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什麼是揚州?

古語有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南朝《殷芸小說·吳蜀人》載,幾個儒生在一起討論人生志向,一人說要到揚州做刺史,另一個人說多賺點錢花,再一人說願意騎著鶴飛昇,最後一人說何不帶著十萬貫錢,騎著鶴飛昇到揚州。

去揚州幹什麼呢?要麼去任職,要麼去消費。

歷史上的揚州是一片繁華之地。

南朝文學家鮑照曾作《蕪城賦》,蕪城即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蘇揚州。賦中有寫“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

吳王劉濞在揚州建都時,車軸撞擊,行人摩肩,裡坊密佈,歌聲喧騰,這是比京城長安還要繁華的所在。

此時的揚州還只是個大的省域概念,就已經繁華異常,當揚州的範圍在隋之後縮小為一個城市時,它的繁華更是無與倫比了。

隋開大運河後,揚州成為連線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得地利之便,揚州集散東南物資,通江達海,發展對外貿易,儼然東南地區一大省會。

隋煬帝三下揚州,一說是去看瓊花,然而更像是吃喝玩樂的。揚州經濟繁榮,人口眾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當然,遊玩之餘,順便拉攏下南方世家大族,這是可以理解的。

唐朝時期,除了傳統的物流運輸,朝廷又賦予了揚州鹽鐵轉運的權力。鹽鐵是國家控制的戰略資源,在哪個地方轉運,無疑會提高這個城市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淮海雄三楚,維揚冠九州”,這是時人對揚州的至高評價。當時,民間也有諺語,“揚一益二”,揚州物流不輟,商賈如織,比蜀地的成都還要繁盛。

唐中後期,揚州成為淮南道的首府,加之北方人口的大量遷入,揚州人口頻頻上漲。

唐天寶時期,揚州的人口已經達到46萬之多,約佔全國的百分之一,這個人口規模和集中度比現在的北上廣可要厲害多了。

繁華之地,各色人物縱橫馳騁,有南來北往的行商坐賈,有高高在上的王公卿士,有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有傳經佈道道士僧侶,更有起舞弄月的倡樓紅粉。

晚唐杜牧《狎妓詩》詩云:“落拓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十年來,縱情聲色,到頭來只是落了個“薄倖”的名聲,這從側面反映古揚州的文人之多,有錢人之多,在青樓女子眼裡,杜牧之流的也只是個過客。

揚州之盛,經歷了隋唐宋元,一直持續到清代中後期。

如同它的繁盛一樣,揚州的衰落充滿了偶然性和必然性。

太平天國爆發時,洪秀全控制了南京,清軍為了圍剿太平軍,分別在南京東郊和揚州建立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如此一來,揚州便成為雙方拉鋸的焦點。

歷史上太平軍曾兩次攻破江北大營,三次攻破揚州城,揚州飽受戰亂之苦,人口減員,數百年積累的財富毀於一旦。

當然,

更為要命的是,太平天國從南向北,控制了廣袤的江南地區,直接導致了大運河的停運和南北物流的停滯,身處樞紐的揚州自然影響最深。

比如,

運河阻滯後,原本在揚州轉運的鹽就沿長江運到上海,然後由上海經過海運繞過太平天國佔領區而運銷全國。

揚州的物流樞紐地位江河日下,伴隨著物資的外流,與之相關的人才和資本也紛紛出走安全更有保障的上海。

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揚州的命運並沒有好起來。

一方面,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河道淤塞嚴重,已經無法通航了,如果要疏浚,成本又太高,清廷焦頭爛額,自然沒有這個心思;

另一方面,海運和陸路交通逐步興起,尤其是上海取而代之後,揚州的經濟就難以重現昔日的光彩了。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揚州畢竟是繁華之地,漫長的歷史積累不是說沒就沒了。

事實上,建國後在很長的時期內,揚州經濟總量在江蘇省內一直佔據了前五的位置,直到揚泰分家,這才留給了我們經濟不強但也不弱、風景無限好的揚州。

揚州雖然衰弱了,但它對我們的影響卻根深蒂固。比如,有關揚州的詩詞,幾乎婦孺皆知;比如,端入國宴的“淮揚菜”,更是攪動著美食的江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揚州都是不可或缺的。

釋出於:黑龍江

上一篇:大咖雲集共謀產業創新發展,推動本土儲存生態繁榮
下一篇:【電訴寶】強制消費?“恆企教育”被指多次拒絕退款 且態度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