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廣東站:攜手23所高校,共同打造年輕創新人才陣地

近年來,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人工智慧和5G技術帶來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與行業需求逐漸相融,各行業都在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變革。

不斷產生的技術變化對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考驗,只有透過更為深入的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才能讓年輕的創新力量與社會實際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於4月24日至26日舉辦,首次採取與廣東十一所高校聯辦,並同步在23所高校舉辦分會場的協同創新模式,進一步賦能高校開發者,壯大高校的創新生態,讓年輕的創新力量生生不息。

從新工科到“高校的一天”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發展至今,“新工科”已是基於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重要的是,“新工科”不是區域性考量,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產業革命、新經濟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選擇。

作為一種新型工程教育,“新工科”育人的本質沒有變,但對人才的培養要求發生了變化,把培養時代和未來的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並改變了高校教與學的行為,和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還需要繼續深入。

也恰是站在了“新工科”的需求之下,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選擇在4月24日,打造出這樣一個屬於大學開發者的“高校的一天”。

環境優雅的深圳西麗大學城,在4月24日,迎來了創新色彩豐富的一天。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的“高校專場”來了。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副校長姚英學(左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躍生(右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左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執行院長高虹(右下)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副校長姚英學表示,學校與華為建立了以關鍵核心技術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機制,將為國家新工科人才、拔尖人才的培養貢獻更多力量;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躍生就智慧基座慕課大講堂談及了慕課建設計劃和新理念的整套攻略;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認為,“智慧基座”專案將共同建立基於國產關鍵核心技術的產業與人才生態,為中國資訊科技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做更大的貢獻;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執行院長高虹表示,透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力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11個高校訓練營掠影:

華為雲資料使能高校訓練營-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華為雲DAYU聯合出品

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高校訓練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聯合出品

人工智慧高校訓練營-哈爾濱工業大學&華為雲ModelArts聯合出品

異騰高校訓練營-廣東工業大學&異騰聯合出品

鯤鵬高校訓練營-深圳大學&鯤鵬聯合出品

網路人工智慧高校訓練營-中山大學&網路人工智慧聯合出品

openGauss高校訓練營-華南師範大學&openGauss聯合出品

openEuler高校訓練營-華南理工大學&openEuler聯合出品

物聯網高校訓練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華為雲IoT聯合出品

華為雲低程式碼開發高校訓練營-南方科技大學&華為雲AppCube聯合出品

異騰高校訓練營-暨南大學&異騰聯合出品

透過手把手的AI模型開發,昇騰高校訓練營、openGauss高校訓練營、openEuler、網路人工智慧高校訓練營和鯤鵬高校訓練營等活動,從理論走向實踐,透過現場實訓,培養大學生的技術上手能力。

本屆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採用全球區域聯動的模式,包括深圳主會場、線下分會場和線上分會場,覆蓋40座城市、70+線下分會場,其中還包括23所高校。

我們知道,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地,也是孵化開發者的重要陣地。為加速人才培養,華為與教育部合作,共同釋出了“智慧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走進全國23所“智慧基座”高校,並聯動全部72所“智慧基座”高校線上參與,正是由此而來。

激發教育與產業的持續活力

我們可以把產業創新看作是產業突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開發者是深入基礎研究、補齊產業鏈短板、實現產業創新的關鍵力量,而高校開發者更是產業創新的動力之源,是基礎中的基礎。

事實上,數字經濟格局下最大的矛盾就是行業使用者對技術人才的渴求,與技術人才短缺造成的供求失衡,和人才錯位。據權威調研報告顯示,僅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就至少在100萬以上。

因此,華為將開發者大會的分會場遍及全國各地的重點高校,本質上也是為地方經濟轉型的技術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正如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書記熊振華在上海交大分會場所說,未來開發者將成為改變世界的一股力量,去建構城市,定義未來。在上海交大,華為鯤鵬應用實踐案例、openEuler的“前世今生”,以及華為openEuler訓練營的實操訓練,讓到場大學生收穫頗豐。

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團委書記張婷呼籲廣大開發者加入產業創新,貢獻清華力量。現場華為昇騰計算業務CTO周斌以“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關鍵技術”為題進行分享,詳細介紹基礎軟硬體的關鍵技術點,探究實現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平臺層的突破創新。顯然昇騰的種子,已在清華生根發芽。

在西安交大,現場開發者與華為共同探討和分享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ICT技術在行業的深度創新和應用。據瞭解,目前西安交大與華為已共建“程式設計基礎”等23門課程,其中12門已於上學期完成開課,6門課於本學期正式開課,覆蓋學生近2000餘人次。

在西北工業大學,高校開發者們針對“多元算力、分散式雲、雲原生、容器、微服務”等專業技術層面的問題各抒己見,引起現場廣泛的共鳴。

相似的聲音,還在包括以上幾所大學在內的23所大學的現場,聲聲入耳,形成了本次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有別於以往最特別的色彩。

我們知道,數字化人才培養,既需要基礎理論灌溉,又需要對接產業界科技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多方協同、優勢互補、構建良性的人才生態與培養體系,激發基礎教育與產業的持續活力。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與23地的大學合辦分會場的壯舉,本質上正在詮釋這個道理。

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網際網路推動了如今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許多知識是遊離在課本之外的。學生需要在高校期間培養和提升技術的綜合能力。這正是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選擇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投入校企聯辦和同步眾多分會場的本質原因。

讓學生們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接觸到華為的技術,讓學生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和實踐,掌握計算機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力,突破專業領域,成為複合型人才,為畢業後步入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打下基礎。

事實上,華為一直都是產教融合方面,最積極的推動者。依託“智慧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透過產學研協同為計算產業推廣及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目標是在5年內發展300萬高校開發者,為新計算產業生態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技術人才儲備。

一年多以來,華為聯合計算機教指委舉辦“計算機系統能力提升高階研修班”培養了1000多名先鋒教師”,並在72所高校開展聯合課程開發與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實習就業等緊密合作,建立創新實踐型教育模式,合作培養計算產業創新型人才。

不難總結,華為與高校加強合作的意義:一方面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改革,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透過“加強產教融合,支援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為中國科技產業關鍵核心領域提供智力支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客觀地說,“高校的一天”並非只是4月24日這一天,它的價值是讓“高校的一天”成為未來中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開端,解決“新工科”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並真正做到讓年輕的創新力量,生生不息,不斷湧現,為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上一篇:諾基亞將推出中高階機,搭載驍龍821處理器,售價或不超過千元月
下一篇:三星galaxy s21fe手機曝光,或將成為三星一年中最成功的裝置之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