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羊群效應背後的心理學原理

從心理學上看,在判斷一件事情正確與否時,我們更願意相信群體的看法。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喜劇電視中的罐頭笑聲,比如《家有兒女》,當然這部劇是不錯的,充斥著大量的笑聲錄音,我們也知道這些笑聲是錄製好的,是假的,但我們還是跟著這些笑聲笑起來。我們的心理活動是:別人笑了,我也應該笑,我笑了,它一定很好笑。

街頭藝人的帽子裡總是放著一些錢,電視廣告宣傳產品銷量有多高,這都是在利用一種心理學原理

——社會認同心理。

這種原理可以用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上。一些實驗表明,讓人擺脫害怕某件事情,比如狗,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讓患者觀察狗和人友好相處的場景。有心理學家在治療自閉兒童時也採用了類似的做法,讓這些兒童觀看其它孤僻的孩子如何融入集體的場景或影片,實驗發現這種方法對治療自閉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種心理有時候也會帶來巨大的傷害性。

1964

年的紐約曾發生過一個震驚全美國的案件,引起了全國上下的大討論。一位

20

多歲的姑娘凱瑟琳在深夜下班回家路上被殺害,整個遇害過程持續了

35

分鐘,凱瑟琳被攻擊了三次,她一直在大喊救命,最後還是倒在血泊中死去。讓人震驚的是,周圍的公寓樓上有

38

名目擊者,他們聽到了呼救聲,也看到了兇殺過程,但沒有一個人報警。這個事情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為什麼那麼多人中沒有一個人報警,是社會如此的冷漠嗎?

後來兩位心理學家對此做出了推測,正因為周圍有那麼多人目睹,所以沒有任何人採取行動,大家都在觀察其它人的表現,沒有人行動,那我也不應該行動。

為了驗證這樣一個推測,他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名大學生假裝發作癲癇在街頭摔倒,看到底有多少人會伸出援手。結果發現,如果現場只有一名旁觀者,有

85%

的機率這名大學生會得到幫助,但是現場如果有超過

5

名旁觀者,大學生得到幫助的機率就降低到了

30%

。這個實驗驗證了心理學家的推測,一個事件目擊的人越多,大家就越漠不關心,因為大家都在彼此模仿。

這種現象後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證,被稱為

“多元無知”效應。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小說,出版後引起了轟動,但也在歐洲引發了一系列自殺潮,因為小說的主人公維特最後自殺了。由於擔心造成更多負面影響,有的國家甚至把這本小說列為禁書。

後來一系列的證據發現,只要某地有自殺新聞出現,當地自殺率也會增加。這種現象被稱為維特效應,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認同心理。

最駭人聽聞故事的還是要數在美國發生的

“人民聖殿教”

960

人集體自殺事件。

70

年代,“人民聖殿教”因為受到調查,主教帶領大部分信眾從洛杉磯搬到了南美洲蓋亞那的一個叢林集體生活,然後集體自殺。據目擊者說,他們的自殺井然有序,平靜地喝下毒藥,倒地死去。

很多時候,人類的表現和動物毫無二致,羊群效應這個詞是非常形象的表達。

上一篇: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登火星路線來了, 採用熱核推進技術, 2033年開始密集發射
下一篇:網約車如何一單“暴富”, 高流水大家都怎麼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