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兩會】汽車晶片芯難題越發受到關注,四位人大代表獻策大動作

中國汽車業,正式進入“兩會”時刻。

和往屆一樣,新能源、智慧科技,依舊是汽車業代表們關注的重點。

但和往屆不同的是,在全球汽車晶片供應緊缺的背景下,汽車業的“芯難題”正越發受到關注。

據功夫汽車整理發現,

廣汽集團

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

長安汽車

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四位人大代表均將獻言建策的重點,聚焦到晶片問題上。

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但我國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僅約70億元,佔比不足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領域。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在三電系統、底盤電控、自動駕駛等晶片的生產、設計,也始終被國外企業壟斷。

中國汽車業該如何擺脫慢性“芯梗”,告別“芯慌”?或許,我們能夠從四位汽車業大佬開出的“藥方”,看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1)曾慶洪:強國先強芯,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兩個不動搖

曾慶洪呼籲,中國汽車要強國應先“強芯”,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解決晶片問題,加強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兩個不動搖,分別解決長期和短期問題。

具體來講,曾慶洪建議應加大對汽車電子產業鏈的精準扶持,制定並落實汽車半導體及關鍵電子零部件的專項激勵措施,改變國內晶片投資不積極,存在“上熱下冷”的現象;

加快國內車規半導體標準體系建設及汽車關鍵電子零部件產業路線圖的實施;

加強和完善汽車半導體行業的監管機制;最佳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投資整合,引導平臺企業等相關社會資本流轉投入晶片及關鍵汽車電子零部件等需要長期投入的國家戰略科技領域。

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可能完全繞開國際社會獨立發展,建議國家層面要加大國際合作,探索合資合作或者深度戰略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

(2)陳虹:提高車規級晶片國產化率,增強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陳虹認為,目前國產車規級晶片仍然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週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

單靠市場一股力量,很難推動車規級晶片國產化,需要採取政府牽頭,整車企業聯合,針對頭部晶片企業開展重點扶持的策略。

對此,陳虹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在消費級晶片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晶片行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出臺包括各級研發和生產線投資補貼在內的扶持政策,拉動保險企業設計產品責任險等方式,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願意用、敢於用、主動用”。

其次,建議制定車規級晶片“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即形成主機廠和系統供應商的推動,以及晶片供應商的內生動力,實現車規級晶片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

最後,建議針對具體高技術門檻晶片,推動設立整車、系統、晶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專案,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佔領未來行業制高點。

(3)朱華榮:出臺積極政策,推動汽車晶片國產化

朱華榮建議在保證產業鏈穩定供應基礎上,國家出臺積極政策來推動汽車晶片國產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

透過設立汽車產業核心晶片及生產裝置國產化重大專項。設立晶片薄弱環節的重大科技專項,掌握EDA設計軟體、生產裝置(高階光刻機)、原材料等國產化核心技術,提升我國晶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強化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支援晶片設計和製造企業,彌補空白晶片領域;

推動和鼓勵主機廠敢於試用或大規模應用國產汽車主晶片;支援主機廠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與國內汽車晶片商及早開展汽車晶片定製化研發,透過深度協作來提升汽車晶片品質與供應穩定性。

引導建立良性、有活力的產業環境。在保障可靠安全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容忍度,從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上進行包容,適度放寬相關零部件的偶發故障召回懲罰。

加強標準制定,設立准入門檻。要從國家和行業標準角度制定准入和技術門檻,加強行業標準制定,主要是測試驗證標準,確保半導體產品達標,讓整車企業敢於使用國產化晶片。

(4)尹同躍:強化產業生態融合,以突破車載晶片“卡脖子”技術

尹同躍認為,晶片產業是一個集技術、資本與人才一體的產業生態。在此背景下,尹同躍建議:

一、制定國產車載晶片技術路線發展綱要。明確車載晶片國產化率發展目標,加大晶片產業鏈建設、重點扶持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二、成立晶片創新發展平臺。從標準、規範、人才、技術層面給予晶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與整車以支援。

三、強化產業生態融合。在產業鏈生態上給與政策鼓勵以及資金支援,推動晶片生態與部件生態、整車生態融合發展。

(5)功夫拍案

對比四位大佬的建議不難發現,儘管他們對解決中國汽車產業“缺芯”問題的切入點各不相同,但對於建議國家加強產業政策支援、強化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大家的觀點其實相當一致。

同時,由於晶片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曾慶洪提出的決長期問題、短期問題的思路,建議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兩個不動搖的路線相當務實。

而陳虹、朱華榮、尹同躍則更多從產業鏈的發展驅動上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既有高屋建瓴,也有鞭辟入裡。

相信隨著國家層面的越發重視,以及越來越多汽車人積極思考,建言獻策,中國汽車業解決當前這塊“芯病”,實現技術突破,將只是時間的問題。

上一篇:比漢蘭達還貴,油耗不到7l,這款車在國內保值率只剩40% ,誰買?
下一篇:【車族風快訊】新款奔騰t55即將上市,這款suv的價效比到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