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擺脫盲目——讀《文化苦旅》有感

在《文化苦旅》一書中,餘秋雨先生提到一群閒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拿著一杯啤酒或咖啡,坐到小桌子旁邊,坐很長時間,有的聊天,有的看報,他們喜歡歇一會兒。反觀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習慣一輩子忙忙碌碌,為自己不斷地找藉口,獨自的行為演變成子子孫孫的傳承,社會中就會存在這樣一個特殊的人。

他永遠存在著,但它既不對你笑也不對你哭,他沒有夢想,也沒有過往,他就像是一張乾淨的白紙,不,連紙算不上。這種行為卻被大家所認可,於是開始大眾化的從眾性現象。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是這樣一個特殊的人,所以人們個個都不再特殊,所有的人又構成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的多樣性早已不復存在。走到大街上,你隨便找到一個人,他的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什麼色彩也沒有,什麼血肉也沒有。你告訴我,這樣的人能在關鍵時刻為民族大義挺身出,能時時刻刻不計利害地給予一個陌生人的幫助?你告訴我,這樣的社會是一個富有人文主義、人性化的社會?

可還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願老死在這種圈子裡,不願陷入大眾化、無知的可怖的泥潭。“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這是魯迅於一九三四年向著慵慵人世發出的一聲強有力的吶喊;“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二零一五年四月十四日,河南省實驗中學的一名女教師的辭職信。擺脫矇昧與虛無,走向詩和遠方;作家蕭紅也同樣在《呼蘭河傳》中深刻地批判了當代封建、吃人的社會,只為了心中的自由。他們都是為了————擺脫盲目。

愛國並沒有錯,可當一個人為了愛國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為了愛國而阻斷一切外來通道時,那就是罪。斯諾賓莎在《倫理學》中說:“嘲笑、輕蔑、憤怒、報復,這些情緒都與恨有關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為善。希望和失望,也決不能是善。因為恐懼是一種痛苦,希望不能脫離恐懼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識的缺乏,和心靈的軟弱無力。”

一切善,皆為惡的原罪;善將永存,惡必將永存。當中國人大多沉浸在古老的四大發明中時,英國有了坦克;美國有了先進的科學;法國有了浪漫情懷;德國有了嚴密的思想…………當西方開著坦克架著機槍、手持核彈而來時,中國人只會拿著火藥揮舞?沒有物質基礎,談什麼上層建築,落後只有捱打的份。我不是不愛國,我只是沉靜地分析利弊。

只不過追求極致,瞭解生活的真正意義,認識事物被掩藏的本質,是我不願隨波逐流的不二法門。盲目,自在人心。

上一篇:反差萌,金秀賢玩彩虹圈童心未泯!
下一篇:《失樂園》解讀:愛情是從荒蕪走向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