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週末特惠】10月22日,《思考,快與慢》《成長,從來都是你的事》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在《思考,快與慢》中說——我們的大腦有兩種做決定的方式:

一種是偷懶式思維,只用我們的記憶和經驗做出判斷;

一種是思考式思維,會用更深入的思考方式來做出決定。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雖然我們只單靠怕麻煩的本能,就能夠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而這往往並非最佳生活方式。

陳小卿導演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他有一個開餐廳的朋友,開了十多年生意一直特別好。每天都有很多人專程去排隊吃飯。

有一次,他就很好奇,朋友是怎麼做到在不營銷、不推廣的情況下,生意能火爆這麼多年?於是他就問朋友:“開餐廳的秘訣是什麼?”朋友還沒開口,老闆娘就搶了話:“只要做到每天6點親自去菜市場挑菜,一直挑到12點才走人,而且還能堅持十多年就可以了。”

每天花6個小時去挑菜,這樣堅持了十多年。對任何一個普通人而言,這簡直都太耗時耗力了,何必如此自找麻煩呢?

故事中的餐廳老闆,看上去他做了一件麻煩的事情,但這種麻煩反而最後幫他省事省力了——不必在廚房裡從早忙到晚,不必費盡心思去拉客戶、做廣告,自然有人專程來排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上去是很聰明的生活準則,可它也正是我們思維懶惰的表現。

所以,

千萬別把怕麻煩當做生活準則。

一旦我們開始怕麻煩,其實正是我們思維懶惰的表現,懶得做出突破、懶得做出改變、懶得做出精進。如此也罷,我們還以為自己多麼聰明,佔了多大的便宜。

也因此,我們常常走入思維的陷阱。我們以為,怕麻煩是幫我們省事又省力,卻常常因為自以為的小聰明而錯過更多更美好的人和事。

畢竟隨人性,隨大流的去做事兒,那我們也只能是芸芸眾生,收穫的成就也只能平平無奇。

只有能他人所不能,忍他人所不能忍,且能的時間長,忍的時間久,我們才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因為所有能讓我們驚豔的東西,往往藏在那些突破、改變與精進之中。

上一篇:先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和他說話,然後就不會被罵了!這就是差距!
下一篇:【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