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槽點變驚喜,《女心理師》撲街嗎?

《女心理師》已經更新到31集,也差不多要收官了,比較有意思的是,剛開始被噴得一無是處的槽點卻接連翻車,導演預判了“口吐芬芳”大師們的預判,讓他們之前罵得多狠,現在打臉就有多狠,實在太損了。

像《女心理師》開始被集中炮轟的槽點,最後卻反轉成為伏筆,這樣的影視劇不多。

這需要導演的功底足夠硬,柯汶利不愧是《誤殺》的導演,伏筆埋得又長又深。

那麼《女心理師》又有哪些翻車的槽點呢?讓我們一起來吧。

懸浮炫技

《女心理師》開播當天,某瓣裡清一水的低分詞就是懸浮。

大師們好像抓住了命運大門一般抓住這個關鍵詞拼命地造作。

然而在其他觀眾眼裡,這恰巧是一個加分點,況且這種拍攝手法還是國外用爛的技術。

由此可見,為什麼那麼多導演還是用傳統的方法去影視劇,因為不敢瞞著被罵的風險。

《女心理師》開頭三分鐘的長鏡頭,把劇裡涉及的關愛女性、產後抑鬱、職場生存、原生家庭、死亡恐懼、暴飲暴食、夫妻關係、婚前焦慮等單元串聯起來,如果不是長鏡頭,那麼每個案件就存在著割裂,看起來非常不連貫。

而除了這個八個單元,這個長鏡頭還隱藏幾個非常到位的細節,如果沒有用點心真的很容易忽略,之前還是聽一個劇評才想到,那就是前面那些案例都是由男二葉家輝串起來的,而葉家輝是主線裡的關鍵性人物,有著非常深的心理創傷。

後面那個錢開逸飛車救下的女孩,就是女主,而那些腳上新的傷痕及手腕上的傷疤,都說明她一路走來一直都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擾,直到遇到男主錢開逸,而錢開逸救人後如釋重負的笑容,也說明他一直看起來快樂的他,也有非常嚴重的心結。

在這三分鐘的長鏡頭裡,經歷過這八個案例的葉家輝,駐足觀望一臉茫然的女主在十字路口茫然若失,而就在這個十字路頭,錢開逸救下賀頓治癒了自己,而葉家輝看到這一切之後,也慢慢開啟心結,在這裡,他們三個人同時都得到了救贖,和過去的自己的和解。

一個長鏡頭就把這部劇的主旨點明,不得不說導演功底實在太厲害了,這也是我看過最完整的故事大綱。

關於劇情方面,有些人說ZS的人不會聽你說那麼多。

確實尤娜也不會真想死,否則她也不會打電話去幹預中心。

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而她之後的所作所為也印證這一點。

至於一首歌就能讓尤娜放棄ZS,那是因為尤娜每次想死的時候,聽聽這首歌就好了,鏡頭還給了“娜娜社交資訊”一個特寫。

男主像蜘蛛俠,女主順風耳

相信看了第一集,很多觀眾都覺得有點神化,但以為是漏洞,沒想到卻是伏筆。

男主的身手,女主的特異技能,都跟他們年少時的經歷有關。

男主錢開逸的父親是消防員,作為一個崇拜父親的孩子,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下,會一點消防員救人的身手一點都不奇怪。

除了錢開逸的蜘蛛俠這個槽點翻車,當看到在最新更新的內容裡,女主特異功能順風耳又翻車時,我不厚道地笑了。

賀頓之所以聽覺靈敏,是因為她弟弟去世之後,有一段時間她失明瞭。

正所謂上帝關了一扇門,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為了告知外界,賀頓只能用耳朵去聽,久而久之也練就敏銳地聽覺,這應該不難理解。

剛開播有人吐槽賀頓面癱,說話沒有沒有感情,臺詞生硬像是背專業課本。

在遇到錢開逸之前,賀頓因為心理創傷,很難與來訪者共情,只能靠專業的知識及敏銳的觀察力去完成這項工作。

與錢開逸相識相知相愛之後,賀頓整個人變得非常有溫度。

這個吐槽不僅不能證明什麼,反而從側面印證了楊紫的演技,以及對人物性格特點的精準把握。

披著職場劇的偶像劇

說《女心理師》是偶像劇真的好挑剔,這是這一部都市劇,又不是紀錄片,有談戀愛的劇情不是正常的嗎?況且你見過哪部偶像言情劇,都更新到31集了,男女主才有了一場吻戲。

《女心理師》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職場劇,是透過女心理諮詢師這個視角,去看那些來訪者身上的案例,而這些案例都是現實生活存在卻容易被忽略的,很多案例都直到患者走上絕路後才發現。

《女心理師》對心理疾病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做好情緒管理與預判。

如果遇到情緒方面的困擾,可以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去尋找陽光能照進來的缺口,而不是默默忍受。

撲街劇

《女心理師》可能熱度不如古裝劇高,因為這個題材本來就比較新穎,受眾市場小。但這部劇跟撲街劇肯定沾不上邊。

如果不火為何劇還沒有播完,光豆瓣打分人數就超過了17萬,這說明這部劇還挺受關注的。

《女心理師》全體演員演技線上,所飾演的人物都不會讓人齣戲,即使再挑剔的觀眾,如果不是故意找茬,這些演員演技及格分還是有的。

當然實在不滿意,那希望以後的演技爛的演員,都是原聲配音,臺詞表演形態都不比這群演員差。

除了演員,這部劇的導演鏡頭語言也沒有拉胯,編劇也會寫,結構嚴謹劇情緊湊。

如果內地能多幾個這樣的編劇,少一點只會製造無腦劇情博熱度討好金主而無視觀眾智商的編劇,國產劇肯定會有質的飛躍。

《女心理師》有一個點我個人非常喜歡,那就是不會為了熱度而犧牲掉劇的完整度。

比如尤娜那個案件,孩子有心理問題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它沒有刻意製造話題,比如出軌劈腿第三者等比較能討論的問題,而是轉到比較正常的原因,尤娜父母出現問題的原因是沒有有效的溝通。

她們,一個明明需要對方,卻用刻薄的語言一味指責,一味地否定。

另一個卻想用逃避緩和矛盾,沒想到卻適得其反,讓家庭關係陷入更深的僵局。

這種追逃的相處模式不是現實生活裡普通夫妻經常遇到的問題嗎?

她們不是不愛,而是這種追逃式的相處模式讓彼此很累,讓他們的婚姻最終走向了盡頭。

小莫的討好型人格,小時候被同學取外號,父母從理性的成年人角度出發覺得這是個玩笑,以至於他遭受校園霸凌也沒有告訴父母,養成討好型人格,認為做得不好,拒絕別人,都是自己的錯。

看完這個單元,估計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觸動,因為同學間的摩擦,我們覺得是小事,卻不知道卻是他這個年齡段的大事。

沒有成年人理性思維的支撐,他們又該如何消耗這種不良情緒,沒有缺口,沒有理解,只有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傷害越來越大,看到成年的小莫與幼年時的擁抱那刻,眼淚真不值錢。

產後抑鬱的詹露,也沒有放大婆媳矛盾去引戰,而是尋找更深層次的原因。

還有蔣靜母親,難道她不愛蔣靜嗎?不,她任何人都愛她,所以才拼命以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認為的好東西都強塞給她。

從而忽略了蔣靜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也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蔣靜媽媽就是大多數的母親的縮影。

總而言之,《女心理師》如果不好,也不會有這麼多業內人士支援,主流媒體也不會發聲支援,專業人士也不會說把裡面的案例拿來當教學案例。

尤娜、荀總、蔣靜、小元、小莫、詹璐,他們不再僅僅是角色名,他們是千千萬萬個正在被心理健康問題折磨的普通人。

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早就讓他們不堪重負,連對賀頓傾訴的聲音都是顫抖的。

槽點變驚喜,《女心理師》撲街嗎?

另外,幾位主角的互動感也很微妙,有遲來的歉意,有隱藏的恨意,有親密的情誼,有患難的友誼,這幾種立體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也促成了賀頓、錢開逸的CP感,葉家輝、姬教授的神秘感,以及湯莉莉對媽媽的負重感……

槽點變驚喜,《女心理師》撲街嗎?

問題串珠式拋開,吸引著大家去揭開謎底,而導演也不會只會挖坑不埋,後面都會一一回應,讓開頭的一個個槽點變成了驚喜,希望下次“大師們”口吐芬芳時,要看完電視劇再來掰手腕,否則連吐槽都沒有吐到點子上。

槽點變驚喜,《女心理師》撲街嗎?

《女心理師》是女心理諮詢師耐心傾聽來訪者的故事,並給予合理溫暖的迴應,適時引導,給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一個情緒的宣洩出口,再根據傾訴者所講的內容抽絲剝繭,找出鬱結所在,然後協助心理疾病患者戰勝情緒困擾,而治療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患者自救,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上一篇:《長歌行》:李長歌為何最終選擇原諒李世民?因為恨不起
下一篇:起底洗米華:經歷2段婚姻卻風流成性,如今47歲涉嫌犯罪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