得多。“三蘇”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蘇洵的散文“辭辯閎偉,博於古而宜於今”,對改變北宋文壇風氣起了巨大作用;蘇軾具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與歐陽修一起並稱“歐蘇”,在各領域都富有創造性,屬於開派的人物;蘇轍的詩文成就也較高。

相比之下,蘇軾沒有歷史專著,寫了大量單篇史論;蘇洵所著《史論》系統闡述了他的史學觀;蘇轍晚年撰《歷代論》以及史學專著《古史》,是為糾正司馬遷《史記》之訛,補充其佚而作。蘇軾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北宋豪放派詞人的先河。同時,他擅長畫墨竹,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為“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書法方面,蘇軾擅長行、楷。蘇軾的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歲又學李北海,廣泛涉獵晉唐諸家,最終形成深厚朴茂、媚趣橫生的風格。他的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黃庭堅在《山谷集》裡推許他為:“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

三蘇是琴棋書畫皆通的藝術全才。蘇洵雖無詞存世,但懂音樂,蓄有雷琴。三蘇會棋,棋藝不算高明,皆工書好畫。蘇洵因為年齡關係,以及擅長史論的嚴謹心態,故而書風較莊重,莊重之中有個人意趣流露,但他志向不在書法,未對宋代書風有重大影響。蘇軾是宋代書風的引領者,位居“宋四家”之首,對整個宋代及至今天,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蘇轍書風主學兄長,加上留下來的墨跡較少,影響遠遜其兄。

三蘇墨寶欣賞

宋·蘇洵

釋文

洵頓首再拜。昨日道中草草上記,方以為懼,介使罪來,伏奉教翰。所以眷藉勤厚,見於累紙,感服情眷。愧怍益甚,晨興薄涼,伏惟臺候萬福。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極不佳,所以涉水迂塗,不敢入城府者,畏人事也,寵諭常安之行。仰戢愛與之重,深欲力疾,少承緒言,但聞臺候不甚清快,冒暑遠行非宜,兼水浸道塗,恐今晚亦未能至彼。虛煩大旆之出,曷若相忘於江湖。不過廿日後,便可承顏,或同塗為鄱陽之行如何?更幾見察。幸甚。匆匆拜此。不宣。洵頓首再拜提舉監丞兄臺坐。

此為蘇洵草書《道中帖》,縱35。3釐米,橫53。2釐米。蘇洵與陳州項城令姚闢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

宋·蘇軾

釋文

荔子丹兮蕉黃,雜餚兮進侯之堂,侯之舩兮兩旗,渡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口。

此為蘇軾楷書《荔枝丹碑》(區域性),紙本墨拓,帖芯縱26。5釐米,橫14釐米。

《荔枝丹碑》全稱《羅池廟迎享送神詩碑》,也稱《柳州羅池廟碑》或《羅池銘辭》,刻於南宋嘉定十年。羅池廟是為紀念柳宗元的善政,由其部下所建,長慶三年,曾立由韓愈撰文、沈傳師書丹的《羅池廟碑》,其碑久佚,僅存宋拓孤本傳世,現已流傳日本。

蘇軾書寫了韓愈文篇末的《荔枝丹碑》,後精工摹刻於石上,用筆雖是三分筆,但溫厚中出險辣,得氣得勢。

他的書法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豐腴,極少看到枯筆、飛白,而是字字豐潤。結字扁平,橫輕豎重,明顯受到顏體影響,字與字,常會出現用筆一輕一重,致使字型一大一小錯落分佈的韻律感。他的書法重在寫“意”。

宋·蘇軾

釋文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拓。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才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此為蘇軾行書《一夜帖》,又名《致季常尺牘》,橫30。3釐米,縱48。6釐米。

這是蘇軾謫居黃州時,寫給朋友陳季常的信札。此作質樸敦厚,用筆凝重,筆畫豐腴多肉,且結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漸趨於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筆畫粗細、字型形態等也隨之改變,具有變化的趣味。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謫居黃州期間,正是他藝術創作的頂峰時期,這幅作品即是他在這時所作的行書精品之一,遒勁茂麗,肥不露肉,神采動人。

宋·蘇轍

釋文

轍頓首。累日不奉面,辱惠教至荷荷。晴暖起居佳安。忽忽不一一。轍頓首定國承議使君。五日

此為蘇轍行書《晴暖帖》,縱24。9釐米,橫19。8釐米。

宋·蘇轍

釋文

轍啟。晚來起居安勝,辱惠教多荷荷,許見訪甚幸。不宣。轍頓首定國使君

此為蘇轍行書《晚來帖》,縱24。9釐米,橫19。8釐米。

蘇轍注重養氣,書法風格汪洋淡泊,有秀傑深醇之氣。下筆沉著,使轉起伏,運筆結字與其兄蘇軾頗為接近,瀟灑自如,工整有序,但不及蘇軾的筆墨功力、才氣。

上一篇:寶來和軒逸槓上了,這兩款車怎麼選?看完這些,你還會買日產嗎?!
下一篇:特斯拉4 x上調售價8000元,這是要和大眾死磕的節奏?| 汽車觀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