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體育資訊】體育場館利用不當,賽後空間的特殊空間如何有效利用?

國內的體育場館通常因大賽而新建。

1987年因舉辦廣東全運會而新建的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更是拉開了國內體育中心打造“一場兩館”模式的歷史序幕。隨後,體育場館伴隨著中國積極舉辦各項國際國內的大型賽事而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期。

但隨著大型賽事的落幕,各大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也逐漸暴露,如何有效的利用好體育場館留下來的特殊空間,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功能錯配,造成空間浪費

體育場館首先以滿足賽事功能為主。

由於每個體育單項都有一套非常明確的競賽場地要求,比如有些專案規定了不同級別比賽的場地坐席數量,以及關於場地照明、場地尺寸等內容。所以為了保證賽事能成功落戶,體育場館不得不高質量地響應這些標準,但按照標準設計的很多功能區,在比賽結束後可能利用率非常低。

比如看臺空間的閒置,是大部分場館面臨的共同問題,體育場館的看臺面積一般佔到整個比賽廳面積(內場面積+看臺面積)的70%左右,比賽廳在不舉辦大型賽事時,大多數場館會採取對外開放的經營策略,作為全民健身的場地使用,表面上看這樣的措施提高了場地利用率,但真正得到利用的面積其實佔比很少,對空間和能耗造成了嚴重浪費。

精準定位,讓場館更充分使用

由於觀看體育賽事也屬於觀演行為的一種,因此在很多經濟發達、演出市場繁榮的城市和地區,賽後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的比賽廳往往會承接很多演出活動,用來提高場館比賽廳的利用率,由於空間匹配度較高,滿足演出活動的舉辦也逐漸成為體育場館的主要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場館為了將演出功能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建築功能佈局上將開始考慮場地對於舉辦演出活動的適用性。因為越接近內場的座位售價越高,所以下層看臺座位數被儘可能多地佈置,按照一般經驗,考慮以演出功能為主的場館下層看臺(含活動看臺)座椅數將佔到總數的50%—55%;而為減少演藝舞臺對看臺可銷售數量的影響,體育場館通常會選擇將短邊看臺的一邊作為搭臺區域,在空間佈局上將考慮在該區域增加活動看臺數,並在背後設定演藝人員的化妝間、休息室等配套用房。

很多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的體育場館,比如香港紅磡體育館、臺北小巨蛋、北京五棵松、上海梅奔中心等,無一例外都是靠承接大量的文化演出活動來豐富自己的活動日曆,這些場館的文化演出活動數量佔其總活動數量的比重通常能在八成左右。由於考慮演出功能和賽事功能在看臺空間的使用上相容性極高,因此越來越多的新建專案都把演出功能作為重要的業務去對待。像廣州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佛山國際體育文化演藝中心等,直接在名稱上鮮明地表現了自己對於演出功能的重視和強調。

除了演出功能外,由於體育場館也屬於大跨度室內空間,承接大型會展活動理論上同樣具備客觀條件。在實踐中,有些城市會將體育場館和會展中心組合形成體育會展中心,從而實現體育功能和會展功能的並置。如南通體育會展中心、常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江門濱江體育中心。這種組合方案,一方面利用了體育館和會展中心大空間的共性特點,為後期運營過程中的體育活動和會展活動相互借用空間使用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各大單體建築功能用房集約佈置,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也有利於節約空間和形成整體運營條件。

以上提到的對體育場館功能進行組合定位的方式,在客觀上緩解了低利用率空間的後期運營問題,但這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即如何在土地資源緊張、提倡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避免體育場館成為空間低效利用的代名詞。

不破不立,功能及時更新才能實現革新

2012年倫敦奧運會被稱為最綠色、最節儉的奧運會,因為14個新建場館中有8個都是臨時建築,臨時場館在奧運會後被拆除,所用建材和其他裝置將在奧運會結束後在英國其他地區重新使用,因此倫敦奧運會也被稱為“臨時奧運”。2018年平昌冬奧會也延續了倫敦奧運會“場館臨時化”的理念,主體育場在舉辦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等五場規定活動後即實施了拆除,理由是體育場的維護費過於昂貴,而在原址上將規劃新建一座奧林匹克博物館。

2022年卡達世界盃也將迎來世界盃歷史上第一座可拆除球場——拉斯阿布阿布德球場。與其他幾座均為永久建築的卡達世界盃球場不同,拉斯阿布阿布德球場由色彩繽紛的集裝箱、鋼模組和可拆卸座椅組裝而成,可容納四萬名觀眾。世界盃後,建造場館的材料將被拆除並用於卡達和海外其他專案的建造。該設計在降低建築材料使用的同時,也縮短了工期。

關於場館可持續發展問題,日本的一家建築事務所更是突發奇想,杜撰出一條他們“中標”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的惡作劇。而他們“中標”的方案是一個漂浮體育場。在這個故事裡,東京最終建成了漂浮體育場,它可以透過移動來滿足不同專案的需求。體育場建築物的大部分都在水下。並且,它也為奧運會建設成本過高、入不敷出的問題找到了解答——東京可以把這個體育場出售或租用給下一個要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體育場由此變成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建築,極大地避免了資源浪費。雖然這只是一個杜撰的創意設想,但也反映出如今體育場館的生存環境,已經引發了社會各界更為廣泛的探討和思考。

產業內容乃是重中之重

除了果斷直接拆除,避免體育場館存在過多消極空間,另一核心是在場館建造之初就提前做好產業內容的策劃和定位,也就是先確定內容再打造空間。沒有健康發展的產業內容很難讓體育場館煥發活力。

成熟的職業體育俱樂部是經典的產業內容運營主體,很多體育發達國家的職業俱樂部早已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閉環。由於體育本身具有較強的地域屬性,擁有自己的物理主場是每一個職業體育俱樂部進行產業運營的重要選項。當體育場館一旦形成一種“主場感”,將給場館帶去更多的關注和商業價值。

以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和美國以NBA為代表的職業體育聯盟已經形成了很多具有“主場感”的體育場館,這些俱樂部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擁躉,體育場館為了營造出更好的“主場感”,通常都會規劃用於展示俱樂部文化的博物館、提高高淨值客戶觀賽體驗的貴賓包廂以及相應的球迷主題商店等等。俱樂部為場館吸引更多人流,場館為俱樂部帶去更多收入,兩者相輔相成,良性發展。

青少年體育培訓是體育產業中具有較大想象空間的產業運營內容之一。依託體育培訓產業來發展適合其運營的體育場館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萬國體育在這方面做了較好的嘗試,位於上海世博園的萬國體育中心被看作是以體育培訓產業成功啟用城市閒置空間的代表。萬國體育中心圍繞擊劍主業,發展出籃球、游泳、腳踏車等多種培訓內容。體育中心經過重新規劃設計,顏色明亮、佈局流暢、氣氛活躍,並考慮到很多針對到訪學員和家長的人性化需求,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體育培訓綜合體。可惜的是,因讓位城市規劃,該專案已於去年實施拆除。

由於工作關係,筆者接觸了大量體育場館的建設專案。缺乏理性研判、盲目貪大求全的場館建設基本每天都在各地發生,地方政府透過投資實現短期經濟增長之後,面對非理性發展出的體育場館,無法實現產業導

入,進而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希望體育產業逐漸實現高質量發展,體育場館能走向精明營造。

宣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懶熊體育。

上一篇:歐洲盃死亡之組再次變天,頭號黑馬折損一員大將,恐將以3連敗出局
下一篇:這段小品簡直太逗了,承包全場的笑點,臺下美女都樂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