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佛學問答] 學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苦惱? 佛法是怎麼教育他們的?

有不少的學佛人都存在這樣的苦惱,平時念誦佛經,佛號,持誦咒語的時候,往往能夠做到心特別安定,一心專注在功課之上。猶如自己在家可能受日常事務影響,感覺到很煩惱,可是一旦走入寺廟就馬上心平氣和,感覺特別美好。

可是往往工作做完,或者從寺廟中走出來以後,受到各種凡塵俗事的影響,各種人與事的糾纏,忍不住就會產生嗔恚,說話語氣不注意,很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又或者行為粗魯,讓人感覺十分不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自己的慈悲心不夠的緣故。學佛的人都知道諸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廣設種種方便,以各種方便善巧隨緣度化眾生,就算是罪大惡極,犯下忤逆重罪的,業障深重的人,佛菩薩也依然以慈悲寬容之心度化。

彌勒菩薩大家都比較熟悉,每當走入寺廟,映入眼簾的就是彌勒菩薩挺著圓圓的大肚子,充滿歡喜的形象。其含義再也明白不過了,就是佛門廣大,為每一個眾生敞開。無論你是誰,佛菩薩都歡喜慈悲地迎接。寺廟乃人間一方淨土,是出家僧人清修的地方,佛門也是每一個眾生最終通向解脫的地方,所以也有歡迎大家“回家”的意思。

彌勒菩薩的特德,可以從他的姓名中看出來。梵語彌勒,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慈。也即是說彌勒菩薩最初的發心,就是從慈心出發的。我們一般都把“慈悲”合在一起來讀或者理解。其實“慈”是與樂心,就是說眾生存在很多很多的煩惱,不能得到根本的快樂與幸福,我們則要設法給予他。而“悲”是悲憫心,著重在拔救他人的苦痛。看見他人處於危難之中,或者貧窮,或者多病,又或者因為某一件事情的牽掛,深陷痛苦之中,等等,這時候我們就要以悲心憐憫對方,設法予以解救。

諸佛菩薩當然是慈與悲都具足的。不僅要給眾生歡樂,還要憐憫眾生的痛苦。彌勒菩薩的特德,側重在修習慈心。佛經上說,彌勒菩薩最初發心時,即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從此以來,都以慈為姓。我們瞭解了這點,就要與彌勒菩薩一樣的發心,隨時隨地,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人,使他人得安樂,得利益,不忍傷害眾生。堅持素食,不殺生,就是增長慈心的最基本的方法,大家如果能這樣做去,就可以與彌勒菩薩的慈心相應了。

之前我們提到的人們的嗔恚心太重,如果你注重培養自己的慈心,對一切眾生都不忍心傷害,那麼又如何會去用語言或者具體的行為去讓眾生不快呢?往往當我們生起嗔心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傷害到他人,也同時傷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心也是很難平靜的。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注重增長自己的慈悲心,不僅不傷害眾生,反而儘量的給予眾生快樂和歡喜,讓眾生得到利益。這時候我們就是在發菩薩心,行菩薩道了!

上一篇:三重解讀庫裡拒絕續約,詹姆斯為何選擇了這樣的勇士?|多角度瞭解
下一篇:[紅盤] 4-5澳超第一主場戰績不佳,惠靈頓鳳凰主場或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