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心理課堂】想起給自己做計劃這件事,你想到的是什麼時候的自己?

碩博心理撰稿人:劉剛

想起給自己做計劃這件事,你想到的是什麼時候的自己?

如果你的工作不需要做計劃清單的話,想到做計劃這件事,很多人的思緒都回到了學生時代。在學生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做過很多計劃,最常見的就是學習計劃,其次還有什麼練琴計劃、跑步計劃、讀書計劃、寫作業計劃等等……這麼想起來,學生時代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做計劃最多的一段時光。

可是遺憾的時候,雖然在學生時代我們做過很多的計劃,但是大部分都沒能夠如願實現。

其中有一個因素是:很多的計劃,並不是我們自發想做的,是在老師或者父母要求的做的計劃,往往只是為了應付當下,並沒有解決我們當時面臨的問題。

所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非常討厭做計劃。因為學生時代的自己,做的計劃往往是為了讓家人或者老師滿意,不得已的寫下了的“不平等條約”,而並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想要完成或者做好的事情,並且最可怕的是:一旦完成不了,還成為了新一輪被老師或者家長用來批評的有力證據。

再次開始主動做記錄應該是我的大學時代,那時候在快餐店打工需要記錄工時,也需要記錄自己的班表時間,所以買了人生正式的第一個“年度日程本”。

回看我人生的第一本日程本,裡面寫下的都是些上班的時間安排,然後就是大量的留白……一個本子,並沒有寫幾個字,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很浪費。

第二本日程本,我充分的吸收了第一個日程本的經驗教訓,為了看起來沒有大量的留白,我像所有的年輕的手賬愛好者一樣,寫下了很多內容。

雖然沒有一雙靈巧的可以畫畫的手,但是不妨礙我有一雙可以貼貼紙的手,用各種各樣的顏色和貼圖來裝飾我的日程本。

一個本子是變得厚實了很多,也很花俏,但是好看大於功能,更像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而填寫。日程本上寫的很多計劃和安排並沒有實現,甚至寫寫就想要放棄,覺得自己騙自己、也覺得給生活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

如果說有什麼收穫的話,就是會順手把答應別人的事情寫在日程本上提醒自己。

因為我深刻地感受到,我的腦子並沒有多好使,往往順嘴答應別人的事情,如果沒人提醒就忘記了,為此不僅鬧過不少笑話,而且還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帶來些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本日程本,我再次吸收前兩次的經驗和教訓,不需要將手賬日程本製作得很漂亮,不需要寫下很多根本不會實現的東西,回到手賬日程本原本的功能——記錄。

記錄那些在未來一週確定會發生的事情,不管是看完一篇論文、兼職三小時、洗衣服、還是去刷鞋。

這樣的安排確實讓我時間變得有規律並且清晰了;而且答應別人的事情順手寫在手賬日程本上這件事,很大的改善了我的“失憶症”,讓別人感受到我有認真的對待別人的事情。

可是我這看著本子上有留白就難受的老毛病又翻了,畢竟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勤儉節約、不能浪費。本子上有很多留白,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浪費。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辦法,就是在留白的地方寫下自己當天已經完成的事情。

比如說週三沒有什麼要特別要做的事情,到當天晚上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今天已經做的事情寫進去。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寫一寫很生活化的東西,類似打掃衛生、換床單、午餐吃了什麼這些看起來沒營養的東西,只是為了避免我看到大量留白的地方尷尬;經過一段時間的慢慢梳理,發現這種記錄反而寫出了更多的內容,把一些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生活小規律變得清晰了。

相對於事前的計劃,我更喜歡這種時候的記錄。

因為沒有什麼必須去做什麼的壓力,更像是一天生活、學習、工作的隨手記錄;在某些時刻看到自己寫下的記錄,覺得自己還做了挺多事情的。

在平靜的日子裡,看到自己記錄下來的點點滴滴,會讓心情變好,會看到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做過這麼多的事情,心裡會有種被療愈的感覺,覺得自己好像可以把生活安排得更合理一些;在緊張、焦慮、心情沮喪的時候,會讓自己變的平靜和有條理,也會讓自己覺得生活沒有那麼糟糕。

小孩子剛開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會寫的像“流水賬”一樣,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跟隨著時間和事情的先後順序做了記錄。

但是作為一個不善於安排自己生活的人,這種“流水賬”的生活記錄很有意義,它讓我們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變成了看得見的記錄,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養成了隨手記錄自己生活的習慣。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生活中大師,記錄自己是瞭解自己的一個過程;越瞭解自己,越能夠讓自己發生不一樣的變化。

如果你開始為自己的做規劃,那麼請不要做沒有意義的計劃,不可行的計劃不會有任何意義,既是對自己的欺騙,也會增加自己的焦慮。

例如一天熟練掌握1000個新單詞,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做不到,因為這不太科學,違反了記憶的規律。

做出的計劃要可行、具體、可實施,否則都是空談,而往往計劃做的越完美越會給人一種假象,好像就很容易實現的一樣。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計劃的時候,不如先做事後記錄,觀察一段時間自己的行為模式或者行動軌跡,在這個基礎上給自己定計劃就比較能夠容易實現一點。

例如發現連續記錄了自己兩週的時間安排,發現自己每天都用了0。5個小時的時間寫作,那麼在未來的一週安排自己每天寫作30分鐘,看起來既是一個合理的計劃也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案。

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從不太會使用日程本,到開始能夠合理地使用它,前前後後、斷斷續續的用了3年,也許是我比較笨,所以才每一年在這項技能上提升了一點點。

有人說21天養成一個行為習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反正很多家長是很堅定地相信著,往往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好像習慣養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1天能夠養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鞏固和最佳化也需要無數個21天,畢竟人是有惰性的,擅長的不是走出自己的“生活舒適圈”,而是走回自己的“舒適圈”。

從2015年起,我開始使用商務風系列的日程本手賬,基本上保持著一年一本的節奏,到2021年我累計使用了12本日程本手賬,也分享給了很多朋友來使用,一些朋友也喜歡上了這樣每日的記錄和時間規劃安排。

這種商務風系列的日程本手賬給大家發揮創意的空間不大,只要忠實的在固定的位置做記錄就好了,日程本手賬有一個好處就是裡面提供了很多實用的表單,這些表單給我們記錄自己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參照。

例如什麼年度清單、月計劃表格、觀影計劃、讀書計劃、年度計劃表格、體重管理座標軸、收禮與回禮清單、繳費清單、旅行計劃清單等等,就像《精英都是清單控》那本書上說的一樣,你可以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清單和表單,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去記錄你的生活。

也因為這些個表單,我開始學習如何使用方格筆記本做思路、如何用甘特圖來監控自己的進度、以及如何使用康奈爾筆記法做筆記……思維的方式和邏輯結構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了新的體會。當然,隨著辦公軟體和手機應用程式的發展,這些方法都變得更加的便捷和美觀。

但是手賬日程本這件事我還是更喜歡用手寫版的,因為感覺很有溫度,一筆一劃的寫下自己一年的心願和目標;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自己工作生活中完成的點點滴滴,讓我覺得很踏實。

每年用完的一個日程本手賬也是對我一年的總結、記錄和留念。

我一般建議剛開始學著記錄自己生活的人,買一個A5大小的日程本,兩天一頁的那種就可以了,畢竟剛開始沒有太多的東西要記錄,看到一個本子大量留白的時候就會想要放棄,這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我自己是用過各種型別的日程本手賬,像A5大小的、B5大小的、A4大小的都用過,個人覺得A5大小更合適一些,在做記錄的時候也試著填寫一下別的表單,有可能打開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記錄是一件很棒的事,它讓我們不知不覺中變得自律和高效。

現在的我因為辦公軟體使用得更為熟練一些,所以除了一本薄薄的日程本手賬外,大多數的時候,都會使用電子表單去記錄自己的生活,小到每日體重監控、學習記錄大到每日工作進度、年度規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做一些小小的記錄和監控,而且並沒有佔據很多時間,每天至多30分鐘。

手機軟體“pendo”、“小日常”這類的App,都很便捷、高效,當然喜歡用電腦辦公軟體的可以選擇的就更多元化了,當我開始學習用excle、access、SPSS這樣的軟體之後,我發現統計、做資料這件事真的太棒了。

我一個對數字不敏感的人透過使用現代化的軟體感受到了資料之美,而且資料視覺化這件事簡直太酷了……從記錄自己的生活,到愛上資料之美,這種成長我很喜歡,也是我這代人在資訊化時代不停學習的結果。

我們在大學期間用的還是3。5英寸軟盤,那時候隨身碟、MP3都是新潮的物件,記錄生活什麼的遠沒有現在的方式便捷,更別提我們這些對電子計算機都接觸的有限。

不論是用紙筆本冊做記錄,還是使用現代化的方式做記錄,本質上都是都是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從自己的記錄中思考和成長,不僅僅成長了技能、還促進了思維方式和處理方法的改變。

2020年我試著做了一個年度表單,在365個日子裡每天挑一件事情填在當天的日期裡。

到年底的時候,我去看那張完成的表單,發現在一年365天裡,我原來有那麼多日子選擇了把陪伴家人、陪孩子玩、給家人做飯作為當天最值得記錄的事情填寫進去;同樣在一年的日子裡,有那麼為數不多的時刻,我的內心也是非常不美麗的。

更多的時刻記錄著我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如果這張表單代表了我一年的生活滿意度,它是實實在在由我的生活構成的,我可以說我的幸福很真實、我的努力很踏實、我的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那些記錄下來的點滴,隨著我們的的成長,都會變成回憶。

生命屬於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段話是小學課文裡講過的,人到中年我依然記得,在記錄自己生活的的十幾年裡,我形成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記錄,讓我踏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也讓我點點滴滴感受著生活帶給我的美好。

除了文字的記錄,有的人喜歡用聲音和圖片做記錄。

每當我出行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帶一支錄音筆,因為突然有感而發的時候會通過錄音筆記錄下來,就多了很多寫作和記錄的素材。

這個習慣是我偶然間養成的。

第一次去尼泊爾的時候,每當到一個地方的時候我都會拍照,這聽起來很像遊客會幹的事情,帶不走的事物,可以留在照片裡。除了拍了很多的照片之外,還收錄了68段錄音。

因為想要寫旅行遊記,所以出發前買了一支錄音筆,每到一個地方我會錄下幾句話做記錄。

我們住的酒店正對著雪山,酒店的前面是一個湖,早晨起來的時候,我沿著湖跑步,順便欣賞湖光山色;跑完步,我站在湖邊看著不遠處的雪山,用錄音筆記錄當時的心情;等回到國內開始寫旅行遊記的時候,我開啟錄音去聽自己的當時的記錄的時候,我聽到我當時記錄的心情,我還聽到了作為背景不小心被錄進去的鳥叫的聲音、當時的風聲、湖水的聲音……一瞬間場景就像是回到了當時的那個地方,這種感覺很奇妙。

這段錄音,我一直保留著;這樣的一段經歷,讓我養成了出門會帶一支錄音筆的習慣,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就記錄了很多意外的美好。

聲音、文字、圖片、不論哪一種方式記錄的不僅僅是當下,還收錄著生活的美好。去記錄吧,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這裡是宥唯心理,我是劉老師,雖然我們只是心理學界的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們努力做到我們的最好;用真誠的態度、客觀、專業的方式向每一個願意關注我們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們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學知識。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裡,世界和我陪伴著你。

上一篇:【連載】《boss催婚:寵妻養成計劃》好,聽話,先鬆開潭哥哥
下一篇:【兒童心理】兒童3-5歲的心理變化,你知道嗎?| 研究報告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