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第七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在北京舉辦:家國情懷與個人夢想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黎金飛圖/主辦方供圖

11月1日至7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在京舉辦。

本屆口述歷史周以“開創·承繼——口述歷史的過去與未來”為主題,透過紀錄影像展映、國際研習營、口述歷史專案展、國際研討會及口述歷史專案特別分享活動等形式,呈現了國內外口述歷史團隊的最新研究、實踐成果,多角度、多領域地探討和反思了國內外口述歷史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展示值得銘記的記憶和聲音

經過層層篩選,2021年國際口述歷史專案展共展出80個專案的相關海報、圖書、影片及各類衍生品。在“口述歷史之夜”特別釋出活動中,組委會精選的八個口述歷史專案和兩部紀錄片,展示了中國歷史與當下值得銘記的記憶和聲音。

其中既有深圳市政協牽頭髮起的城市記憶專案《深圳口述史》,也有民間非遺傳承影像《夢想龍舟》;既有關注知識分子的《枕流之聲》,也有挖掘淮海戰役民工故事的《尋訪最後的支前民工口述史》;

既有溯源中國會計行業發展的《會計口述歷史》,也有聚焦今年河南抗洪救災民間英雄的《向死而生》;既有榮獲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獎的《自畫像:47公里童話》,也有傳承意義巨大的《中學生做口述史》。

這些專案,代表了中國口述歷史同仁在各自領域的實踐成果,也集中展現了他們的民族大義、家國情懷與個人夢想。

為了能夠集中展示近年來口述歷史在視聽傳播領域,特別是紀錄片影像創作領域的優質成果,自2016年開始,組委會正式增設了“年度紀錄影像展映”環節。

本屆口述歷史周特別甄選了《九零後》《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及《天時·戊戌志》洛陽篇《鼓樓之下》三部紀錄片進行放映,並邀請主創人員在線上就“紀錄片與編劇”“海外影片引進與發行”“西南聯大口述史”三個主題與口述歷史週會員及中國傳媒大學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口述歷史是記錄也是搶救

口述歷史不僅能夠探訪塵埃落定的歷史事實,也可以記錄塵埃乍起的社會現象與思潮。可以說,如今口述歷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記錄歷史這一傳統範疇,而是承載著機構、團體、地域、民族甚至是國家的精神建構、文化塑造與傳播。

一位參加了中學生口述歷史計劃的學生寫道,

“口述歷史,既是記錄,也是搶救,更是傳承”,“每一個歷史的參與者,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經歷,串聯起來,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歷史” 。

“正是由於各位口述歷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活法,還有這樣一種精神。”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丁俊傑表示,“把(口述歷史)這件事情做好,不僅關乎自己,實際上也關乎我們這個社會,關乎我們這個民族,(這是一件)利國利民,尤其對民族發展有利的事情。”

“一念起而萬物生”,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總髮起人、組委會執行主席林卉表示,

“做口述歷史周的初心,只是想為中國口述歷史從業者搭建一個交流平臺,把這個聲音推向國際”

。七年中,口述歷史國際周既實現了國內同仁的廣泛交流,也在國際範圍內多次發出了中國聲音。

連結:“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

“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是中國傳媒大學在持續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和資料收集的同時,為推動這一領域學術交流與國際傳播活動而搭建的一個國際性平臺。

由年度紀錄影像展映、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國際口述歷史專案展、口述歷史之夜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等版塊組成,每年11月初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自2015年起,口述歷史國際周已連續舉辦七屆,吸引了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數千位口述歷史同仁的參與,線上線下逾百萬人次的互動。

“國際口述歷史專案展”旨在以靜態展覽、影片展示和登臺分享等多樣化的形式,為國內外優質的口述歷史專案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於每年的11月1日至12月31日線上線下同步推出。

責編 | 松子

上一篇:譚克軍:12年前“割腎救妻”,竟是一場謊言,請不要用愛博取同情
下一篇:畫家“眼疾”看不見,僅憑記憶畫出一幅畫,結果拍賣了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