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破解“卡脖子”難題,科技創新才是王道,資本力量成關鍵!

小小的晶片展示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也凝結著無數科研人員的不懈追求。

此前,王院士曾和同事鑽研 8 年從此換來中國積體電路的突破,後又帶領上百名專家一舉打破西方封鎖。

如今,在6月22日,“院士說不解決卡脖子問題死不瞑目”登上微博熱搜。

“我們不攻克這個難關死不瞑目,人家卡我們的脖子,我必須得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這種國家最需要的時刻,正是我們科學家們獻身報國的最好時機。”我國中科院院士王陽元如是說。

科技創新迫在眉睫

核心技術“卡脖子”是過去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如何以科技自力走出被“卡脖子”困局?如何讓基礎科技衝破圍剿完成自主化?成為擺在中國創新型企業面前的緊迫命題。

但是,科技創新雖然想象很美好,但要“守得雲開見月明”卻不那麼容易。

畢竟,前沿科技創新的落地產出離不開那些一直跟隨的資本,只有技術與資本相融合,才能爆發出驚人的生產力。

放眼國內,一個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關鍵問題依然很突出,就是缺乏願意長期給予支援的資本。

這是因為科技創新的盈利週期比起別的事情要偏長,即使順利的話,一般也要5到7年才能見到一定的成效。

這顯然是一個典型的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

而這個時候,資本的耐心就遭到了很大的考驗,只有雪中送炭、耐心守候的資本,才能迎來最終的結果,但許多新經濟公司背後的資本往往等不了這麼久。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功率較低,若是燒錢補貼使用者,最起碼還能獲得些MAU、DAU,數字上還是好看的。

但,科技創新拿錢燒下去,好的結果還說得過去,但更多的可能是什麼都沒有的。

種種因素都決定了,只有巨頭公司才能在科技領域,以資本的力量去創造一些小微企業或者普通資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資本科技投資加速

就“卡脖子”比較嚴重的晶片領域來看,國內多家國內頭部資本其實都已在著手佈局。

其中包括像華為、騰訊、小米這樣的新興產業資本,在盈利模式長期穩定下來之後,選擇頂住巨大壓力投入巨資去做研發。

就以騰訊來說,2020年,騰訊在投資圈較為活躍,進入2021年後也未減速。

僅在今年一季度,騰訊就參與了睿心醫療、極目生物、Vaccitech三家醫療健康行業公司早期融資。

還參與了懸鏡安全、輕流、易參、斯圖飛騰Stratifyd、微盛網路、紫羚雲、創鄰科技等TO B類公司的早期融資。

並且,對於科技企業,騰訊也秉承著其一直以來的投資特點:絕大部分都是少數股權投資,並會持續追加投資。

比如燧原科技,早在2018年這家企業Pre-A輪融資時,騰訊就參與其中,並多輪增持。

到2021年初,晶片製造企業燧原科技完成C輪融資的時候,騰訊又作為老股東再次參與其中。

除了投資以外,騰訊也建立科技實驗室。據悉,目前,騰訊已建成兩大實驗室矩陣, 其一為人工智慧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AI Lab、優圖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

另一個則是基於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影片技術等。

總之,網際網路企業在我國科技領域攻克“卡脖子難題”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力量。

在卡脖子領域,希望在投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能有更多的企業、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加入進來,為我國科技進步的下一個十年打好頭陣。

上一篇:華為Nova 9真機亮相,換殼4G版榮耀50,花粉會不會買單呢?
下一篇:梅根是老作家,處女作不是《長椅》,而是一本為雀斑寫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