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沒讀這本書前,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信我會和上個世紀初的兩個女人產生共鳴

作者:大丫小丫媽媽

天冷了,已經作為媽媽的我也開始想念自己的母親。最近看了一本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的故事,有些苦難雖未曾經歷,然而身而為女人,有些心境和悲歡是相通的。

秋園生在1914,之驊在1940,你我在1980或2000。無論時代如何去變,圍繞在女性身上的生長、爭議、困惑、掙扎卻一直都在。

秋園曾經為了溫飽,養活兒女,不惜四處要飯,為的只是活下去。子驊生完孩子就要伺候一家老小,更別說得到丈夫的疼惜。現今的女性雖然沒有物質匱乏,但又何嘗不是為了碎銀二兩奔波於職場、家庭、生育之間。

讀這本書前,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信我會和生在上個世紀初的兩個女人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看到她們的困難,我會傷心。但更多時候我感動於她們相依為命的感情,書中有一段描寫之驊去唸大學,假期返校前盡力幫媽媽多幹活的事情。

“之驊考取了岳陽工業學校。她既高興又難過: 高興是又有書讀了,這是做夢也想不來的好事!難過的是接來家裡諸事全要靠媽媽一個人撐著,不忍心啊!

報到前的半個月,之驊常常天不亮就起床,要麼出工要麼挖土,要麼上山搞柴火,直做到月亮出來才回家……恨不得把家裡的事全做完。”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念大學的時候,每次假期結束返校前也是盡力幫家裡多幹活,為媽媽準備很多柴火,這樣媽媽每天做飯前不用再搬弄柴火。雖然是很小的事情,我也是以自己的力量在守護著媽媽和這個家。

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感受到了一點,任何時候我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從來都是,一直都是。以前貧窮留給我的膽小、自卑、懦弱,雖然拘束了我,但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現在的我。)

後來日子好起來,女兒之驊回孃家和母親秋園告別時一遍一遍地和母親講:“不要想我,過幾個月我又回來的。沒有媽媽,我是不會回來的,因此,媽媽一定要好好活著。”母親答應了,等一下又說:“有你在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又要走了。”

(看到這裡,真的禁不住淚流滿面。我也是遠嫁的女兒,這一生能看到媽媽的次數也是能數得過來的,真可謂見一次少一次。)

楊本芬老人的文筆,樸實又動人。從別人的母女感情裡,總是能窺見外婆和母親、自己和母親,自己和女兒的情感。

和《關於女兒》一樣,這又是關於母女感情的書。上週末刷完了楊本芬奶奶的三步曲-《秋園》、《浮木》和《我本芬芳》。

如果你閒來無事,也推薦你們看看,也許你也會看到外婆、媽媽和自己的影子。

上一篇:千古提高免疫力第一方,才3味藥,可治體虛多汗、蕁麻疹、鼻炎、過敏
下一篇:松陽縣再添一家“國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