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怎麼那麼多人活了一輩子都長不大

曾經以為所有人老了都會很慈祥、寬容、豁達、樂觀、開朗、超脫、睿智……一輩子經歷那麼多,什麼事都能看開了吧。

可是經歷告訴我,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自私的人老了還是那麼自私,固執的人老了還是那麼固執,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不是人老了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大部分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天性和經歷塑造的本能來生活,也就是依靠自己的自動化思維和自動化行為。這樣的人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經歷多少事都是依靠本能來處理,不復盤不反思,當然也不成長。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51歲了,還和18歲時我認識的時候一個樣,我曾經跟他開玩笑說,他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他善良,心軟,容易輕信別人,雖然他上了無數次當,受了無數次騙。以前我特別不能理解,同樣的錯誤,能再一再二,你不能八百次了還輕信別人,讓人騙啊?後來我明白了,這就是他的本能反應,他不反思,不吸取教訓,他就會一直這樣。

很多人在成人以後就停止成長了,以後就一直延續固定模式,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改變。說不好聽點就是二十歲死八十歲埋。這也就是很多老人一把年紀還不成熟的原因。羅曼羅蘭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

但是有的人會不停成長,特別是經歷了比較大的人生坎坷以後,有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村上春樹小時候不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進入中學後,村上常因不用功而挨老師的打。後來他承認當時自己內心相當叛逆,“不想學的、沒興趣的東西,再怎麼樣都不學”。

讀高中後村上的逆反心理更嚴重了,整日和女生廝混,抽菸、逃課,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個“問題少年”。

大學時,更是沒讀書。他流連地下爵士酒吧,喝到爛醉,也曾徒步自助旅行,累了就露宿街頭,接受陌生人的施捨,大學讀了7年。

29歲某日觀賞職棒球賽時,在外野席喝啤酒,看到養樂多隊洋將大衛·希爾頓擊出一支二壘安打後的所見光景。村上稱這是“一種契機刺激了心中的某種不尋常東西”讓他投入寫作。從此筆耕不輟,最終成為著名作家。

《巴黎評論》問他:失望,是不是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必經之事?他的回答是:經歷本身就是意義所在。主人公找到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人的行為取決於思維模式,《終身成長》裡講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性思維模式。

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有個刻板印象,就是我不會改變。還有一種思維模式是成長性思維模式。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透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你可以選擇固守你的固定性思維模式也可以選擇成長性思維模式。但是當你想要不斷成長,取得一定的成功時就需要用成長性思維模式,這需要一個過程:

第一步:接受每個人都有固定性思維模式的部分,我們要接受這個事實。

第二步:觀察是什麼激發你的固定性思維模式。是失敗?批評?任務的截止日期?還是他人的反對?不去評判,而是觀察。

第三步:命名給你的固定性思維模式人格命名。

第四步:教育要記著,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本來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他卻沒能找到什麼方法去做到這一點。所以,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幫助和支援你:讓他接受挑戰,不要放棄,在受挫折後捲土重來,並幫助和支援他人成長。你要理解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的觀點,但也要慢慢地去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問題,帶他一起踏上你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所有的改變都伴隨著痛苦,改變很難,但是也很值得。它讓我們拒絕麻木,讓我們用成長性思維模式武裝自己,不斷成長,最終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上一篇:盲道-讓我們更深層次幫助的盲道
下一篇:心理學!破窗效應,既然這裡都已經有垃圾了,再丟一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