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建文帝的心腹大臣黃子澄,為何朱允臨終前要處死他?原因是什麼?

黃子澄是建文帝的心腹大臣,跟齊泰一樣,都屬於“學霸型”的讀書人。他比齊泰還要厲害,齊泰是鄉試奪魁的解元,黃子澄則是會試、殿試的雙料冠軍(因緊張未能及時迴應朱元璋垂問,由狀元被降為探花),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任,任命他為太常寺卿,並讓他陪伴皇太子、皇太孫讀書。朱允炆登基後,黃子澄作為朱元璋臨終前指定的顧命大臣,和齊泰等人一起成為建文帝朱允炆的左膀右臂,幫皇帝謀劃決斷大事。黃子澄學問好、人品好、氣節高,但缺少治國治軍的大韜略,在一些關鍵決斷上犯有重大失誤,對建文朝的倒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黃子澄像

倉促削藩,並且搞錯了削藩順序。針對明初藩王擁兵自重的情況,黃子澄和齊泰都提議削藩。黃子澄主張“師出有名”,先從屢有劣跡的周王、齊王、湘王等人下手,齊泰則建議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從當時情況看,兩人的削藩建議有些操之過急,因為當時建文帝上臺沒多久,統治根基還不牢固,而且應對削藩的軍備、人員、物資、輿論等各方面的準備還不夠充分,應該稍微緩一緩再施行。

影視劇中的黃子澄

從削藩順序看,黃子澄的提議表面看中規中矩,講究“師出有名”,但明顯缺乏戰略眼光。因為周王、齊王、湘王的實力最弱,而且劣跡斑斑,人望很低,就是暫時放著不動,也不會出啥大問題。相反,燕王朱棣多次跟隨太祖北征,實力最強,人望最高,把他留著不動,肯定會養虎為患。建文帝可能覺得黃子澄的提議最合乎朝廷禮數,就採納了他的建議,先從有劣跡的“軟柿子”捏起,從而給朱棣起兵留下了充分的準備時間。

朱棣

放虎歸山,被虎反噬。朝廷開始削藩後,黃子澄、齊泰向建文帝獻策,打算利用朱棣來京參加朱元璋忌日祭拜的機會,找個由頭將他

扣押

,以決後患。但老練的朱棣託病未到,派了三個兒子代他前來祭拜。把三個兒子全送入京城,朱棣就是要告訴朝廷,自己沒有異心。齊泰建議將三人扣為人質,但黃子澄認為這樣會打草驚蛇,建議把三個人送回去,表明朝廷並沒有削藩之意,以此麻痺朱棣。

影視劇中的朱高煦

黃子澄的說法純屬“自欺欺人”。建文元年,朝廷已經把周王、齊王、湘王、代王都收拾了,削藩是既定的國策,燕王朱棣不會傻到相信朝廷會對他網開一面!徐達的兒子徐輝祖是朱高熾三兄弟的舅舅,比較瞭解外甥們的為人,他忠於建文帝,建議不要放三兄弟回去,特別是不能讓勇猛過人的老二朱高煦回去,否則將來必成大患。建文帝可能是為了顯示帝王的寬廣胸懷,還是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把三兄弟放回去了。後來朱棣起兵,三兄弟特別是朱高煦發揮了重大作用,救了朱棣好幾次,逆轉了戰場形勢。這不能不說是黃子澄和建文帝的又一決斷失誤。

李景隆

舉薦李景隆,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朱棣起兵後,建文帝派老將耿炳文率軍討伐,初戰失利。黃子澄馬上向建文帝建議,讓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為帥,齊泰強烈反對但無效。建文帝和黃子澄都認為李景隆是名將之後,熟知兵法韜略,又是皇帝的心腹,用起來更放心。他們沒想到李景隆是又一個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能隨機應變,連戰連敗,把朝廷的幾十萬大軍葬送殆盡,成為埋葬建文朝的最大禍首。

影視劇中的建文帝

黃子澄舉薦李景隆,說明他識人不明,忠奸不分,只會看表面現象。李景隆後來竟然做了

叛徒

,把燕軍接應進了南京城,使建文帝堅守待援的最後希望破滅,走上了絕路。從這個角度看,舉薦李景隆的黃子澄確實“罪莫大焉”,他自己也痛悔無比,大哭著說:“我舉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

黃子澄謀略欠缺,但忠義精神可嘉。他被燕軍抓獲後,朱棣親自審問,他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被肢解而死,而且禍及滿門,株連九族,家屬被殺65人,外親400多人被充軍發配,女眷都被送入教坊司充當官妓,遭受了慘絕人寰的凌辱。黃子澄為自己的一系列錯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上一篇:espn奪冠賠率:籃網登頂,哈登、杜蘭特、歐文,總決賽將會怎麼走?
下一篇:卡爾德克:深足是我的 新家 中國球員的 新寵