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雍正王朝:雍正登上皇位後,鄔思道為何要立刻逃離?

鄔思道作為頭號軍師,為雍正上位出了很多主意,雍正也對他也甚為倚重,從四阿哥混成雍正大帝,這其中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明槍暗箭,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好不容易大功告成,登上了帝位,一般人都認為,鄔思道功成名就的時候到了,但當雍正請鄔思道做官時,他卻只想逃離,因為他明白,如果不走,早晚會被殺人滅口。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翻看史書,帝王成功後殺功臣的事情太多了,范蠡去國而生、文仲留越受誅、張良歸隱得全、韓信為王受誅。

對這樣的事例,史學家多認為功高震主,不得不除,或許這也是某些人物悲劇收場的一個原因,但若是真能從人性的角度去分析,才會知道這種結果有其必然性。

越王勾踐為活命,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最令人不齒的是跪在地上吃夫差糞便,這是當初為了活命不得已而為之,這件事情留給他心理上的陰影是何等巨大,成了他一生的奇恥大辱,勾踐其實內心是極度不願意面對這段經歷的,而范蠡和文仲乃是這件事的知情者,每次面對他們二人,就相當於要再次面對那段恥辱的記憶。

范蠡便是深知人性的這一點,覺得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趁勾踐還沒動手,搶先一步溜之大吉,帶著西施不知道躲哪快活去了。可文仲呢,還想著幫助勾踐統一天下呢,勾踐已是東南霸主,掌握了太多的資源,已經用不了文仲了,而文仲在自己身邊,等於逼著自己天天回憶在吳國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不只是勾踐,換了其他人,也是這個心理,可以說是人性中難以改變的特質。一個人要是從窮到富,發達了,會讓原本熟悉他的人感覺陌生,正如《圍城》中引用的一段西方諺語:猴子爬得越高,紅屁股也就露得越明顯。

隨著人地位的變化,其心理也會自然隨之發生變化,而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君主又是極為特殊的存在,君權至高無上,無可約束更導致了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無論誰居功自恃,都不會有好下場,如果是君王醜事的知情者,被君王抹殺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人性是複雜的,君王權利雖然無限,但他也是人,也有情,一旦不用再面對那些不堪,活著發覺別人構不成威脅,那便會自然念其好處,畢竟誰都不想落個殺害功臣的罵名。范蠡不辭而別,越王反只記得他種種好處,做了兩件事,一是使人鑄其像立於王座旁,每日禮拜。二是封沃土三百里給范蠡妻、子,公子王孫敢侵奪者必死。張良在劉邦得天下後,及時功成身退,也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

范蠡把尊嚴留給了勾踐,勾踐自然感激他。鄔思道也是這樣做的。

鄔思道是讀過大書的人,雍正為當皇帝到處算計,而這些陰謀,全是鄔思道給他想出來。老四的很多見不得光的事,鄔思道都參與了,如果四阿哥沒當上皇帝,他大概還不能把鄔思道怎麼樣,可老四當上了皇帝,心態就變了,就算鄔思道承諾自己後半生一個字也不說,雍正又怎能相相信他這張能把死人說活了的嘴?

鄔思道已察覺到危險離自己很近,自己已成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他需要逃生。可現在不是戰國時期,范蠡離開越國,可以到別的國家做他的陶朱公,勾踐本事再大也夠不著。現在全天下都是大清朝的,自己退隱也退不出大清朝。所以,鄔思道再怎麼折騰,就像孫猴子那樣,始終不能逃離如來的神掌。

既然跑不了,那就讓雍正能監視自己,這樣才能讓雍正放心,再加上以前的感情,會給自己留條活路。所以,鄔思道才提出半隱,跟在李衛身邊,這樣使自己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的監控之下,使皇帝放心,又以成全君臣之份觸動雍正帝人性中那點香火之情,這恐怕是鄔思道能保全自己性命的唯一辦法。

鄔思道不但有小聰明,而且還有大智慧。他的半隱,實在是整個電視劇最為完美的結局,如果真要拍成雍正殺了鄔思道,估計就沒多少人願意再看下去了。

所以人臣為君王謀秘事者,非但不可恃功自傲,更要學會功成身退,不可戀棧名位,引來殺身之禍。當然,若是對機密知之不多,只是功勞太大,還可以像秦國王翦,漢朝蕭何那樣以自汙而自保,不過那又是另一種智慧。

清代大詩人袁枚的孫女袁綬有一首《詠史》詩,歌頌范蠡的知機而退,也可用在鄔思道身上:亡虜歸來思報復,臥薪嚐膽是英雄。五湖一棹煙波闊,如此功臣竟善終。

上一篇:兩戰88分鐘,三戰130分鐘!累慘杜蘭特,納什該不該選擇放棄?
下一篇:歡快廣場舞《草原你是我的郎》流行好聽歌曲美妙舞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