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小心有坑!

近年來,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以“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的名義,釋出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額免息”“停息掛賬”“信用卡債務重組”等為標題的廣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消費者信任,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資訊,收取高額代理費用,牟取非法利益。近日,監管部門指出其中的四種套路,提示消費者警惕三大風險。

套路一:假冒專業人士釋出虛假廣告。冒充律師、銀行員工或相關專業人士,在微信公眾號、QQ群、網路論壇、短影片等媒體平臺釋出“逃廢債務”“全額免息”“徵信修復、洗白”“專業反催收”等虛假或誤導性資訊,以“維權不成功不收費”等為噱頭進行虛假承諾。

套路二:誘導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資訊,收取高額費用。誇大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作用,誘導消費者授權其獲取個人金融資訊,並要求提供身份證號、信用卡賬號、聯絡方式、家庭住址及成員資訊,甚至要求郵寄身份證原件、信用卡、電話卡等,或要求提供密碼資訊,並向消費者收取高額的代理費、諮詢費或手續費。

套路三:慫恿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惡意逃廢債。唆使消費者編造辦卡經歷,偽造貧困、重病、殘疾等證明材料,錯誤套用法律法規,以消費者身份向銀行、監管部門、政府機關等進行投訴舉報,並藉此向銀行施壓,以達到逃避債務目的。

套路四:切斷正常維權渠道。切斷消費者與銀行、監管部門間的直接聯絡和溝通,誘導消費者採取纏訪、鬧訪等過激行為不當維權,甚至以扣壓身份證等手段脅迫消費者以維權為名反覆升級投訴,阻礙消費者與銀行之間的正常協商,從中攫取非法利益。

監管部門提示廣大消費者,警惕這其中存在的三大風險。

風險一:個人資訊洩露隱患多。消費者將重要個人身份資訊、個人金融敏感資訊等提供給非法代理方,面臨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非法使用的風險,如進行信用卡惡意透支、偽冒辦理小額貸款、偽冒辦理銀行卡盜刷或參與洗錢違法犯罪活動等。

風險二:個人信用受損影響大。如果消費者拖延或暫停還款而拒絕與銀行溝通,很可能因逾期還款導致個人徵信資訊產生不良記錄,對後續貸款、買房、買車甚至就業等產生不利影響。

風險三:個人資金損失風險高。消費者與銀行之間正常協商渠道被切斷,會造成協調處理進度延遲,消費者除需承擔因逾期產生的息費增長外,還需承擔高額的諮詢費、代理服務費或手續費。消費者將密碼提供給非法代理方,銀行卡可能被盜刷。

為此,消費者首先要全面清晰瞭解信用卡功能,熟知信用卡使用規則,注意信用卡需本人持有,不要交由他人保管,更不要出租出借他人使用。其次,避免“衝動消費”“過度消費”,避免信用卡套現或者違規改變信用卡資金用途,記得按時檢視信用卡賬戶餘額並還款。第三,切勿虛構事實、偽造證據,切勿向非法代理機構提供個人重要資訊。第四,如對信用卡服務存有異議,可直接向銀行投訴;如未能解決,可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如仍未解決,可根據協議約定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上一篇:浙江男籃打瘋了!轟16-1狂潮,單節砍34分+贏14分,8人得分進賬
下一篇:生肖牛,幾月出生命最好?自己對照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