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如果袁紹當時聽取田豐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

說起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中,袁紹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主要謀士有田豐、許攸、審配、逢紀、沮授、荀諶、郭圖等等十多人,大將有顏良、文丑、張頜、高覽、麴義、牽招等等。

謀士智謀百出,戰火紛紛。而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更是被後人津津樂道,評價其得失。官渡之戰作為東漢末年第一場兩大軍閥之間的生死對決。最終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奇襲火燒烏巢,使得袁紹軍心打亂,曹操得以數萬人馬擊潰十萬人馬的袁紹,袁紹僅有八百餘騎逃回河北,再無力量與曹操抗衡。這一戰堅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步伐。官渡之戰也就成了中國歷史戰役中以弱勝強的典範。

人嘛,總是喜歡事後諸葛亮,有人提出,如果袁紹當時聽取田豐建議,養精蓄銳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要分析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田豐是誰?田豐是袁紹帳下第一謀士,在界橋之戰曾與袁紹出生入死。《先賢行狀》稱讚他:“豐天姿朅傑,權略多奇。”袁紹能平定公孫瓚,田豐有很大功勞。

在戰爭前夕,袁紹數次召集所有手下智囊,商議如何打敗曹操。審配、郭圖等人力主速戰速決,一戰打垮曹操,並得到袁紹的支援。但老成持重的田豐跳出來反對。田豐對袁紹說:因為曹操擅長用兵,不可輕敵,建議不要急著發動官渡之戰,應該攻防有序,內部屯田積聚糧草備戰,對外聯合曹操的敵人,一起對付,並派多股精兵騷擾河南,以聲東擊西的方法使曹操疲於奔命,不出兩年,我們就可以坐享其成,而不用現在開會討論計策,以一戰之力決定成敗,萬一有意外,後悔就來不及了。

原文《三國志·魏書六》: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客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

那接下來就可以分析一下田豐的建議,其實凡是人一看這條建議就知道是條好計策,曹操四面環敵,南邊有孫策,西邊的馬騰、韓遂,東南方的劉表,那麼曹操的大方針只有兩個,一是對外征伐,先易後難,從張魯入手,再打馬騰、韓遂,但問題曹操就沒法安心發展經濟的,而且袁紹不停派精兵騷擾,那就事倍功半。二是曹操積極防守,發展內政,並派人四處講和停戰。這樣雖然有效將兵力阻止袁紹的奇襲,但周邊的軍閥可能會更強大,例如南方的孫家,孫策孫權。西邊的馬騰、韓遂。這樣曹操再難發展,永遠困死兩州之地。

說完曹操,接著是袁紹,除了田豐上述所說之外。袁紹甚至可以把烏桓、公孫度吞併了,整個北方都是他的養馬場,用不了幾年,袁紹就有十萬精騎,整體的實力將會增強數倍,然後慢慢逐漸蠶食曹操的地盤,曹操肯定毫無還手之力。

此圖為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前夕各軍閥

田豐作為袁紹手下第一謀士,已經不侷限於如何在某場戰役用計謀戰勝對手,而是深謀遠慮地顧全大局,實行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避免優柔寡斷的袁紹硬碰背水一戰的曹操,田豐心裡也明白,曹操統帥比袁紹強,加上袁紹集團內部不和,這場戰役不好打。所以出來勸諫袁紹。可以說,田豐超越了一般的謀士,而是一名戰略家。

而後面大家都清楚,袁紹不聽勸,把田豐關了,發動了官渡之戰。而且前期功夫做得極差。1。不是傾巢而出全力進攻曹操,袁紹的兵力頂多就是曹操的兩倍多,不是絕對的兵力優勢。2。劉備跳出來反曹操,袁紹卻因幼子錯失良機,導致曹操分兵先滅劉備。3。想聯合劉表,但是給的好處不夠,劉表兩面都不幫,導致曹操抽回防守的曹洪軍。官渡之戰打響後,前期顏良、文丑兩大將紛紛陰溝翻船。兵力的損失使後來袁紹分兵襲擊曹操後方,因實力不夠,而被曹仁擊敗。袁紹以為曹仁分兵後,曹操的兵力不足(兵不滿萬),全面發動戰役,但其實袁紹的兵也分散死傷不少。中期的進入持久戰,內部不和,導致許攸投敵。後期烏巢之戰直接從平手變慘敗。這樣,袁紹手中一把好牌徹底打爛了。

其實官渡之戰打得曹操心驚肉跳,好幾次想撤回許都,只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勸諫他,而曹操又對他言聽計從,沒有在左右為難之間失去士氣和軍心,最終等到勝利的希望。相比之下袁紹決斷能力不足,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本。

上一篇:原來貝爺告誡過觀眾:蝙蝠危險,糞便孢子會導致肺部致命
下一篇:清朝秘史:為什麼清朝的格格們大都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