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尉遲恭因何打殘李世民的堂弟?又為何晚年閉門謝客常年獨居?

有一天李世民宴請大臣,不料尉遲恭當眾撒潑,把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打得差點雙目失明。李世民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拂袖而去,好端端的一場宴席就這樣被攪黃了。

在大唐功臣榜中,尉遲恭的地位很獨特,他加盟李唐較晚,卻最深得李世民信任。當然,尉遲恭也以絕對的忠誠回報了李世民。

討伐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見王世充的侄子騎了一匹青驄馬,忍不住誇讚了一句。尉遲恭聽聞,單槍匹馬衝向敵營,愣是把青驄馬給李世民奪過來。後來,尉遲恭又至少兩次搭救李世民的性命。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曾經試圖拉攏尉遲恭,被他婉言謝絕。結果他因此被李建成投進監獄,若不是李世民搭救,差點被害死。

尉遲恭又是玄武之變的核心人物,他不光親手殺了李元吉,還率兵包圍海池,脅迫李淵交出兵權。

可以說,尉遲恭是髒活累活一把包圓。回顧歷史,這種人往往只有一個下場——背鍋俠!可是他命好,遇上的是明君聖主,人家李世民自己背鍋,而將尉遲恭列為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

因為皇帝的特殊禮遇,尉遲恭飄了,自以為李世民老大他老二。目中無人的他,敢在朝堂上見誰罵誰,甚至對宰相們都敢指指點點,搞得大家都躲著他走。

尉遲恭作為一名俘虜投降李唐,在功臣陣營中本來就沒有朋友,如果不是李世民保護,他早就被屈突通等人做掉了。可惜的是,尉遲恭有忠有勇,唯獨沒有智慧,作死的行為不斷將自己向深淵。

那一次宴會,尉遲恭大搖大擺進來,發現有人居然坐在他的上首,頓時火冒三丈:“你有什麼功勞?膽敢坐在我的上首!”

在皇帝的御賜宴席上挑事,看來他從不讀書,沒聽說過周亞夫的故事,也很健忘,幾年前劉文靜之死的事他根本沒記住。

任城王李道宗是個大好人,眼看氣氛緊張,他趕緊出來打圓場。大概覺得李道宗沒有幫他教訓對方,尉遲恭像被踩了尾巴似的暴跳如雷,居然對李道宗大打出手,生生把李道宗打成了殘疾人!

李道宗既是大唐開國功臣,又是李世民的堂弟,尉遲恭的行為無異於當眾抽了李世民的耳光!

大家不歡而散,扔下尉遲恭一個人傻愣愣地呆在那裡。

混子哥說,李世民就喜歡被“啪啪啪”打臉,每次“捱打”還對大臣們笑臉相迎。果然,好脾氣的李世民顧念舊情,讓人把尉遲恭叫來,苦口婆心地對他說了一段話:

“我讀漢史,每每痛心於高祖劉邦薄待功臣,可從今天你的行為反推,原來韓信、彭越的死不能全怪高祖。國家大事,賞罰二柄,依仗恩寵終究不長遠,你好好反思吧,不要後悔終生!”

到這時候尉遲恭才清醒過來,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愚蠢,他也慶幸站在眼前的不是劉邦。尉遲恭冷汗直冒,跪地不斷磕頭謝罪。

從那以後尉遲恭變了,早早地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退休了。退休後的尉遲恭除了每月兩次的朝拜,其餘時間一律呆在府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謝絕所有賓客上門,安安心心地當起了“籠中鳥”。

這期間,他專心於研究古樂和長生之道,一直活到顯慶三年,以74歲高齡病逝。

後世曾經有人質疑:尉遲恭晚年淒涼,又死得不明不白,是不是李世民薄情?

首先,尉遲恭不存在死得不明不白,他在修煉長生之道時大量服食雲母粉,這東西雖然沒有毒,但對健康肯定沒好處。假如因此傷害了身體,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李世民不會蠢到用這種方式害他。

其次,尉遲恭在朝中很孤立,幾乎沒有朋友,又常年閉門謝客,不與外界交流,更不參與政治,李世民沒有加害他的理由。如果加害他,也不會讓他活到74歲。

其三,顯慶三年已經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李世民已經去世整整九年了。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既要慶幸尉遲恭的懸崖勒馬,也要為李世民的人性光輝點贊。雖然尉遲恭的晚年寂寞了一些,但對他這種政治頭腦粗線條的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和自我保護?

尉遲恭的故事在今人身上是不是還在上演?讀史可以明智,我們講述他的故事,何嘗不是在提醒我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但讀史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歷史人物太多,事件龐雜,相互邏輯關係能把人搞得頭暈腦脹。即便史學家,通常一輩子也只能轉眼一朝歷史,陳寅恪先生就表示過,自己根本不敢研究通史。

教育專家又建議,青少年一定要讀歷史,而且要早讀,越早讀越早受益。讀歷史不光是應試,也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可問題是,如果把一本正史扔給孩子,那無異於滅了他們的興趣小火花。

混子哥就說,當年自己也對歷史有求知慾,可怎麼也學不好,原因就是歷史讀本太呆板,太龐雜,沒有人能用有趣的方式,幫讀者捋出簡單易懂的線索來。

混子哥做了一件造福青少年的事,他創辦了一家叫“混知”的團隊,創作了一部《半小時漫畫中國史》,讓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讓青少年在“笑出六塊腹肌”的享受中,輕鬆學習歷史知識。自出版以來,這套書深受市場好評,創下三年銷售1000萬套的驚人業績。

暑假來臨,給孩子們準備一套《半小時漫畫歷史》吧,您的孩子一定會被混子哥帶進求知的海洋。

上一篇:民國富人紙醉金迷的背後,是窮人賣兒賣女,啃樹皮吃草根的慘狀
下一篇:漢武帝在位55年,卻花44年攻打匈奴,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