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 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一些人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卻遠遠超越了同齡人和年齡大他們很多的人。反倒是有一些年齡成熟的人,思想卻透露著不應有的幼稚和尷尬。那麼,前者是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的呢?

一、經歷

熱播劇《獵場》中有一個情節,胡歌飾演的鄭秋冬剛剛出獄,想給自己簡歷洗白,冒充高才生覃飛去找工作。覃飛出生於一個偏遠山村,很有能力只可惜英年早逝,他和鄭秋冬長得很像,鄭秋冬出獄後鋌而走險,冒用覃飛的身份展開新的生活。

雖然違背職業道德,但鄭秋冬出色的口才和機智的應變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幕是一位面試官問他表達中用了一個形容詞“牢房的叮咬感”,是不是有過監獄生活?鄭秋冬本能地掩飾住了內心的緊張和心虛,說自己沒有體驗過。面試官說因為自己曾經在看守所呆過一夜,所以能真切感受到他表達的這種感觸。

尼采說過“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沒有什麼是不需要代價的,擁有較高的思想深度也是一樣。正因為曾經在深淵邊緣摸爬滾打,才會擁有看過千山萬水世間百態的雲淡風輕。

那些思想極其有深度的人,一般都較為豐富和複雜的人生體驗,切身地經歷過其他同齡人沒有見過、體會過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悲歡離合、世間百態,經過刻骨銘心的內心反省,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人生見解,比同齡人多了更有深度的人生思考。

只有去穿越和反思痛苦,才能得到遠高於常人的思想深度,有時候沒有捷徑。

人活著有兩種的狀態,一種是在痛苦中撕裂,一種是渾然不覺的安穩。往往是兩者相交替,中間交織著焦慮和希望。

二、閱讀

雖然真切的感受和流露的情感更加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但是有時候人們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要有同樣的體驗才有發言權。

不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有不同尋常的經歷。也沒有必要為了獲得遠超於常人的思想深度而去經歷現實生活中的痛苦,有一個辦法就是讀書。飽讀詩書,讀書可以讓人得到豐富的知識和培養一定的文學素養,同時提高一個人的思維高度和思想境界。

不同的書籍帶給你不同的感受。那些的當代暢銷書會讓你聊起天來更有話題,不足以讓你形成思想深度。

建議你可以去看上世紀的、更久遠的名人傳記和小說。這種書透過深度閱讀後,能感受到痛苦,這份痛苦就會變成加厚思想的原材料。

三、思考

《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是美國作家莫琳·希凱的著作。書裡講述: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事情來了就做,很少去想為什麼做,怎麼做,以及做了之後想得到什麼結果?篤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時間用來埋頭苦幹,卻鮮少抬頭看路?習慣於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事實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奮,註定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徒勞。在碎片化資訊爆炸的當下,在競爭激烈的高階領域,決勝的關鍵不僅在於知識的多寡、勤奮的程度如何,更在於是否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思想深度的人一般都有深度思考的習慣。人是社會化動物,從眾心理是本能,從眾才能更好的社會化。深度思維必須具備質疑的性格習慣。 凡事都質疑一下,有時候是很累的,反生理結構的。當你對這個世界真正有自己觀點的時候,你才跟這個世界有關聯。深度思考永遠只屬於少數人。不能指望大多數人像哲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

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就要多去了解,多去感受,多去探究那些我們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許我們沒有這樣、那樣的寶貴經歷,但如果我們從生活細微處著手,去養成一個深度思考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有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變化。

寫在最後

誰讓你讀了那麼些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一個大世界……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相當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二章,路遙。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說物質要有多富有,人生要有多精彩。但還是要經歷一些人世間的黑暗,獨自承受過讓人睡不著的壓力,見過幾個令人驚豔的人,才能在以後有些回憶和談資。而經歷過這些,你的眼界和思想自然就開闊和深刻些了。

上一篇:心理學: 一個人在飯局上出現這4種表現, 說明他根本沒啥能力
下一篇:逆向思維: 普通人逆襲翻身的唯一途徑, 就是這個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