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不用光刻機? 國產“芯粒”技術獲5nm突破, 美芯巨頭直接簽約5年

文|笨鳥科技

晶片產業的發展方向非常多,有的廠商從材料入手,帶來更優異的效能表現。也有的企業推出更高階的半導體裝置,從而支援晶片製程提升。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極限的到來,探索新的封裝工藝也成為了路徑之一。比如有國產廠商在“芯粒”技術上取得5nm製程的突破,並與美國晶片巨頭簽約5年合作。

那麼什麼是“芯粒”技術呢?“芯粒”技術會成為摩爾定律的突破口嗎?

國產“芯粒”技術的突破

對晶片製造技術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上百道工序環節中,光刻工藝的難度是最大的,同時也是成本最高的。因為一臺高階EUV光刻機售價1。2億美元,和其它售價幾百萬,幾千萬的裝置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而光刻機的作用就是在晶圓上曝光出不同的晶片線路圖案,由於這些圖案會分為幾十個,上百個層數,所以這就要求光刻機要有很高的精度。

ASML是唯一能造出EUV光刻機的廠商,這家公司用了幾十年一直在降低光刻機光源的波長,提高數值孔徑系統,讓光刻機可以在越來越小的線寬中容納更多的電路。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光刻機,晶片的效能想要得到提升是非常困難的,只能在光刻機的支援下,配合製程工藝和高階半導體材料,造出高階晶片。

不過光刻機的價值僅限於光刻工藝,造晶片不是完成光刻步驟就足夠的。而且獲取高階光刻機的難度非常大,不僅價格昂貴,產能也十分有限,資源都掌握在大廠手中。

為保障晶片效能提升,業內正在嘗試走其它的技術路徑,其中就包括Chiplet(芯粒)技術。這種技術屬於封裝產業的範疇,和傳統的封裝工藝相比,芯粒就是將兩顆晶片連線在一起,整合新的處理器晶片,這種整合晶片的概念就是芯粒。

雖然概念很好理解,但想要應用在實踐中,並取得相應的技術突破是有難度的。一方面整合的晶片該如何進行連線,確保效能提升。另一方面功耗問題如何解決,又是否有統一完善的標準等等都需加以探索。

好訊息是,國產芯粒技術已經獲得了5nm突破,是一家名為通富微電的國產公司完成了5nm芯粒技術的產品認證,並支援客戶匯入,預計在下半年量產。

通富微電是國產半導體巨頭,聚焦封測產業,為全球各大客戶提供封測服務。在通富微電取得芯粒先進封裝技術的突破後,就獲得了美國晶片巨頭AMD5年的簽約合作。

這項芯粒技術不需要光刻機,因為芯粒不管是概念理論還是實際驗證,需要的只是先進封裝工藝的支援,而非光刻機。

芯粒技術會成為摩爾定律突破口嗎?

晶片製程工藝不斷髮展,從微米發展到奈米,並且在奈米的範疇突破到5nm,4nm,甚至臺積電和三星正在展開3nm工藝的競爭。未來二者獲得更先進的NAEUV光刻機,還會用於量產2nm。

不過到了這一步,每一次的技術突破都會變得十分困難。因為摩爾定律正在面臨極限的問題。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其核心觀點是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隔2年左右會翻倍。

另一個意思就是晶片的效能可以持續提升,若摩爾定律到達了極限,也就意味著晶片製程走到盡頭了。雖然目前還能往下走,不過十年,二十年以後呢?還能遵循摩爾定律持續發展晶片行業嗎?

恐怕沒有準確答案,但可以知道的是,晶片製程的提升速度的確是越來越緩慢了。若摩爾定律走到盡頭,芯粒會成為打破摩爾定律極限的突破口嗎?

理論上來說,其實是有可能的,因為芯粒整合的晶片推翻了傳統晶片的概念,芯粒最少集成了兩顆晶片,在合二為一的作用下,電晶體數量和效能都會翻倍,輕易就能打破單顆晶片的效能極限。

摩爾定律引導晶片製造行業走過了幾十年,每一次的工藝製程突破都會被視為打破摩爾定律。

英特爾始終認為摩爾定律沒有走到盡頭,未來十年內還能繼續往前走。也許真的如此,可也要明白,晶片製程工藝的提升也會帶動造芯成本的增加。到時候消費者花費上萬元買一顆高階晶片,還有可能面臨效能過剩的情況,真的值得嗎?

所以嘗試其它的技術不僅能挖掘更多的可能性,還可以降低成本,真正將晶片產品普惠民眾。

總結

芯粒技術是發展先進晶片的方向之一,不過目前芯粒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模式,入局者尚淺。國產廠商能突破到5nm製程是一件好事,說明掌握相關的核心技術,期待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上一篇:改用SteamVR定位方案, 松下Shiftall展示新款PC VR原型
下一篇:顯示卡不剛需, 拋棄大機箱的mini PC真香——華碩ASUS PN52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