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宇航員上太空氧氣都從地球帶過去,但是氧氣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近航天方面的新聞真是多,一件接一件。火星上那個毅力號攜帶的小直升機剛剛完成首飛,飛起來3米多高,算是人類的一大突破,終於有人造飛行器在外星球上御風飛行了。

與此同時,毅力號火星車自己也沒閒著。緊接著毅力號就爆出一個大新聞。肚子裡自帶的電化學裝置成功地把二氧化碳轉化成了氧氣。一共生產了5克氧氣,數量上剛夠一個人呼吸10分鐘。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創舉。

氧氣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宇航員上太空,氧氣都是從地球上帶過去的。而且對於火箭發動機來講,氧氣是燃料的一部分。不管是液氧煤油發動機還是氫氧發動機,都是要用到液氧的。如果是繞著地球一圈一圈打轉轉,隨時可以派貨運補給飛船給空間站補充物資。俄羅斯的宇航員波利亞科夫曾經創下了在太空連續居住437天18小時的記錄。一年多不下來,也是有的。

可是,我們人類如果要去火星,那可就沒辦法隨時派補給飛船了。這一來一回要好幾年,所有東西都要自己帶著。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發射視窗期。趁這個視窗期去火星,起碼好幾個月才能到火星。在火星上要熬到下一個視窗期,才有機會回地球。這一來一回,時間太長了。要是氧氣全靠地面運過去,實在是太麻煩。

要知道,為了多運一點東西,燃料要多帶不少,火箭也要做大一點。完了,火箭一大,重量變大,燃料又不夠了,需要再多帶……總之,這是個連鎖反應,載荷重了一點,火箭要放大好多。越大的火箭越貴,這是根本承受不起的。

當然,也可以用在軌加油的辦法解決問題,但是這也還不夠。所以,在火星表面製取燃料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就地取材,總是好過千里迢迢的帶過去嘛。

這一次,毅力號上帶了一個電化學實驗裝置叫MOXIE(莫克西),就是為了測試一下能不能從二氧化碳之中提取氧氣。火星大氣之中96%是二氧化碳,儘管大氣很稀薄,但是數量管夠。

這個提取氧氣的裝置體積不大,24cm×24cm×30cm,大概有半個微波爐那麼大,重量是17。7公斤。這個裝置要把二氧化碳吸進來,然後加熱到800攝氏度,然後透過熱解離和電催化相結合,讓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氧離子和一氧化碳分子。氧離子帶負電,我們不是常說“負氧離子”嘛,負氧離子會往高壓電的正電極跑,這不就把氧給分離出來了嘛。最後兩個氧離子搭伴變成一個氧分子,這就是氧氣。莫克西每個小時最多產10克氧氣。

二氧化碳被分解以後還會產生一些一氧化碳,這東西俗稱煤氣,煤氣中毒就是這東西搞的,千萬不能讓這東西混進去。火星大氣之中還有一些其他亂七八糟的氣體,反正這些都不重要,一股腦排出去就萬事大吉了,目前看來,能製取氧氣就是一大進步。

這一次分解二氧化碳製造氧氣並不需要水的參與,但是,產生氧氣只是第一步,未來要製取燃料,製取甲烷。要製取甲烷就必須要水的參與,否則氫原子從哪裡來呢?對吧。

氫氣和氧氣來源於電解水,火星上是有水的,二氧化碳來自於火星大氣層。你要想製造甲烷,過程並不複雜。早在1897年,法國化學家薩巴蒂爾和森德倫斯就發現,在高溫高壓下,利用含鎳和鋁的金屬氧化物作為催化劑,可以用氫氣和二氧化碳產生反應,來生成甲烷和水。這就是著名的薩巴蒂爾反應,薩巴蒂爾後來還因此而獲得了191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你知道為啥馬斯克的猛禽發動機採用了液氧甲烷作為燃料,而不是液氧煤油嘛,就是因為在火星上是有可能就地取材生產甲烷的,但是沒辦法生產煤油這種複雜的碳氫化合物。這傢伙滿腦子惦記的都去火星,一切都是為了去火星做準備的。不過,在他去火星之前,麻煩先把特斯拉的剎車問題解決了再走。

扯遠了,扯回來。

其實薩巴蒂爾反應在航天領域早有運用,您慢慢聽我說。

最近,海南文昌釋出了一系列的禁令,從4月23號到30日,禁止一切單位、組織和個人進行各類體育、娛樂、廣告性飛行活動,禁止使用繫留氣球等懸掛裝置,禁止燃放孔明燈。其實這些政策當地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但凡有這樣的公告,說明文昌發射場要火箭發射了。

沒錯,長征5B遙2火箭經過垂直轉運,已經矗立在發射架上,4月29號上午,要用這枚火箭來發射我國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大家記得到時候看電視轉播哦。

天宮空間站將保持長期有人居留,比過去的天宮1號和2號有人居住的時間都要長。所以資源的迴圈利用也就更加重要。據瞭解,天宮空間站就配備了一套薩巴蒂爾反應裝置。

過去,空間站的氧氣一般來自於電解水,氫氣就用不著了,直接排放掉,人呼吸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去也是沒有用的,要用氫氧化鉀或者是氫氧化鋰吸收掉,但是這麼幹顯然太浪費了。

現在,把人撥出來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和電解水多出來的氫混在一起,利用薩巴蒂爾反應,變成水和甲烷,水可以迴圈使用。甲烷可以排放掉,不過1個甲烷分子帶了4個氫原子,排出去的話,氫元素還是白白損失了。最好是想辦法把甲烷分解成乙烯+氫氣,氫氣也還可以再利用,1個乙烯分子只含有2個氫原子,排放掉的話,損失比直接排放甲烷要小。

當然,美國人曾經動過腦筋,是不是用二氧化碳+氫氣直接製造水和固體的碳元素,這個過程叫“博世反應”。但是固體碳顆粒對催化劑不利,目前還沒辦法解決。暫時就不考慮這個辦法了。

國際空間站也是2010年才加裝上薩巴蒂爾反應裝置的。我們的空間站是全新的,而且規模也不小,從長遠考慮,肯定是一步到位,直接上薩巴蒂爾反應裝置比較合算。大家別急,過幾天,天和號核心艙就要發射了。

今年可是好戲連臺,馬上要打核心艙段,過一陣子再打神州載人飛船,要打天舟補給飛船,空間站的建設忙得很呢。

上一篇:【燒友評測】焱聲bgvp ns9:耳機玩法多,自帶多款耳套,無耳機
下一篇:世上還有比這更恐懼的事嗎?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恐懼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