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折山圖三”亮相,關於山水語境的當代性探索

《折山圖》系列展覽是策展人宋振熙從2017年以來,關於山水語境的當代性話題所展開的系列藝術展示與討論。從2017年10月第一次在成都安仁雙年展特別邀請展單元開始, 經2018年在蘇州寒山美術館舉辦的《“折山圖II:掃描。山水》至今已經是第三屆,每一屆系列展覽,都將圍繞“山水”問題提出一個新的思考落點來成為展覽討論主題。從南朝宗炳的 《畫山水序》始起,這篇重要的畫論像我們闡釋了關於山水、山水觀、山水畫的核心問題。 一句“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是作為山水背後的世界觀。山水是載“道”,山水畫是以 “理”通山水而得“道”,於是山水畫的目的即在於“暢神而已”。

在新的世界荒野中,山水話題從未消失過, 而《折山圖》專案也將迎來新的挑戰,和新的洪荒世界一同,構築山水本質世界觀的討論。 本屆《折山圖》系列展覽專案的關鍵理解還是來自與《論山水序》中關於“方寸”的概念。“方 寸”之意表面意義在於紙間留存,在於空間左右,其內在隱匿所指在於“心”。在這兩個層面上 《論山水序》一方面教授我們如何以有限的捲紙來表達磅礴自然的山水,一方面又能夠告訴 我們透過“臥遊”的方式如何在自居生活中領略山水自然世界,以存於“心”中“方寸”達到暢神養心,修行尚賢的目標。在後現代的社會之中,山水成為了文化精神中的餐後“甜品”,人們在 消散的自然經驗和感受力之餘,和山水體驗形成了某種空洞的“互動”。無論是生活空間,還 是“心”之精神,都僅剩“方寸”之地留於自己。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藝術家們如何以這樣的現實情境來用山水“暢神”,在他們的作品中,“方寸”的力有時能勝過“丘壑萬丈”。“山水”在現在的神性依然存在,它並不是僅會以空間上的震撼而確立,更多時候,它的情境是一種“須彌於芥子”的概念。雖然工業時代的世界讓我們遠離了自然山水之感受力,但若有山水, 變藏於身邊方寸,方寸有山水,則通達心神。

丁世偉作品《源The Oldest TV》裝置/無線月亮燈/磁懸浮底座/定製防水臺/尺寸可變

孫大棠 快山水 數字微噴 10062。5cm

佟飈 《山重水複》紙本木炭 190×135cm 2021

本次展覽將在“元宇宙”空間內構築新的“方寸”世界。這個時間是真實之象還是虛構之象。 是方寸之地,還是宇宙洪荒,人類在山水中的臥遊在新的技術之下,迎來了新局面。在《論山水序》中,方寸是紙本的方寸,也是心中的方寸。心可謂方寸之小,也可以是磅礴無盡。 我們在虛擬現實之中構築山水之境,放另一個宇宙世界中去構造和現實山水情懷不可割裂的經驗。經驗是無形而超脫空間之外的,而元宇宙帶來的“臥遊”是否開啟的是一個未來暢神的方寸之場域。這次《折山圖》系列展覽,將用特殊的展覽體驗現場,調整展覽機制本身,構築一個如山水般不朽的空間,以及一個不斷生⻓著的展覽現場。人們在其中的暢神臥遊將得到新的共情與認同。觀眾可以透過App進入到展覽埠,人們在主體化經驗的設定下,行走和臥遊。觀者和觀者可以交流討論,如同在現實中一樣。藝術家的作品被置於這個世界的山水之中,隱於人與人的感知之中。在這個世界裡,有常規的美術館,也有我們社交的場所, 有奇藝的古亭,也有幻化的建築。混合現實給了我們重新定義山水的機會,也還給了觀看者在方寸螢幕前,無限“暢神”的快感。本次邀請的藝術家們,將用自己的山水觀和方寸之間做 一個對話,它們有可能在“方寸”筆墨之間的來回,也有可能是與“方寸”之生活場域的聯袂, 亦有可能是虛擬或心間的“方寸”思語。擺脫“充氣”山水的奇觀,營造真實的現實面貌,讓山水流淌在人文周圍,這是本次展覽想要進行的一次心的嘗試,用日常中的“方寸”力量撥動, 虛擬世界中新東方式的山水永恆。

王適然 Dream Garden

蔡宇瀟作品截圖 方體夢

宋陵 《臨馬遠嶺上觀雲圖》,水墨紙本,70x70cm,2021

彭濤 地緣彈幕

釋出於:遼寧

上一篇:2022年屬狗人財運如何?
下一篇:法律要有其植根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