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智慧故事之謀士的嘴唇開合,該故事揭露了什麼哲學道理道理

三、《戰國策》裡面的謀士,策士勸說諸侯王時,總是喜歡用其他人的故事來進行說理勸誡。每次的勸誡他們不會直說,有時候還得繞上一兩個彎來說,直接把君主給繞進去了。

看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懷疑,國君就這麼好忽悠的嗎?你用上一兩個小故事就可以讓君王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那這天下還要君王做什麼,天下的傾覆全在這些謀士嘴唇開合之間啊。每次,謀士講故事講得很有道理的時候,君王總是覺得謀士很有道理,於是就把謀士奉為座上賓。《戰國策》裡面君王聽進去了建議,總會來一句“願聽先生言”,接著就寫聽了這謀士的話,事情就這樣成功了,讓人很容易神化謀士。

但全書看下來就會發現,造成這種錯覺與《戰國策》一書的編排與成書特點不無關係。因為該書不是成一人之手,於一時之作的作品,而是西漢晚期劉向整理各個國家留存的零散篇目,集文成書,每一國的策論就只是站在這一個國家的角度來描寫的,綜合全書,瞭解全部故事之後,就會發現,那些願聽諫言的君主也是經過多方考量才做出決定來的。換個角度想,如果那些君主都是這樣好忽悠的,那秦滅六國就不要百萬雄兵,多多招攬策士比就行了嘛。

四、《戰國策》不少內容的真實性有待考究。

《戰國策》寫以戰國策士為中心的政治鬥爭,對士的地位的肯定。齊宣王會見顏斶,顏前則趨炎附勢,王前則禮賢下士,齊宣王被說服了,自己主動走向顏。“范雎至秦,王庭迎。”秦王為了強國,不惜委曲求全,再三請求范雎。秦王這一跪,跪出了富國強兵的主張,跪塌了君尊臣卑的禮制秩序。針對此處秦王的“跪”,有人提出來是當時的一種坐姿,是正常的,不存在秦王屈尊卑膝的做法。但是,結合全文來看,此處是為了突出范雎地位的高,秦王求賢若渴的心,翻譯成“跪”,也不無道理。

《鄒忌諷齊王納諫》裡面“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為了突出齊王廣納諫的好處,不惜誇大其中的結果。不少謀士面對諸侯王語言放肆,諸侯王往往還不會生氣,反而覺得他說得有道理而以禮相待。由此,有理由懷疑,其中有大量虛構,誇張,不真實的史料,大家把那些當成小故事來看就行了,切莫過於當真。

五、由於時代發展水平影響,交通通訊不便,這對策士的人生有極大地影響。

策士以勸說諸侯王為職業,有時候也充當外交家,代表國家出使其他國家。但是,由於交通不便,所以出使的時間往往會很長,但凡國內有敵人來汙衊幾句,那出使他國的人便凶多吉少了。比如,樓緩出使他國,臨行前,還特意叮囑趙王千萬不能輕信小人的挑撥,齊人李伯在趙國任職,在邊疆帶兵,也有交代趙王要相信他的忠心。最後,在朝中果然有人在挑撥是非,但是,趙王都秉持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選擇了相信他們,而君臣皆喜,國家還免了一場戰爭。不過,諷刺的是,最後秦滅趙,用的還是反間計。最後一任趙王沒能堅持信任大臣這個優良傳統,導致了國家滅亡。

蘇秦在勸說燕王合縱之後,出使他國,勸他國也同意合縱之計,臨行前也勸燕王一定不要聽信小人之言,放棄合縱的方式。燕王這邊答應得好好的,轉眼就被張儀給說動了,一下子就放棄了合縱,被張儀給洗腦了。蘇秦合縱的大計也就無疾而終了。

上一篇:【薦讀】讀書是為了功名,而不是炫耀,讀書的意義不在於讀,而在
下一篇:劉恆的生平如何?一個不受寵愛的皇帝,卻成了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