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生活大發現】日本製造,為何總是鞠躬道歉?真相讓人深思

高田總裁高田茂久就氣囊安全事件向公眾鞠躬道歉。

雖然不少零部件和核心技術依然獨領風騷,但日本的家電等產品已退出一線。工匠精神過猶不及,也是對這種矛盾現象的一種現實解釋。

一直以“國產”為豪的日本人,估計想不到這些年來,“日本產”在國際上也跟“造假”聯絡得如此緊密;

而工匠精神也從未有過地從神壇跌下,在殘酷的現實中被討論和解剖。

每一次造假,日本人都會以工匠精神來鞠躬道歉。近年來,日本一些企業高層可能把一生的鞠躬次數提前用完了。

文 | 劉潤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看世界雜誌”(ID:ksj-worldview),原文首發於2021年4月6日,標題為《日本還在,匠人沒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公開鞠躬道歉。

2021年2月16日,當日本還在為外交和奧運會焦頭爛額之際,

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公開承認,該公司在日本工廠生產的剎車等 4 種零部件產品中,有超過11 萬項質檢資料乃人為編造。

早從2015年起,日本企業層出不窮的造假醜聞就隔三差五充斥國際媒體:

日本建築商三井不動產的“樓歪歪”事件;

東芝集團長達7年的財務造假;

三菱汽車偽造油耗資料,涉及多達62萬輛汽車和超過210萬輛輕型自動車;

汽車製造業的切爾諾貝利——高田的“死亡氣囊”事件導致了全球19家車企召回了過億輛汽車,成為有史以來汽車行業最大的召回案 ;

神戶制鋼資料造假,問題涉及200多家企業;

小林化工持續造假40年,500種藥品中80%有造假記錄……。

三井不動產的“歪歪樓”

調查和對比這些造假事件,不難看出日本企業造假的共性:

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公司高層對此視而不見甚至是預設的共犯。

不難理解,日本近些年來陸續的造假事件,離不開一個最直接的國際背景:中國等主要新興國家發展迅猛,技術、產品質量、價格、服務等消費者重視的相關因素,都經過無數次的博弈和最佳化而實現相對的平衡。

小林化工造假,接受調查。

而日本企業管理的僵化和觀念的守舊,讓日本企業對外界的變化保持鈍感。

隨著日元的貶值,產品售價下降,成本有增無減,以前的利潤則下降甚至消失。企業為了不破產,就需要降低成本。顯然,過去日本一些企業的造假努力,確實“成功”了很多年。

那麼近些年日本似乎突然集中爆發的造假,原因來自哪裡呢?

綜合日媒的反思和外界剖析,原因主要有這幾方面。

1

守舊僵化的“微笑曲線”

日本製造缺乏遠景規劃,也缺乏創新驅動力。

美國有“工業網際網路”,德國製造有“工業4。0”,而日本在面對數字資訊時代,總是處於被動接招的局面。

大多數日本企業都對發展數字化持消極和觀望的態度。

哪怕有口號,最終執行也步履維艱,尤其在軟體技術和IT人才的培養方面。而這些正是目前製造業和物聯網發展的關鍵。

以汽車為例,日本車相對比較穩定,因為日本汽車企業一般採取傳統而成熟的技術,創新變化速度也較慢。而德國車企有時會應用一些新技術,甚至不失冒進,難免小問題時常發生。

從短期來看,日本產品的聲譽更為穩妥,但從長期發展來看,日企的競爭力必然不及敢於不斷試錯反饋、不斷修正創新的競爭對手。

著名的“微笑曲線”概念圖

在製造業的產業鏈條中,有一個“微笑曲線”的概念:處於鏈條兩端的智慧財產權、技術專利和品牌與服務附加值比較高,而中間的製造生產環節附加值比較低。所以,日本企業並不熱衷於在中間環節的創新生產和物流技術方面下功夫。但是,

企業的競爭力根源,恰恰就來自中間環節的變革和跨越式發展。

日本企業高層管理守舊僵化。

在日本,最受日本商界歡迎的管理學家是威廉·

愛德華茲

·戴明,其主要理論是“全面質量管理”。

該理論強調透過監管和改良生產過程預防錯誤,讓產品完全符合標準。“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是日本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弱的最佳寫照。

小林製藥高管鞠躬道歉。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市場環境遠不如今天活躍的背景下,日本企業模式遵照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不僅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所向披靡。

更何況,日本底層員工執行力極強,即使是流程化的任務,儘管高層不加監督,所有員工也會不折不扣細緻完成。

然而,當下的全球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製造業生產不斷升級換代造成衝擊,國際市場變得更加不可預測。今年還壟斷市場的企業,明年就有可能危機重重。所以,

當日本企業競爭力下降,盈利不充分之後,就只能控制成本。

紀錄片《輝煌中國》,中國製造商品在港口準備出口。

回顧這些年日本企業造假事件,可以看出,其共性除了時間長、涉及面廣、高層共犯之外,還有就是成本控制下出現的產品質量管理問題。

因為經營虧損,短

時間內又無法降低薪酬支出、租金、裝置這些固定成本,日企只能在原材料和產品工藝這些人為操作空間比較大的環節下手。

2

“恥文化”倡跟風造假

“恥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在一無所有、命運攸關的時刻,“恥文化”讓日本人知恥而後勇。近代日本被西方開啟國門後臥薪嚐膽、國力騰飛,便是最好的例子。

現在,日本企業執著於“日本第一”“日本產是質量的代名詞”這種觀念;日本企業高管和決策者在面臨國際競爭的不利形勢下,為了強撐著日本產品應該有的樣子,便非常有可能在“恥文化”的影響下選擇弄虛作假、徇私舞弊,以此維持對內對外的所謂“體面”。

2017年,日本三菱材料高管就造假事件向公眾道歉。

在“恥文化”的基礎上,日本從古代村落共同體開始便出現了“村八分”觀念,使日本人一直傾向於認為,隨大流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所以,日本企業高管加班,大家都跟著加班、沒有人敢例外的現象,便出現了。

同理,

當日本企業某個產業鏈條存在造假先例,後續成為業界潛規則,原來不想造假的企業看到造假的“好處”之後,也難免不跟風了。

3

“工匠精神”無視消費者最新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在《日本家族企業何以百年不衰》中寫道 :“由於工匠精神的存在,日本家族企業往往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做好一件獨具特色的產品,從而使任何企業都無法超越。工匠精神與企業文化相輔相成,形成合力,保障了日本百年家族企業的大量存續。”

工匠精神確實是日本的一種深厚傳承,是早期使“日本製造”在世界製造業中捨我其誰的核心精神支柱。但人們也應該認識到,

工匠精神本身也是時代包裝出來的行為,如果渲染過度,會造成不容犯錯的認知失調。每一次犯錯,工匠精神都失去一點公信力。

另外,迷信工匠精神,會忽視時代迅猛發展和消費者變幻不定的需求。畢竟,技術的升級是“降維打擊”,多少工匠精神也無濟於事。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10 年前就多次勸告日本企業高層要低下高傲的頭顱,放下守舊的執著,每隔半年就到中國市場考察一番。

他說:“日本如果離開了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是沒有出路的;而如果日本企業不瞭解中國市場的需求,是不可能做好的。”可惜,他的話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漣漪。

當前日本製造業困境的原因,既有產品製造成本增加導致產品價格上的競爭優勢消退,也有企業專注於自以為是的質量標準,而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升級,往往錯失良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家電風靡全球。然而2008年開始,日本家電企業就開始全線虧損。2009年,日本就從家電出口國變成進口國。雖然不少零部件和核心技術依然獨領風騷,但日本的家電等產品退出一線。工匠精神過猶不及,也是對這種矛盾現象的一種現實解釋。

2008年起,日本家電企業開始全線虧損。

當日本企業對國際市場消費者的最新需求失去了敏銳的觸角,組裝集合型產品便難以避免銷量下滑。

虧損之後,企業更無力支撐下一步的投資和生產,這是一個惡性迴圈。而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對於某些零件和尖端技術的“打磨”,依然可以讓企業至少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立於不敗之地。

日本企業集體造假,這幾年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可以肯定的是,不遠的將來,還是會有日本企業因為造假,由管理層出來鞠躬道歉。

然而,即使網路充斥著各種日本企業造假達30年之久等新聞,我們也無需幸災樂禍,也不應該因為造假而否定日本產品。這是每一個守成經濟大國所需要承擔的代價之一,同時也是日本媒體在追究日本企業方面不遺餘力的結果。其他國家企業也有這樣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只是沒有清算得如此徹底。

日本武士刀的製作傳承其特有的“工匠精神”。

對於日本特有的工匠精神,我們不是去否認其作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所需要的資質並非一成不變。

以前的日本更需要工匠精神,現在更需要革新求變。

不同時代賦予一個國家企業不同的展示形象。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中的口碑還是“粗製濫造”的象徵。這讓日本全國上下“知恥而後勇”,透過國家和企業的品牌營銷、高新技術引進和再吸收,十年磨一劍,在上世紀70年代就實現了“日本製造”國際形象的逆襲和重塑。

如果說日本在工匠精神上過度發揮,那麼中國仍在工匠精神上存在不足。

瞭解日本企業造假事件,不是拿他國的錯誤來沾沾自喜,而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025年就快到來,“中國製造”會給世界遞上一張什麼形象的名片?我們拭目以待。

【生活大發現】日本製造,為何總是鞠躬道歉?真相讓人深思

上一篇:《當天真遇見愛情》第十一集預告片!孟嚴李天真鬥嘴,全程高甜
下一篇:《女神降臨》文佳新造型曝光,你覺得哪種造型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