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說文解字》第674課:為什麼“自己”的“自”跟鼻子有關?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自”部漢字,“自”部包括兩個漢字:“自、[邊無辵]”,其中“自”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邊無辵]”是生僻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自”。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自。讀

zì。《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自,鼻也。象鼻形。”象形字。本義是鼻,呼吸和嗅覺器官。

看一下字形演變:

(自的字形演變)

“自”的甲骨文就是鼻子的象形,鼻樑、鼻翅、皺紋一應俱全。為什麼先人為什麼會選擇鼻子這個象形來代表“自”這個意義呢。因為先人們發現,人們在說到自我時,常指著自己的鼻子。後來,“自”成了“自己”的“自”,於是,又另造了一個形聲字“鼻”表示鼻子,很顯然,“自”、“鼻”為古今字。

(指著自己的鼻子的孩童)

“自”的本義鼻子在現代漢語已基本不用,但本義之外,“自”還有很多用法:

(1)始;開頭。前面我們的課程中《說文解字·王部》:“皇,大也。從自、王。自,始也。”用的就是“自”的這個意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自之通訓當為始。”《韓非子·心度》:“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所以,法令是稱王天下的根本,刑罰是愛護民眾的開始。

(2)代詞。表示第一人稱,相當於“自己”、“本身”。如:自愛;自給自足;自以為是。《集韻·至韻》:“自,己也。”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

(3)用。《廣韻·玉韻》:“自,用也。”《書·康誥》:“凡民自得罪。”凡是人因用(有)罪。《詩·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周人最早得發祥,用的是沮水漆水旁邊的土地。

(4)副詞。用法有四:

[1]本是;本來。《樂府詩集·焦仲卿妻》:“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2]另自。《詞銓》卷六:“自,今言’另自’、‘別自’。”《漢書·張湯傳附張安世》:“上曰:‘吾自為掖庭令,非為將軍也。’安世乃止,不敢復言。”皇上說:“我本來是賞給掖庭令的,不是給將軍的。”安世這才停止,不敢再說什麼。

[3]自然地,不借助外物。《老子》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百姓自然就會走上正道。

(提倡道法自然的老子)

[4]仍舊;依然。唐王勃《滕王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5)介詞。表示時間或方位的由始。相當於“從”、“由”。《玉篇·自部》:“自,由也。”《廣韻·至韻》:“自,從也。”《紅樓夢》第二回:“我自革職以來,這兩年遍遊各省。”

(6)連詞。用法有四:

[1]表示原因,相當於“因為”。《史記·孝文字紀》:“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遠達也。”這兩種過錯,都是因為我缺少道德,不能使德澤流佈遠方。

[2]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若”。多與表示否定的詞“非”、“不”連用。《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如果不是聖人,外部安定,內部必然還有憂患。

[3]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雖”、“即使”。《史記·平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即使也備不齊一輛四匹同樣顏色的馬駕車,大將丞相有的乘坐牛車。

[4]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可是”。蘇軾《江城子·記夢》:“不思量,自難忘。”強忍不去思念,可是終究難以忘懷。

(不思量,自難忘)

自的小篆寫法如圖:

(自的小篆寫法)

2、[邊無辵](GB字型檔無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讀

miá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宮不見也。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宀宀不見也。”當依段注。許慎沒有確認它的造字法,即形和音都“闕”。本義是細密不見。

謝彥華《說文聞載》:“[邊無辵]即籩之古文,象籩形,籩行而[邊無辵]廢。最初象形文,遂成不知。蓋闕。”也就是說,[邊無辵]最初是象形字。後來成了籩,而本字[邊無辵]不用了,於是不知道造字之法了。此說可信。可以看一下籩的樣子,如圖:

(籩的樣子)

看,裝在裡面的東西當然因為籩的細密,根本看不見。因此,[邊無辵]的本義就是細密不見,或者簡單地說,就是不見。《玉篇·自部》:“[邊無辵],不見也。”

此外,[邊無辵]還指看遠處的樣子。《廣韻·仙韻》:“[邊無辵],視遠之貌。”

再有,當[邊無辵]用同“籩”時,讀

biān音。《字彙補·自部》:“

[邊無辵],籀文籩字。”

[邊無辵]的小篆寫法如圖:

([邊無辵]的小篆寫法)

上一篇:真敢說,利雅得主帥爆爭議採訪!C羅很尷尬,球迷:你等著下課吧
下一篇:你喜歡被擁抱,被愛撫嗎?你是“觸控飢餓”(touch starvation)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