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華為海思出貨量下跌88%!依舊不重組、不裁員,出路何在?

華為海思是一家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然而自從華為被限制之後,即便海思擁有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但設計出來的晶片找不到代工企業,仍然無用武之地。

據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處理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21%,達到了 68 億美元,而其中華為海思的智慧手機處理器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88%。

面對迅速下滑的業績,海思壓力是非常大的,畢竟海思團隊有超過7000名員工,每年的研發費用也非常龐大,如果海思研發出來的晶片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晶片,那對於華為來說將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但即便這樣,目前華為對海思團隊的態度仍然非常堅定,不留餘地的保留海思團隊、不重組、不裁員。

面對這種局面,華為該何去何從,海思出路又在哪地方呢?

其實對於華為來說,海思的作用不能簡單的用能夠創造多少營收來衡量,海思對於華為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未來。

雖然海思研發出來的晶片並沒有能夠轉化為實實在在產品,

但你不能停止研發的步伐,畢竟你停止了,包括高通以及其他企業他們的研發進度並沒有停止。

如果華為輕易就放棄海思了,萬一未來迎來轉機,華為研發出來的晶片又可以找到代工企業進行生產了,但到時你晶片的設計水平已經遠遠落後了其他企業,那麼你產品本身的優勢就會喪失掉。

而對於華為這種高科技企業來說,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晶片的先進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不論是通訊裝置還是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晶片是核心中的核心,晶片的先進性,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這個產品的效能。

也正因為如此,你不能簡單的考慮短期的利益,你不能因為短期之內海思研發出的晶片沒法轉化為營收,你就要把它砍掉,這樣只會在未來競爭當中處於被動的地位。

所以對於華為來說,最佳的方案就是一方面儘可能的保住海思團隊,讓海思各方面的研發能夠正常的持續下去。

畢竟對於華為來說,除了手機業務之外,他們還有其他業務收入來源,按照目前華為的營收和利潤來看,拿出一部分利潤來支撐海思研發團隊的正常運營,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頂多是利潤減少了。

但在保留海思團隊的同時,華為也在想方設法去解決晶片生產的問題。

目前華為在不斷地切入一些晶片的生產供應鏈當中,華為對晶片生產的上下游產業都投資了很多企業,比如前段時間剛投資了一家北京公司,這家企業就是為光刻機提供光源裝置的研發和生產。

除了對外投資之外,實際上華為也在想方設法自己建立晶片生產線,之前就有媒體曝光華為在武漢建立了一個晶片工廠,

而且從最新訊息來看,預計這家晶圓廠將在2022年開始分階段投產,據說這家晶圓廠主要用於生產光通訊晶片和模組。

雖然目前華為並沒有官方確認這個訊息,但我認為這個消失應該屬實,如果未來華為的晶圓廠真的投入使用了,這意味著華為不用委託給第三方晶片製造廠進行生產,自己研發出的晶片就可以直接自己生產。

如此一來,海思團隊就不會無用武之地,他們的晶片可以直接由華為的工廠進行生產,這樣可以大大擺脫外部的限制。

當然除了華為在想方設法自己解決晶片生產問題之外,最近兩年時間,我國也在加強對晶片產業的佈局,從光刻機到晶片生產都在加大投入。

雖然目前我們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比如光刻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短期之內沒法達到國際頂尖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國從科研到供應鏈都在不斷的完善,我相信在眾多科研人員以及企業共同努力之下,

未來幾年時間我國晶片生產肯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到時候即便沒有外部供應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我們仍然能夠實現高階晶片的自給自足。

一旦沒有外部的限制,那麼華為的晶片就可以委託給國內的相關代工廠進行生產,這樣就不用看別人的眼色,如此一來,華為海思生產出來的頂尖晶片就能夠轉化為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晶片。

我相信這個時間點不會等太長時間,未來5到10年之內,我國晶片生產肯定會有突破。

所以現在即便海思團隊開支各方面壓力比較大,但是華為仍然盡力保住團隊的正常執行,這其實是在積蓄力量,然後等待未來某一天集中爆發。

上一篇:《千古玦塵》淨淵:明明是兩個人的回憶,為何只有我一個人記得
下一篇:泰國拳王五一亮相揚州世園會 助國人盡覽泰華原產系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