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文學】梁實秋:散文雖不需要語言的靈感即詩化,但要有人生的感悟

散文:嶺南非江南

在沒有足夠詩興的時候,我往往會寫一篇散文,從我寫詩三十年的領悟來說,散文就是與詩毫不相干。如果在沒有足夠詩興的時候強迫自己寫詩,其結果就是“口水詩”“白話詩”,必然拉低了詩的底線。可惜,許多有足夠詩興的人一輩子也只能寫出“口水詩”,而這正是中國詩壇的悲哀。

散文雖是與詩毫不相干的一種文體,但要寫好也並不容易,它雖不需要語言的靈感即詩化,但必須有人生的感悟貫穿其中——而這又是極需要閱歷和閱讀的,否則它也是淺顯的。曾經“美文”盛行,但不管散文如何在語言上寫成美文,它終究不能與詩並稱,最多可稱為散文詩。散文詩是一個怪胎,有點不倫不類,如東施效顰。如果說不分行的散文詩僅僅是披著詩的外衣,最可恨的是極短的散文詩喬裝為詩的外形——分行,而這些不會寫詩的人偏偏又自稱詩人,不會讀詩的人又偏偏誤以為分行散文詩就是詩,這就導致了“微型散文詩”與詩之不分。寫詩是需要天分的,更需要嚴謹地遵守詩的內心準則,缺乏自我鑑定力的偽詩人與缺乏鑑賞力的廣大讀者群數量過於龐大,而真正的詩人卻又少之又少。

“微型散文詩”或可稱為“詩餘”或“詩歌”——與宋詞有些類似。詩歌起源於大眾,起源於民間,但顯然詩已經超越詩歌了,它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至盛唐達到顛峰,已不利於唱了——只利於吟誦。但是在宋詞出現之前,所有的唐詩都是可以譜曲而唱的,但終究有了宋詞,再後來有了元曲。現代“詩歌”介於詩與歌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怪胎。

舉例來說,餘秀華是確詩人,賈淺淺算未入門的詩人——但至少寫出來的不是偽詩——不是分行的散文詩或詩歌。韓東說“詩到語言為止”,這是片面的,詩歌還需要有形而上,有意境,立意高尚,讀李杜詩、王孟詩,便知詩為何物。賈淺淺的詩沒有語言,有思想卻沒有意境,立意也不高,這就是最淺的詩了。餘秀華的詩有語言,有思想,有意境,但部分詩立意不夠高尚,成為詬病。

唐宋八大家之後,散文盛行。散文之寫作,不必過分追求語言,寫作比較自由、輕鬆,關鍵是立意。通常,散文的思想與立意更加明顯,大都直敘胸臆,不像詩那樣有興的手法,也缺少象徵與暗指。散文就是白話,於白話連篇中,使人能輕易地讀出人生哲理、世態人情,符合廣大讀者的需要。

1

自秦漢以來,我國的版圖就與現今差不多了,西到西域,東到遼東,北到沙漠,南到南海。但南北朝以前,我國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特別是所有大一統的中國,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政治中心決定文化中心,故中國的文化中心一直都在北方,確切地說在黃河流域。宋以後,經濟中心反過來影響文化中心,在以黃河為中心的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與以長江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形成了兩大文化中心,北京作為元明清的都城即政治中心,仍然是一個傳統的文化中心。如此,自北向南,中國就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即北京、中原、江南,此外還有蜀中成都,而西安就漸漸沒落了。

回到盛唐,長安無疑是第一文化中心,洛陽第二,江南第三,成都第四。隋煬帝洛杭大運河的開通,使南北朝時就已富庶的江南這一經濟中心倍受關注,南朝宋齊梁陳作為文化中心的江南也得以傳承。隋唐科舉制度的實施,文化不再僅掌握在名門望族士大夫和官吏手中,江南富庶地特別是人口大族有了更多的讀書人,有了茂才,有了更多的從事藝術創作的詩人、畫家,有了藝妓,有了遊子。那些因科舉制度中舉為官的,都渴望被外派到江南,蓋因為江南有著美好的氣候,且繁華似錦。在唐詩中,江南遂成為美好風光之地的代名詞。

中國的地理氣候分界線是秦嶺-淮河。北方的自然風光,以壯美著稱;南方的自然風光,以秀美著名。壯美指向豪放,自詩經、古風以來,描寫北方的詩歌,主流都是悲壯、雄渾,特別是一些邊塞詩。秀美指向婉約,自楚辭、漢賦以來,描寫南方的詩歌,主流都是悽麗、旑旎。

人都是愛溫柔的,愛閒適的,所謂溫柔之鄉,江南就是這麼一個所在。雖然“北方有佳人”,但那是漢代的詩歌,若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則南方的女子更加水靈。我嘗疑惑《淮南子》為什麼又叫《淮南鴻烈》,只說明劉安之心仍在中原,未適於封地淮南,而他的門客卻稱“淮南小山”,是樂於淮南的。

2

唐時,蜀中、嶺南皆偏僻,即使衡山以南也視為偏僻,韓愈貶陽山、潮州,柳宗元貶永州、柳州,劉禹錫貶朗州、播州,李白流放夜郎。而在漢代,賈誼被貶長沙就被後代文人感到痛惜。再到更遠時代,屈原被貶汨羅就鬱鬱而終。再再到更遠,季歷的兩位兄長大伯虞仲逃到江南就被視為蠻夷,屈原也自稱“帝高陽之苗裔”。

南宋時,江南同時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南宋不能收復中原,只能向南發展,五代十國時還被稱為閩越、南越的福建、廣東有了泉州、廣州等大港口城市,中國最後一片南方之地得以開發,但蘇軾曾被貶的儋州因為隔海仍然蠻荒。

如果,明代朱棣不遷都北京,嶺南的開發將更進一步。雖然明代大移民“江西填湖廣”,但明代湖廣地域很大,從湖北湖南到廣東廣西,可以說,明代嶺南兩廣仍未充分開發。清代順治年間設兩廣總督,嶺南才被充分開發。清代大移民“湖廣填四川”,移民主要是來自湖南湖北的人口。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的人口南遷,一般只遷到五嶺以北,只有極少數遷到嶺南。所以清代以前,廣東居民多是“廣府人”。清代是中國人口暴漲的一個朝代,由不足一億發展到四億,這就使嶺南成為最後一塊人口南遷之地,“客家人”延伸到兩廣全境。客家人遷往廣東的第一個中轉站是江西贛州,第二個中轉站是廣東梅州。再到清朝末期,無數客家人又“下南洋”,飄零海外。

所以,雖然自唐代嶺南就出了張九齡這樣的詩人宰相,但直到明末,嶺南的文化氣息仍不濃厚,主要原因還是地僻一隅,珠江三角洲土地未得到充分開發。如今,廣東客家人的宗祠鮮有超過六百年的。雖然,明代中期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但兩廣的糧食很難轉運到北方,經濟上主要是靠海鹽供給和外貿。

兩廣之地於農民來說其實宜居,但於明代及以前官員來說則有遷謫之感,知識分子也不願前往兩廣遊歷。交通、文化上的閉塞也造就了粵語、客家話與中原官話的巨大差異,時至今日,所謂的“白話”基本上是指粵語,客家話、閩南話與中原溝通基本上沒有問題。

直到清初,雲南、兩廣、福建仍屬“三藩”,可謂閉塞。今日,雲南號稱“四季如春”,兩廣也三季如春,但因為前期各朝代缺少文化上的宣傳,我們心中的美好所在仍是江南——唐詩宋詞中的江南。

3

從氣候上來說,嶺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江南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向暖溫帶氣候過渡,主要區別在季風氣候與溼潤氣候差異以及亞熱帶的緯度不同上。

季風氣候常伴隨颱風,這是不利於農業生產和唯一不宜居的——古代民居多為土牆,江南則沒有這個短板。另一方面,雖然嶺南的穀物可以一年三熟,且水果眾多,但暴雨導致土壤相對貧瘠,穀物畝產量沒有江南高。在民國以前,江西為中國稻穀產量第一大省。

緯度不同,冬夏氣溫與江南存在較大差異,除三季如春外,嶺南的夏天就比較令人難以忍受了。雖然,長江流域也有幾座“火城”,但那是城市,有“熱島效應”,鄉村的夏季氣溫還是適宜的。冬季,嶺南無雪,這也是一種缺憾。我們以中原為主確定的四季,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四季分明是一種文化基因,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雖然春季是最美的。

江南的最大特點就是“溼潤”,如此成就了“水墨江南”。“江南春”“江南如畫(裡)”“煙柳畫橋”,千百年來已成為固定意象,如在眼前浮現,是不需要多加解釋的。霧裡看花,那花是最美的;露中看草,那草是最美的。劉禹錫說“零陵香草露中秋”,漢代董仲舒曾作《春秋繁露》,古代宮庭有承露盤,露與雪、霧一樣,被視作聖潔之物。在道教中,晨霧被稱為紫氣,朝陽被稱為紫陽。在古詩中,霧又與煙、雲混為一談,有云煙、雲霧、煙霧幾種稱呼。如此,更衍生出“煙花”一詞。“煙花三月下揚州”,大概就是江南春最適遊的寫照了。嶺南、雲南雖有霧氣,但在古時被視作瘴氣,杜甫詩有“江南瘴癘地”之說,何況嶺南、雲南。而且古人又把蠻荒之地染了瘴氣的河水稱為毒水,故《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南伐孟獲,蜀軍有遇瘴氣、毒水而死的。

嶺南多梅,梅原產南方,然而只有江梅才被視作最美,因為梅花傲雪、迎春。江南又多柳,隋煬帝修大運河,令河岸遍植垂柳,故稱楊柳。垂柳倚河而生,與梅花一起報春,“梅柳渡江春”是江南春早的景象,也是萬物春心初開之時。

江南二月三月,草長鶯飛,這些在嶺南也不能看到。凡物有損有榮才讓人覺得生之可貴,春草一歲一枯榮、候鳥一年一南北、雁字回時,引發多少才人之思。民風,燕子來時有新社,梨花落後有清明、上巳。

秦漢以農業立國,二十四節氣兩千多年來深入人心,而嶺南是不適用二十四節氣的。二十四節氣適於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乃至成都平原,但不適用於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東北平原。好歹,東北還能對應上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些節日,嶺南則完全對應不上。桃梨花應該在二三月開得最旺,有梨園春和桃花汛,可是如果將桃梨花移植到嶺南,立春前後就開花了,顯得季節錯亂。立春後的雨水,江南細雨濛濛、柳絲含煙,在嶺南卻是大雨滂沱。前天剛到驚蟄,在嶺南有什麼可驚蟄的呢?

四季、二十四節氣合稱季節,在江南則相當吻合。《荊楚歲時記》,是南北朝時南陽涅陽縣人宗懍所作,因為南陽在春秋戰國時期屬荊楚地。雖然南陽屬漢水流域,但與江南在緯度上是差不多的,宗懍委身北魏在洛陽為官,荊楚歲時也適用於洛陽黃河一線,更適用於江南。春秋時的楚國,滅越國後據有江南吳越之地。

如今,無數新時代的客家人移民珠江三角州這些城市,交通、通訊便利不再有客家之感,由鄉下人轉變為城市人之後,深感這裡環境宜居。珠海、深圳被中國科學院評選列為2020年中國宜居城市前十,此外還有昆明、三亞、廈門三座南方城市,江南的城市僅有蘇州,但並不說明嶺南就取代了江南,因為城市畢竟是城市,是以經濟、人口就業為第一要素來考量的。若非改革開放,珠海、深圳還是鄉村,會有這麼多移民嗎?會被評為宜居城市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宜居城市或者宜居鄉村,我向往的還是江南,嚮往的城市還是蘇州、杭州、武漢、南京、南昌、長沙、合肥,也包括成都、重慶,更包括我的故鄉小城信陽。

2021。3。7

上一篇:【每日一薦】失意的人如何度過生活?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什麼啟示!
下一篇:歷史| 郡縣制的起源與發展0。古人對郡、縣二字的解釋;| 郡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